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再现中原先民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

2016-01-25 16:54:27 王雨檬

莲鹤方壶(春秋时期)

  河南形胜,处天下之中,史称中原。历史上20多个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并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商周时期达到鼎盛的青铜器、宋朝繁荣兴盛的瓷器、体现楼阁建筑神韵的汉代建筑明器等文物都曾大量出土于这片土地。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从蔚为大观的河南省出土文物中精选出青铜器、玉器、瓷器、石雕造像等巧夺天工的文化遗产,对中原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梳理和展示。

  青铜重器来京“探亲”

  此番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的展览以史无前例的规格和规模在京展出105件(套)河南省出土文物,展品中近半数文物属国家一级文物,年代从新石器直至宋元,河南省博物院的9件“镇院之宝”有5件“移驾”北京,分别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莲鹤方壶、商代的兽面乳钉纹杜岭方鼎、商王室的妇好鸮尊、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西周晚期的玉柄铁剑。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莲鹤方壶,顾名思义,其器身为壶,以莲花和仙鹤造型为饰。透过玻璃展柜,莲瓣中央一只仙鹤独立,昂首振翅,造型灵动,仔细观察,还能看见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既显示出春秋时期卓越的青铜铸造水平,又反映了当时青铜器造型应用动物肖像的潮流。据此次展览策展人乐日乐介绍,中国“方壶之王”莲鹤方壶出土时为一对两件,仅在高度上有细微差别,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自1950年两件藏品被分置两处后,时隔65年终于“双莲并蒂鹤双飞” 。尤为巧合的是,此次参展的另一件青铜重器杜岭方鼎也是自出土以来首次回京探亲,与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一号杜岭方鼎“团圆” 。

  从商代中期到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出现了一次巨大飞跃,发明了分铸插接和铆钉工艺。商王武丁时期打造的鸟形酒尊——妇好鸮尊则彰显出此时期青铜造型复杂多变的形态,写实的猫头鹰形象,脑后两耳飞起,乍看还有一点“萌萌的”独特神韵,驻足观察器物表面主次分明的阴线纹饰,商代铜器的大气肃穆逐渐显露。器盖上的鸟形、龙形捉手上下排开,据乐日乐介绍,这两只捉手就是按照分铸插接的方法铸造而成,器身下部则利用猫头鹰的两足与尾翅形成三点平衡,既达到工艺上的美观效果,又满足作为酒器的实用性。

  看过三件青铜重器后,一把西周晚期的玉柄铁剑的巧妙设计令人啧啧称奇。这把印证着中国最早冶炼铁技术的“中华第一剑”因年代久远,剑身与剑柄已断裂,鞘身也因锈蚀与剑身粘连在一起,早已锈“透了” ,但玉质剑柄依旧温润光滑。这把铁剑奇特的地方还在于“玉壁铁芯” 。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玉质剑柄并非全为玉制,中间以铁为芯。乐日乐指着仍依稀有竹节造型的剑柄说:“因为冶铁时的温度很难控制,如何在不损伤玉的情况下,将铁铸造其中,至今专家仍未完全参透。 ”除了“中华第一剑” ,观众还可以一睹世界笛子的鼻祖——贾湖骨笛,这件于7800年至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打造的7孔骨笛,比古埃及的笛子还要早2000年出现,不仅可以演奏传统的五声、七声调式乐曲,还能演奏富含变化的少数民族歌曲和外国歌曲。

  此外,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连壶,春秋时期的王孙诰编钟和王子午鼎,隋唐时期的李密墓志、杨国忠进银铤等“明星范”十足的国宝级文物均在此次展览之列。这里的先民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数千年一以贯之,文脉不绝。漫步于展厅中,公众对中原先民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和厚重包容的中原文化又多了一份理解,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的同时,也感到自身的局限与渺小。

人首蛇身玉饰(春秋早期)

  打破按时间顺序展陈的传统思路

  本次展览在展陈策划上很有新意,打破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展示河南古代文明的传统思路,通过对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度阐释,从最早的家园、姓氏来源、工艺、精神世界等4方面将百余件文物组合在一起,来展现河南的大象文化。

  “家园”单元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遗址、新郑望京楼城址、殷墟、北宋皇陵等考古遗址作为主线,通过都城、宫殿、陵墓和聚落等丰富的古代遗存,讲述河南先民创造农业、城市、国家、文字的历程。“寻根”单元则以河南境内出土的有铭青铜器为主线,探索河南诸侯方国的相关史迹。西周时期,先民针对广袤领土设计了封邦建国的政治体系,“封建诸侯”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对土著方国进行“褒封” ,一是将同姓或异姓联盟贵族分封到某地。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很多是文献失载的重要信息,也是专家研究周代历史不可多得的史料,观众可以在分封诸国的国族名称中探寻自己姓氏的渊源及根脉。

  以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的玉人、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汝官窑天青釉瓷瓶等文物为代表的“天工”单元则聚焦先民们在数千年的悠长岁月里磨砺出的精湛技艺,在青铜铸造、玉器琢磨、瓷器烧造等领域制作出的无数巧夺天工的作品。展览最后一个单元“文脉”追溯至中华文明的源头——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借助官方教育体系和科举选官制度,以新郑郑韩故城祭祀遗址出土的九鼎八簋九鬲二壶、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王孙诰”青铜编钟以及河南荥阳大海寺出土的天王菩萨造像等礼乐重器和宗教佛像,展示彼时先民的精神世界。

  截至3月31日展览结束前,观众还可通过学术讲座、国宝彩拓、文物书籍阅读、华夏古乐演出等多种活动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故事。据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介绍,为了更好地发挥文物教育功能,河南博物院还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冬令营,让孩子们去河南探宝。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