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任和义务让广东文献流传下去”
2016-01-21 09:15:05 陈龙
《广州图书馆藏仪清室广东文献图录》出版引关注
广东地方文献在中国传统文献学中一度处于旁支,直至近现代稍始兴起。2012年以来,广州图书馆人文馆推出广东地方文献珍本丛刊,致力于整理和出版广东的乡帮文献。自2012年之后与国内影印技术一流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先后整理了广东收藏名家王贵忱、梁基永二人所收藏的广东文献若干种。
近日,基于梁基永收藏出版的《广州图书馆藏仪清室广东文献图录》(以下简称《文献图录》),分经史子集和民国书目五大类介绍了413种明清和民国时期在广东刊刻、收藏的珍稀古籍。记者采访梁基永先生和中山大学吕子远博士,纵论《文献图录》的文献价值,仪清室文献收藏历程,李曲斋、王贵忱、徐信符等前辈先生的前导之功,以及当今岭南文献收藏现状与收藏观念和趋势的转变等问题。
探秘1.《文献图录》网罗明清珍稀粤版文献
2012年广州图书馆成立“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部”,从收藏数量和质量的角度考虑,确定引入了王贵忱先生可居室和梁基永先生仪清室两家的文献。2012年和2013年,广州图书馆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的“广州图书馆藏珍本丛刊”先后推出王贵忱先生的《广州图书馆藏可居室文献图录》、《李宗颢日记手稿》和《南海李应鸿先生行述》三种。
2014年梁基永所藏广东印谱《广州图书馆藏仪清室所集广东印谱提要》正式出版。早在该书出版前,《书艺》杂志已经分期连载过该印谱的目录,受到学术圈关注。相比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老牌古籍出版社的校勘优势,后起之秀的广西师大出版社特地把眼光投向“正统善本以外的珍稀古籍”,这与他的文献眼光不谋而合。
此次《文献图录》收录了广州图书馆所藏梁基永先生仪清室广东文献,包括明清及民国时期在广东出版或印刷的古籍,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四大类以外,还有许多涉及广东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外文资料,以及祖籍或寓居广东和海外广东籍华人华侨的著作,地域范围也按明清行政区域包括现在的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及部分广西地区,囊括了413种明清和民国时期广东善本古籍。
《文献图录》图文结合,每本古籍起首都列明书名、卷数、作者、编校者、载体形态、丛书名称等版本信息,还对文献的各种题名、题跋、行款、避讳、印章、板框尺寸、校勘者、刻工、藏版(板)等信息做附注说明。
书中收录了多种善本孤本。如经部中明代宋兆禴所撰《重订蔡虚斋先生易经蒙引》全套十二卷,集部中万历年间所刻新会父子诗集《乡贤区西屏集》《区奉政遗稿》,均极罕见;而晚明羊城番禺陈际泰的《新刻注释孔子家语宪》与康熙年间东莞诗人林凤冈的《石岳诗寄》抄本均未见公私著录,属海内孤本。除《孔子家语宪》外,其它四种明清古籍均进入了《第一批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清代莎彝尊所著的朱墨套印本《正音咀华》是矫正南北方言差异的著作,其中涉及粤方言的部分,都用汉字或反切的方法标出了粤语的读法。据梁基永介绍,有人曾考证,在道光年间就已经有教外省人怎么说广东话的书了。
除正统的经史子集文献外,《文献图录》还收录了大量诸如劝善、帖学、医药、启蒙、家谱、信札、股份簿、地契、诉状、外文报刊、地图等反映岭南历史社会文化的文献。其中,《筠清馆法帖》《风满楼集帖》《寒香馆藏真帖》等均曾收入容庚先生编写的广东刻帖目录;广东古琴家莫尚德先生收藏的《蓼怀堂琴谱》在全国仅有三套,梁基永也收录并用于琴学研究。
聚焦2.名师引路专注岭南文献25年
梁基永出身广州富商及科举世家,自幼受祖父梁建志的影响,学习钢琴,对书画、古董、文献、古琴十分精擅,30多岁便成为广东著名的古琴家和收藏家。
梁基永最早受业于书画大家李曲斋先生。李家是岭南藏书大家,泰华楼是近代广东的著名藏书楼,从清代探花李文田到李曲斋,李家三代与梁家都是世交。李曲斋的兄长李棪原曾著《清代禁毁书目考》,列出1000多种清代禁书,2007年,梁基永为此书做补注梳理并出版。而梁基永的书画、收藏入门也深受李家家学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初,还在上中学的梁基永就对古籍产生兴趣,他经常在西关文昌路的地摊上买书,此后,稿抄本一直成为他收藏的一个重点。去年春天,他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了“梁氏仪清室藏明清稿抄本特展”,其中就包括梁基永最早花5块钱买到的《金陵杂文》以及广州增城宋代名臣崔与之的明刻本文集。
刚涉足收藏古籍,梁基永有些茫无头绪。他将买到的书拿给李曲斋先生看,先生翻了几页便说“用来垫桌还差不多”,梁基永十分迷惑,向先生请教藏书法门。先生告诉他,要懂得从源流开始,先看《书目答问》,恰好梁基永也买了这本目录学著作,便从中开始懂得版本价值的判断方法。
后来,李曲斋先生又为梁基永指出收藏的方向——岭南文献。他说,他的祖父李文田在京师时还可以买到许多宋元善本,到了李曲斋这一辈就致力于晚明史籍,历经二十年,也卓然成家;但现在宋元古籍越来越珍稀,因此搜集晚明以来的广东文献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梁基永将这段指点铭记于心,25年间着力收藏明清以来的广东文献和稿抄本,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收藏格局和风格。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初具眼光的梁基永经常去北京古籍书店买书,在那里认识了当代岭南收藏大家王贵忱先生。之后,王贵忱先生经常请梁基永到他家里看书,教他怎么买书。那时候,梁基永喜欢套印书,觉得不同的颜色很热闹,比如清光绪二年粤东翰墨园刻六色套印的王世贞等五家合评本《杜工部集》包含六种套色,是清代套印书历史上诗集套色最多的一种。梁基永觉得这种印刷科技很了不起。但王贵忱先生看到后却说:“你以后不要买这个了。热闹是没有用的,你还是做广东文献好。”
