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审美怎么了?
2016-02-04 08:50:34 刘莎莎
从“猴腮雷”到“郭大圣”,一大拨丑猴来袭
猴年春晚还没开播,吉祥物康康却炸开了锅。这个右脸黄左脸绿中间一片红的小毛猴,被网友们调侃为“猴腮雷”。无独有偶,“2016台北灯节”的主灯“福禄猴”刚公布设计稿,网友们惊呼,“错怪康康了”,因为“福禄猴”丑出了新高度!不仅如此,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三打白骨精》郭富城扮演的孙悟空海报曝光,这个眼大身短一头洗剪吹的孙悟空也没逃过网友们的火眼金睛,纷纷吐槽“不忍直视,还我大圣!”这一拨丑猴子的靠近,让人不禁反问,我们的审美究竟怎么了?
1 一大拨“丑猴子”正在靠近
除了“康康”、“福禄猴”、“郭大圣”之外,新近出版发行的猴票也没能逃过网友们的毒舌。《丙申年》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全套邮票面值为2.40元,图案内容分别为灵猴献瑞、福寿双至。据了解,这套邮票是我国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开篇之作,也是首轮猴票的设计者黄永玉时隔36年再执笔。尽管新版猴票遭炒家疯抢,半月内市值暴增30多倍,但其艺术性遭到质疑,有网友评价,“这是暗示我们生二胎的节奏吗?”
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评价说,虽然1980年庚申版猴票和新版猴票同为黄永玉设计,但是他更喜欢1980版猴票。阎焰说:“我太喜欢1980年的那只金猴子了。个人愚见,2016年(丙申年)新发行邮票上的这组猴子,全部加起来,气场都不及庚申猴,那只绝对是神兽!”
尽管同是吐槽,但是网友们对新版猴票还相对客气,最“倒霉”的当数台北的“福禄猴”。猴年台北灯节主灯“福禄猴”1月27日亮相,高14.2米,但许多网民表示不欣赏“福禄猴”,光雕模拟影片从1月27日至今累积超过100万浏览人次,被分享超过8000次,近2500则留言中许多人批评“设计很丑”、“史上最丑”,一些恶搞图也开始在网上流传。
沐猴而冠、猴年马月、杀鸡儆猴、尖嘴猴腮……网友山茶评论说,“虽然流传至今与猴子相关的成语多是贬义。但现代设计师如此设计猴子却是不应该。我们这不还有灵猴献瑞、猕猴献寿吗?如何结合传统并以现代审美重塑猴子形象是对现代人的考验。”
2 追求形似丢掉了“灵魂”
同为十二生肖,与羊、马、牛、龙等不同,猴子的形象在古代文物中出现得并不是很多。东南大学陶思炎教授称,和西方艺术的写实化不同,猴子形象在中国,除了圆明园12兽首中的那一个,基本上都是经过艺术化的,也就是抽象化的,提取了猴子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特征。
陶教授告诉记者,其实,中国的猴子形象也受到了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印度的神猴,中国文学作品中影响很大的孙悟空,就或多或少有印度神猴的影响,在猴性中增加了神性。在舞台上,孙悟空的形象也是比较艺术化的。像庙会上卖的孙悟空面具,则是脸谱化的。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可谓中国人心中最典型的“灵猴”形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1964年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被网友们奉为圭臬。这部动画佳作获得过包括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片中,孙悟空“豹纹短裙+红色丝袜+黑色长筒靴+钢管”的经典形象兼具传统与现代之美。这个形象,对后来孙悟空的影视形象有很大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影评人晓风评价说,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颇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影子,而后来的西游主题影视剧中的孙悟空形象则是越来越不堪入目。“虽说现在科技进步了,但是我们的审美却是在退步。以影视剧中的孙悟空造型为例,现在的孙悟空只追求形似,而且是形似一只猿猴,以毛发分毫毕现为荣。但是孙悟空仅仅是一只猴子吗?我们的审美丢掉了灵魂。”
3 审美是人获得幸福的能力
为什么“丑猴子”频现?对于这个问题,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自有看法。他表示,“丑猴子”只是冰山一角,“这些年,我们看过的恶俗的电影海报、雷人的设计还少吗?”郭学雷分析说,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跟这批设计师们美育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美学教育尚未作为核心课程加入基础教育之中,这大大影响了审美水准。”郭学雷说:“别说是普通大众,就连博物馆的专业人员都缺乏审美高度,只辨器物真伪,对艺术性的把握这个核心的东西都是缺失的。”
设计师聂剑平表示,近100多年来中国接连巨变,传统文明与西风渐近杂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丢掉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目前活跃着的这批主流设计师大多成长在上世纪60、70年代,他们求学的时期,既没有接受系统的西方美育教育,也没有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聂剑平还进一步分析说,现在又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变化一日千里,当下年轻人的知识结构与老一辈大不相同,审美趣味更加多元,这也是为什么“康康”、“福禄猴”、“郭大圣”等在网络上遭遇网友猛烈吐槽的原因。
不过,就社会整体审美水准而言,聂建平和郭学雷都表示,我们尚且处于“初级阶段”。郭学雷认为,当下社会整体的审美水准不仅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无法与历史上的中国相比。陈寅恪先生也曾经说过,“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郭学雷解释说:“古代美学,在宋达到最高,要求是绝对的单纯。现在审美讲究极简,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
提升社会审美水准,首先必须从教育抓起。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夏学理告诉记者,台湾教育界也曾经历过漠视美学的阶段,不过,现在台湾的教育体制已经开始变革,“从2016年开始,台湾把艺术领域美的教育纳入到12年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里。”在夏学理看来,美育教育至关重要,它是人类回归生命,体验幸福的一种能力。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