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韩美林“康康”原稿并不很出色

2016-02-01 09:28:39 未知

  1月22日,央视春晚官方微博公布了2016年春晚的吉祥物,名曰“康康”,原稿由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设计。原稿中原本猴子的两只可爱爪子在3D版本中变成了两个“肉瘤”,被网友们批判“太丑,不忍直视”。韩美林随后在官微中解释:“只设计了一个猴子头的正面图,别的我都没有参与,3D设计方案从来没有看到过。”如何以专业眼光来评判韩美林的原稿及央视春晚的3D方案?对此,收藏周刊专访了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

  对猴子的描绘有点概念化符号化

  收藏周刊:对于原稿与3D版本的“康康”的审美,您作何评价?

  梁江:3D版本的“康康”设计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观感是丑陋的,整个形象没有带给人美的享受,既缺乏猴子本应有的灵动与活泼,也无法让人寄托对新的一年的期许与向往,不是一个合格的迎合春节祥和气氛的吉祥物。但即使是韩美林的原稿——猴子头的正面图,也不是一个很出色的美术作品,对猴子的理解与描绘有点概念化与符号化,不够生动,并没有把猴的灵性及其背负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相比于他以往的吉祥物设计,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他的这次设计水准要逊一些。他说“3D设计方案从来没有看过”,也就是他对后来的设计不知情。但也看得出来,他的原稿并没有给后来的设计留下很大想象的空间,即使他后来参与了3D的设计,也未必修改得非常好,因为原稿的艺术水准本身就并不是很突出。而且据我所知,韩美林的长处在平面设计,并不在立体,尽管他也做了不少雕塑,体量也很大,但立体感仍不很强烈。

  有些设计师对传统审美形象一知半解

  收藏周刊:现在吉祥物的设计非常普遍,除了央视春晚的“康康”,还有其他一些吉祥物,很多都遭网友吐槽,这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审美文化问题?在吉祥物的设计中,很多传统艺术题材与审美意象在多媒体时代被化用,被重新赋予新的美学意义。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得更好?

  梁江:在多媒体时代,传统审美资源被化用是一件好事情,但真正出彩的化用并不多。一方面,我们的设计师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研究传统的审美形象,对传统的审美形象的把握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多是符号化、概念化的理解;另一方面,设计师又没有做到在传统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拓展与推进,以适应当前的审美需要。也就是说,没有准确感知到当代人的精神感悟与新的审美诉求。不管是多大的名家,应该在变化迅捷的多媒体时代,准确把握到当前的审美趋势与大多数人的审美需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