随着搜书的名气逐渐扩大,很多藏书者会主动来找梁基永。“这样我就觉得渐入佳境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这是我认为一名文献学者所能做到最好的事情了。”梁基永说。
特色3.前辈藏家以“触觉敏锐”著称
近现代史上,徐信符的“南州书楼”和黄荫普都是广东文献收藏的重镇。南州书楼的收藏多为明清诗文集和岭南地方文献,其收藏量之大为广东近世之最,可惜1932年因雨灾而遭到巨大损失,抗战爆发后南州书楼迁至香港,典籍逐渐流散。黄荫普的收藏则以广东地方史志为主,晚年他将收藏捐献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这两位前辈对王贵忱先生影响甚大,不过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大藏书家周叔弢。据梁基永描述,还在北京的时候,王贵忱穿着一身军装在书店挑了一本小开本的明代正德年间铜活字本的书,周叔弢看到后说:“小兄弟你还很机灵,挺会挑的”。于是,他便从周叔弢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收藏知识。周叔弢临终前将藏书全部捐给国家图书馆。
自1949年南下,王贵忱先生已经在广东生活66年,他学问淹博,横跨古文献、古钱币、金石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书画艺术等诸多研究领域,著述宏富,为当代岭南文史学界少见的大师。
梁基永认为,王贵忱先生的收藏有一个鲜明特点,即他很有前瞻性,能够通过文献整理和著述带动某项研究。比如他一直在提倡和带动张之洞研究,而《张荫桓戊戌日记手稿》的整理出版,直接带动了近年一个学术研究的热潮,戊戌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此外,大收藏家的收藏和地位往往还能跑在市场前面,甚至带动市场。前些年罗振玉、王国维研究一度很热,而王贵忱在此之前就已经以很便宜的价格大量收藏了二人的著作。王世襄先生同样如此,他的葫芦、明式家具的收藏和研究直接带动了这一文物市场的高涨。
“前瞻性的眼光是很重要的,带动某个领域以后把这些潜德幽光发扬出来,只有大收藏家才能做到。王贵忱先生最厉害的就是敏锐的触觉。”梁基永说道。
得益于王贵忱先生的指点,梁基永的收藏更有方向了。当时广州古籍书店有一个架子专门放清代以来的广东人诗集,店方还标注地名,比如梅县、顺德等。这些古籍在当时还无人问津,梁基永在一个月里分批把那一架书全买了,总共100多种。这批书后来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中山大学古文献所正在做《全粤诗》的编纂工程,梁基永所收的那批书里大部分都是清中后期的别集,对《全粤诗》的编纂构成了重要补充。
广东气候潮湿,容易滋生虫卵侵蚀古籍,能够将所藏书籍整理出版或安置于公共图书馆供社会研究,是藏书家普遍的心愿。梁基永表示:“我的初衷是让别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些书,我觉得有些书既然来到了这里,我就有责任和义务让它们流传下去。”
展望4.以藏养学,促进岭南文献收藏观念转变
王贵忱先生的收藏和研究横跨音乐、文献、古玩、研究等领域,梁基永对这一点也深有体会。
他常教导自己的学生,要“把知识织成一个网”,“古人诗词书画与政治社会生活是分不开的,只研究一条线就不会有多大成果。像饶宗颐先生,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什么圈子都涉猎,知识极为惊人,甲骨、音韵、绘画样样都可以。藏书也是这样的,要能让大部分藏书比如篆刻、经学、史学、书法之类的为我所用。”
正统经史子集善本之外,《文献图录》中还包括了大量有关广东近代以来的家谱、信札、股份簿、地契、诉状、外文报刊、地图等民间文献。这是他的收藏眼界逐渐扩展、收藏观念不断变化的结果。
如今,印谱、股份簿、地契、文书、诉状等民间文献越来越成为梁基永收藏的新领域。
在此次《文献图录》的史部中,有大量“会簿”“会规”“胙金簿”“股份簿”等反映近代广东社会经济组织建制的文献。“股份簿”是用于证明股东持有股权数额的文本,广泛使用于广东各通商口岸。如《商办广东新宁铁路股份簿》就是清宣统年间台山到新会的早期商办铁路的重要文献作证,新宁铁路今天已经消失了,只在台城留存着一个车站。
甚至现在大量留存于民间的地契,都是研究近现代土地制度的绝好史料。梁基永认为,这些史料对于研究晚清时期广东的历史事件、经济状况、民间社会组织和原理等有着重大意义。
近些年,梁基永常常游历欧美各国,四处搜罗有关中国、特别是有关广东的中外文献。例如一期印制于1858年的铜版《HAPPER’S WEEKLY》刊登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略广州、占领广州的据点图和被俘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画像;1883年的《伦敦新闻画报》则刊登了一系列“广东速写”的风景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献收藏界的形式与“善本”观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这本《文献图录》,梁基永希望体现出一种新的文献观念。“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多方面的,一些现在不受重视的文献以后会慢慢显现出价值。新的广东民间文献的收藏和整理,体现的是整个社会的多层次,只要逐渐形成规模和系统,在不远的将来就有望成为新的收藏领域,带动新的学术研究。在观念上,真正的收藏家却必须走在时间的前面。”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