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呈现生活用生活打开艺术
2016-01-20 09:21:38 谢湘南
鳌湖艺术节,当代艺术家玩艺术
1月17日是腊八节,这一天对于艺术家与牛湖社区的居民来说,是一个双重节日,因为“鳌湖艺术节·第二季·当代生活”就在此举行。5 0余位来自深圳不同区域的艺术家聚集此地,带来涵盖现代舞、绘画、装置、影像、雕塑、行为等不同艺术形态的上百件作品。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艺术节上,艺术家们不仅只是静态或动态地展现作品,还纷纷扮演起生活家与生活达人,在展览场刊《当代生活手册》上,发表各种实用的生活贴士、指南,甚至“秘笈”。他们不仅是用生活打开当代艺术,用艺术呈现当代生活,还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这就是生活!
当代艺术并不神秘
“从废墟里找来旧衣,杀虫剂全面喷射,消毒水浸泡24小时,洗衣液再浸泡6小时。将浅色深色衣物分开两部分,分类漂白,用高压水龙头反复冲洗,直至无泡沫。人工拧干,逐件晾之,烈日暴晒。熨烫,上架,套衣罩。”
这是艺术家何镒所提供的“弃衫清洁技巧”。而他所展示的作品也叫《弃衫》,在鳌湖美术馆的展览现场,经他清洁过后的“弃衫”如同新衣一样展示在观众面前。而出现在《当代生活手册》上的这段类似于生活小知识的讲述,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他作品的创作过程。
何镒作品只是“鳌湖艺术节·第二季·当代生活”《寄居》单元的一件,在这一单位,还有庄翁、彭立彪、刘香林、叶丹、王亭、秦璇、王文科、段菲、桂诗隽、冼浩荣、张凡等众多艺术家的作品,而他们也纷纷扮演起生活家或生活达人。在他们的作品呈现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各种不同的观察生活的视角与方式,还有“生活小百科”。
例如庄翁就告诉观众“水环境对鱼类生存的重要性”,他提示别人怎么对待水与养鱼,他说:“生活是一种方式与态度,而在创作上我选择了生态装置,在作品中我可以清晰地体会生命的亮丽、死亡及情感的感悟。”
而艺术家叶丹跟公众分享的作品叫《对谈》,她跟N多人分别共处24小时,将对谈内外的空间展现在观众面前,创作的过程中,她最深刻的感受是居家之乱,因此她提供的生活贴士是:“如何收纳才省时省力”。
由桂诗隽、冼浩荣创作的作品《吃点萝卜》则把观众带进味觉的语境,他们不仅展示萝卜,还教人如何腌制萝卜,请观众在展览现场吃萝卜(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展示空间内,四人一桌,按序入场,吃四组有关萝卜的食材),让观众在味觉中体验时间……
这些有趣的作品,与作者的生活经验与个人体验息息相关,也与大众的生活没有特别的区隔,艺术家们将它视觉化或以情景的方式再现出来,其实是在说,当代艺术并不神秘,而生活是打开当代艺术的最好方式。
打通艺术与村民的关节
除了《寄居》单元,此次“鳌湖艺术节·第二季·当代生活”还有另一个单元“内部是什么”,这个单元参加的既有职业艺术家,也有很多非职业的热爱艺术的“票友”及当代艺术的周边人士,这使这个单元也更多样更深入地给了观众“生活即艺术”的体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这里也更是相互依存。
鳌湖美术馆馆长邓春儒是此次艺术节的召集人,他向南都记者介绍,在参展人员上,除了艺术家,他还邀请了一些其他行业的朋友,以全新的创作方式加入到艺术节的展览中,“比如赵勇医生是一位很有名的牙科医生,殷艳明也是城中著名的室内设计师,他们用以往艺术展中少见的角度来阐述当代生活。我们甚至也邀请了村中的小商业也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像俊佳照相馆、以及经常在村路上打照面的收废品的蒋老伯,这次的艺术节中也有他们真实的参与。”
其实,除了艺术个体与艺术村民,还有一些机构也是此次艺术节上的亮点,如深圳现代舞团就在开幕式上,跳了一曲与周围环境交融的身体之舞;而鳌湖艺术村足球队则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将一个微型的球场,带到了展览现场,引得村内儿童现场操练起来,成为一种艺术与生活交融的全新卖萌方式。
谈到为何会把艺术节主题定为“当代生活”,邓春儒表示,“这与我个人的经验有关,也与我们这众多艺术家生活的鳌湖村有关,艺术家们在这里进行着他们的工作,也在生活着各自的生活,直面生活的话题让大家都感到轻松,放下所有功利创作的负担,找回真正关于自己的一些本质的东西来无拘束地表达。在这里,我们更强调生活,希望艺术像针灸一样,慢慢地打通艺术与村民的关节。”
强调生活,强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节开幕式最后在吃大盆菜的盛大景象中,完成了艺术与生活的交汇。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