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家研讨古代黄金技术

2016-01-27 09:38:17 陈惠芳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和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日前于中大校园联合举办“错彩镂金:中国古代黄金技术的探索与传承公开研讨会”,邀请来自内地及本地的专家分享对中国古代黄金工艺的研究。

  现今年代,公众只注重金饰的含黄金量,较少从艺术品的角度去看一件黄金饰物。是次研讨会由中大文物馆访问学人、教授嵇若昕主持,并邀得周大福珠宝集团创作总监林鸿胜,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博士杨军昌,以及中大文物馆副馆长、教授许晓东担任讲者。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黄金工艺,包括歷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归纳研究,採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出土金器文物进行的检测分析,以及古代工艺復原模拟实验等。透过跨学科的研究探讨,希望对捶揲、錾刻、鎏金、错金银、珠化、掐丝、累丝、花丝、点翠等工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公众只关注含金量

  林鸿胜的讲题为“溯古承今:中国古代黄金工艺的技法分析与试验”。他表示是次研究及分析为期三十个月,如今花了十八个月才有中期报告,他们希望能于十二个月后举行展览。除香港以外,还会在内地举行。如果馀下十二个月的研究专案未能完成,那展览就推迟至十八个月后。是次公开研讨黄金探索和传承,目的是让公众明白金器并非只是一件商品。公众对金器?重其含金量,但其实金器的文化和底蕴,大家又知道多少?假如大家以含金量断定一件金器的价值,则这件金器已非艺术品了,因为公众对其价值观已完全改变。其实早在唐、元、明代演变过程和歷史,金器已有其演变和技术的典故,他们欲透过今次探索得到公众认同,令公众明白金器也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

  金器工艺传承困难

  林鸿胜又指出,由于公众对金器价值观不同了,加上没有太多人入行,金器师傅越来越少,单是传承工作也是他们面对另一难题。基于此原因,现在金器都是由一个金器倒模製作出来,所以公众所见款式很多是一模一样。相反人手製造金器,由于手工昂贵,即使是件艺术品,消费者还是嫌含金少而觉得不值。由于客人注重金饰含金量,而不愿花钱在手工上,金器能成艺术品较为困难,希望透过今次活动令公众对金器有另一种看法。

  研讨会亦设有讨论及问答环节,邀请了多位金器研究专家加入讨论,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前所长、教授韩汝玢,中大艺术系客座教授及文物馆前馆长、教授苏芳淑,以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多名与会者就古代黄金技术发言及提问,与讲者及现场观众进行深入的分享及交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