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城市的迁移到生命的运动 “移——蔡应、伍权、马少林、李创、潘力铭”艺术展进行中

2016-01-31 10:35:36 未知

五位参展艺术家与33艺术空间负责人贾立巍合影

“移——蔡应、伍权、马少林、李创、潘力铭”展览现场

  “移——蔡应、伍权、马少林、李创、潘力铭”作品联展在深圳33艺术空间开幕,每位艺术家1-2件作品,及五位艺术家联合创作的一件作品。进入展厅,水泥砖头、毛线球、枯木,生锈的铁罐等日常所见之物,看似容易唤起观众内心的作品,唯有细观每件作品,才能寻得每位艺术家的创作线索……

马少林  《来自手机尾号0908的短信》

  马少林的作品《来自手机尾号0908的短信》,源于马少林的朋友欢哥的不可思议的行为和言论,“欢哥每天都会给他发短信,各种内容都有,但是作者一直没有回复,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年。”这次展览中,艺术家截取了部分言论放大、打印在白纸上,并用毫无感情色彩、摆脱语境的方式复读这些文字。“欢哥是一个鲜活的人物,他就像中国的唐吉诃德,马少林沿着这条线索,以不同的方式对欢哥进行关注,拍过纪录片、也在展览现场把欢哥的‘语录’以口号的形式书写在展厅现场……”站在这件作品前,会想象神秘的“欢哥”是怎样的人物;但在刻板的复读及循环播放的声音,分解了这些文字的内涵和意义,对欢哥的想象变得无从入手。

李创  《5.12KG》《34.35KG》  

  与《来自手机尾号0908的短信》摆脱语境的方式不同,在展厅另一边是李创的《5.12KG》《34.35KG》,以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毛线球、一件拆至一半的毛衣和一个巨大的毛线球,缠绕的线条一下触动到观众的内心。《5.12KG》是艺术家把妈妈给他织的所有毛衣在妈妈的面前拆散,这个过程是否对亲情的考验?《34.35KG》作为延伸,从个人到群体,把收集的毛衣拆开,汇集成不断变大的毛线球,“34.35KG”是毛线球的现在的重量,在拆线和团线的过程中,艺术家还原了物质的本质。

伍权  《城市——深圳》  

  《城市——深圳》是伍权旅居深圳后创作的作品,与《34.35KG》在作品体量上产生极大反差,一块普通尺寸的砖头,承载了他对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变化的记录。艺术家在深圳的建筑工地、郊外荒野捡拾城市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残片,以取样的方式,记录下每次收集到样本的坐标及时间,并写下收集到样本时的情况。“以此作为城市建设取样的封存和保存。从密封袋取样,到最后样本又以水泥砖头的方式被保存起来,又回到了建筑本身。我现在是针对自己生活过的城市,在这之前,在武汉和杭州做过了,因为生活过的城市与自己的关系更为密切。武汉是工业化城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进入大学到毕业,学校周围都一直在搞建设,一直在不断地变化,这也是促使我以‘砖’为城市化载体进行创作。”

潘力铭  《干枯的花园》(油画)  《再生长计划》(装置)

  潘力铭的作品《干枯的花园》《再生长计划》,以油画及装置的方式相互呼应再生命力的主题。“油画作品中,干枯的树木上被工业化的彩灯缠绕,被动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艺术家在腐朽的木头上种植蘑菇,通过人为的方式,让朽木再现生命力。两者都是通过外在、嫁接的方式,自然物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蔡应  《烟火计划》

  这次的参展作品中,唯一一件影像作品是蔡应的《烟火计划》,2011—2013年,蔡应在湖北广水教书,当时刚到那里,一方面,人生地不熟,另一方面,心中也有做艺术的冲动。有一天,他爬到广水的一座寂静的山上,面对水库,艺术家把燃放烟花的过程记录下来。“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教书,他本身的情绪就很压抑,烟花是过年过节的喜庆之物,在艺术家的手中不再具有这样的含义,‘砰、砰、砰’的响声划破天空的寂静,真实而有力量。艺术家以这样的方式,打破心中的瓶颈。”

蔡应、伍权、马少林、李创、潘力铭  《海上五月花》

  三年前,五位艺术家在武汉成立了独立艺术空间"与莘艺术合作社",并以群体的方式开始创作作品,这次展览的“压轴”《海上五月花》,即是五位艺术家的合力的创作。他们从武汉拾捡的废弃罐子、从武汉带来的泥土与在深圳摘取的植物进行移接,共同形成了这件作品。“‘海上五月花’是我们空间‘与莘合作社’所在小区的地址,这件作品我们在武汉做过一次,当时在地域上单纯是武汉,这次展览的契机,我们把深圳和武汉从地域上结合起来,展览至今,这些植物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长得很好,有些出现了水土不服。作品不仅是一个物体呈现,还有想法,如何消解作品,如何融入到大环境中,我们还在寻找消解作品作品的方式。”参展艺术家伍权说道。

“移——蔡应、伍权、马少林、李创、潘力铭”展览现场

  如33艺术空间负责人贾立巍所言,展览主题“移”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在提取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线索,更多从感情上来进行。“回看它们,似乎‘移’是每一件作品都拥有的表征,无论是建筑材料、毛线、信息语言、烟火、泥土、废墟上生锈的铁罐等等不起眼的物品,都在移动或转移到过程被植入或发生了新的意义。当然,‘移’更是一种存在状态,在生命运动的方式。”

(责任编辑:何妍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