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谈创作:川美更关心学生如何突破既有的框架

2016-01-18 09:41:11 梁志钦

  两个月前,庞茂琨正式接替执掌四川美院17年的罗中立,成为该学院新一任院长。有人称这是“川美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但庞茂琨却谦逊地表示,因为川美的强大基因决定,不会因“某一个人”而发生大变化。而谈及川美的油画探索,担任油画系主任多年的庞茂琨称:“川美不强调以风格化为师承关系的教学,更关心学生如何突破既有的框架。”而谈及自身的探索时则直言“我把古典绘画作为一种资源,从里面寻找跟当代结合的点。”

  简介

  庞茂琨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画院院长、重庆美术馆执行馆长。

  取消工作室制实行课程制 使学生不过早定型

  收藏周刊:四川美院油画系的定位与方向是怎样的?

  庞茂琨:油画是川美的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也是拳头学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学术上的特点和地位。在传承上最早有两种脉络,一方面是唐一禾那一批留法回国的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徐悲鸿体系的传统。但传承到今天,主要是从1977、1978级那种批判现实和乡土绘画,把川美油画的面貌树立了起来。后来又出现了“伤痕美术”、 “新卡通”。所以,川美油画在当代艺术领域中,还是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从氛围来看,川美还是提倡一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学统方面,实际上没有一个固定的风格特点,比较强调创新、多元化和与社会的结合,不保守,不强调风格化的学统,且喜欢研究前沿的东西,而不强调以风格化为师承关系的一种教学,更关心的是学生如何突破既有的框架。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学统不太清晰,有点杂乱。但梳理下来,是很有特点的,川美追求的不是单纯的语言研究,或者只注意本民族传统这种单一的走向。而是更多地与社会结合,关注生活。在基础教学上,很早就打破了固化的基础,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把基础与创作结合在一起。整个教学体系都强调创作教学。练习基本功的课程则很少。而且有一个传统,年轻老师指导创作,年纪大的老师上基础课,这一点可能跟别的院校不一样。一开始有工作室制,但慢慢就取消了,从2006年开始实行了课程制。

  收藏周刊:课程制是怎样划分的?跟工作室制度划分对比,有何优势?

  庞茂琨:课程制就是各种课都要上,例如一个油画系学生读四年,从最基础到创作课,包括技术语言的课程、观念的课程,包括影像、材料和装置,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最终创作上,拓展得比较开,思维会开阔,使得他们没办法模仿老师的风格。工作室制则相对容易出现风格化的现象,例如每个工作室都有一位主导老师,那么在这个工作室里的学生,可能基本就围绕着老师的风格走。而课程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不会过早定型,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但不好的就是,四年本科,他们各种尝试,什么都在学,都在看,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程度,就是对某一种类别研究的深度不够。

  在川美找不到那些很正统的写实绘画

  收藏周刊:四川美院油画探索的优势有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庞茂琨:自己不好评说。但用其他一些批评家的评价就是,如果要组织一个展览,在全国几大美院去选,就容易选川美的艺术家,因为我们在创作上的成熟度要高一些,想法和独特性,风格的成熟要好一些。脱离了很多学院的基础教学的因素,创新的元素多一些。但有些人又反过来说,这种早熟可能不太好。这一点跟川美的氛围有关,还是比较强调思想性和创新,当代性要强一些。所以,会发现,在川美是找不到那些很正统的写实绘画,也没有学院的那种习作性的作品。

  收藏周刊:如果说基因决定发展,属于川美油画系的基因是什么?

  庞茂琨:对现实社会的敏感度比较高,对形式语言的创新的概念比较强,不太注重川美以前是怎样的面貌,眼睛都是朝前看。基因的话,像罗中立、张晓刚、周春芽这一辈就有一种气质,就是西南这一片的地域文化,一种比较神秘的、潜意识的、内敛的、强调内心体验的文化。对画面的形式上反而敏感度要差一些,例如对抽象性的、简约的或者凸显民族性的一些中国传统元素方面不太敏感。

  从情景上气质上切入当下生活,也许是一个路子

  收藏周刊:从您个人的探索来看,方向又是如何的?

  庞茂琨:我以前比较喜欢非常传统的古典绘画,但我把它作为一种资源,从里面寻找一些跟当代结合的点,我很多阶段的探索,都还是从传统艺术里面来的。我想不管用什么资源,都要跟今天的生活发生关系,这样的艺术才有艺术的特征。例如我前段时间的舞台系列“浮世·游观”,还有现在的“镜像”系列寻找自我的探索,都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收藏周刊:油画作为传统的表现媒介,如何理解它的当代性?

  庞茂琨:单从油画本身的语言方式来寻找当代性,确实比较困难。但我想,应该还有一些可能性,包括主题、布展的方式、涉及的问题等,可能还可以尝试。但直接从油画内部来发展风格变化,似乎都做得差不多了。比如佛洛依德靠他营造的气质和个性来体现当代性也是比较成功的。就我个人来讲,可能更多是从情景上,气质上来切入当下的生活,也许这是一个路子。

  下个主题可能会探索人与人的关系

  收藏周刊:我留意到您的作品里有几组作品描述的是场景,但人的脸部颜色却处理成了红色或者绿色,您是如何考虑的?

  庞茂琨:这种尝试是从“浮世·游观”开始的,实际上都是一个快拍的生活场景,但我把色彩的元素破坏掉,我们惯常的色彩是真实的,我就把它的固有色替换了。这样就会造成一种陌生的荒诞感,我本身在这种情景里面,也体会到很多荒诞之处,通过色彩的改变,更能真实地体会到。

  收藏周刊:这是“浮世·游观”,接下来准备往哪个方向探索?

  庞茂琨:上次做了一个“迷宫”展,实际上是围绕一个“镜像”的问题来进行探讨的展览,“镜像”可能折射很多问题,例如我们今天自我关照、自我传播、寻找自我的主题。包括我和自己、我和世界、我和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探讨。下一个主题可能会探索人与人的关系,或者人与展品的关系。

  作为纯艺术,油画要保持它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收藏周刊:在您正式担任四川美院院长时,有人称四川美院也许从此进入另一个阶段,您怎么看?

  庞茂琨:也不会,因为在四川美院里,个人的作用不太大。大家都比较具有创新的欲望和意识。某一个人带领大家往一个方向走是不大可能的。只能说是提供给大家一个更开放的局面和环境。

  收藏周刊:对油画探索这一块有何影响?

  庞茂琨:油画作为纯艺术,还是要保持它的自由度和开放度。不过,油画这种绘画媒材走到今天,也确实有尴尬之处,因为它毕竟由西方传入,我们怎么变都离不开西方那种当代发展路子,如何摆脱这一框架,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