微信分享图

善言斋专栏:当下艺术品市场如何去库存

2016-01-18 09:03:02 冯善书

  在善言斋专栏上一期与投资者的开年对话里边,笔者提到艺术品市场当前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有读者看到文章后马上在微信里跟我开玩笑:“只要不用钱,艺术家生产再多,我们都有能力搬回家,何来过剩?”

  艺术品并不像柴米油盐是人人都要用的生活必须品,如果市场上存量的作品定价超过了收藏者和投资者的购买能力,他们潜在的需求肯定会被抑制,从而造成艺术家创作能力的过剩。市场上不存在卖不出去的艺术品,而只存在定价过高的艺术品。

  目前市场存量的高价艺术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前几年被过度逛热的市场交易推高了。去年以来由于大环境的改变,市场需求锐减、交易萎缩,作品的价格又没有跟着市场需求的波动实时回调,因而形成实际的价格过高;另一种是艺术家作品目前的价位在历史上实际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之所以一直维持在目前的高位是因为艺术家出于面子问题虚标了“物价”。

  不管是基于前面哪一种情况,只要有大量的作品在市场上卖不动,都足以证明定价已经不符合目前的市场气候了。艺术家出于一种博弈的心理坚持不调整,结果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继续做大市场的存量。如果市场交易能够短期内恢复到以前的火热,一定规模的存量可能是好事。但反过来,如果市场还在继续探底,那么,存量就会成为一种潜在市场危机,很可能会在未来面临严重的价格塌方。只有真正被需求曲线所推高的价格才是一个健康和理性的市场定价。没有强大的需求作支撑,再有实力的画廊和投资者也不会一直着跟你守下去。

  市场上的存量作品出现过剩,对于艺术家和经纪人来说,迫在眉睫的是去库存。为什么不能把作品锁起来,等到市场回暖、价格反弹后再来卖?这里边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市场什么时候回暖,目前最好的经济学家和营销专家都预测不了,如果等待的周期是一年,对艺术家、投资者和经营者来说,就算有压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回暖是两年、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原来一起“抬轿”的那帮人还能不能继续同舟共济就很难说了。其次是市场必须依赖一定的流动性来维持这个产业和行业的存在。再次是去库存对艺术家来说可以加快艺术品价值转换,获得更多的现金流。

  总而言之,在需求萎缩、行情低迷的形势下,不能把防守做成死守。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戴着一顶高帽一条路走到黑是没有出路的,不管船大还是船小,该掉头的时候还是得掉头。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去库存?前几天在沁芳园看到何文发先生在帮别人抛一位岭南知名画家的水墨花鸟,原来收回来是一万元一幅斗方,由于画面太黑,压了几年都无人问津,现在是几千元脱手。笔者问为什么这么做。何文发先生说,以前没经验,一下压得太多,行情好的时候都走不动,现在行情不好,再守下去还得赔上机会成本,还不如亏本清了,趁现在弱市换点别人的好东西。去库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降价。一万元卖不动的东西就八千,八千不行六千,总有一个合理价格让别人接盘。当然,有些艺术家和经营者或许会觉得降价这个词不好听,特别是在别人没有降的时候我先降,岂不是很难堪?没问题,对于实在不方便直接降价的卖价,还有一个变通的做法就是“买二送一”,或者是把一些作品当成附属赠品与其他高价作品捆绑出手,此谓之变相降价,就是在营销手法上变个戏法,吸引买家对你掏钱。

  除了直接降价和变相降价之外,还有一种方法也非常管用,那就是“以物易物”,这一招的学名叫价值转换。事实上,在投资收藏界,不管气候环境怎么变,行家之间的等值藏品交换都是非常普遍和流行的行为。有些藏家,手头掌握的单一品种数量太多,就会想着换点别人的东西进来,让自己的藏品变得更加丰富。在双方的知识和经验处于不均衡的情况下,其中一方还可以利用自己在价值认知上的优势谋点差额利益。当然,笔者也见过有用字画换酒喝的朋友,我们业内把这种行为谓之“大愚若智”。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