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连州年味十足民间艺术

2016-02-19 08:58:25 邱劲松

  邱劲松(文广新局)

  湟川情怀

  “金猴献瑞闹新春,锣鼓声声过大年!”过年是牵挂,过年是温情,过年是乡愁,过年是回忆,特别是那些年味十足的民间艺术表演尤值得回味。

  连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碰撞对接,繁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春节期间,舞狮、舞龙、舞马鹿、唱春牛、唱祁剧、唱采茶、唱马灯、调花鼓等民间艺术表演粉墨登场,在城镇乡村轮番上演,点缀了百姓的生活,绚烂了古城的文化,为过年增添喜庆,为年节增添年味!

  舞狮

  在连州民间,舞狮的习俗源远流长,曾遍及每个村寨,种类有醒狮、鸡公狮、青狮、斗牛狮、火狮、独角狮、六角狮等近20种之多,为广东省之冠。

  在我国,舞狮分南狮和北狮两种,连州的舞狮多属南狮。狮子是吉祥的化身,每逢过年,连州人总要敲锣打鼓,沿街挨户舞狮拜年祈福,然后在村寨的晒谷场或门楼坪表演。舞狮通常由人扮成狮子、猴子、大头和尚(也称“大头连”)表演,随着锣鼓的节奏,狮子从“沉睡惊醒”“搔头摆尾”“仰视低顾”“探测方向”,到“出洞”“见青”“碎青”“狂欢”“翻滚”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猴子调皮可爱,大头和尚憨态可掬。整场表演气氛热烈,观赏性极强!舞狮表演后进行南派的武术表演,分拳术、刀术、剑术、棍术等,表演结束后,热情的村民以“角子”“糖环”“甜酒”“炒粉”等招待狮团,稍作休息,便进行精彩的“采青”表演。连州现存的舞狮以星子黄村的高桩狮、连州上河村和西岸榕树坪村的醒狮、连州水东村的六角狮、东陂的火狮、三水挂榜村的瑶族木狮等较为出名。

  舞龙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场面壮观,艺术性极强。龙乃中国“四灵”之首(龙、凤、麒麟、龟统称中国“四灵”),中国人对之敬而且畏。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

  中国人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连州的舞龙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尤为流行,现保安村的舞龙队仍常年为连州的节日增光添彩。

  舞马鹿

  舞马鹿是连州西岸镇东田坪村流传着一种独特的动物舞蹈,据说全国仅有。舞马鹿节奏明快,表演形式独特,充满生活气息。每逢节日和喜庆之时,东田坪人都会舞起“马鹿”,辟邪除灾、迎祥纳福!一般由5人表演,其中一人扮演猎人,4人舞两只道具“马鹿”,表演的是猎人的一场狩猎过程,表演分“跟踪”、“扑鹿”、“驯鹿”3个部分,舞蹈动作根据粤北传统的采茶舞改编而成,伴奏的乐器为民间的“八音”乐器,曲调悠扬婉转、优美动听。表演风趣幽默、气氛热烈,充满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教授在《动物狂欢》介绍马鹿舞:“连州西岸舞马鹿,似马似鹿舞吉祥”。1988年,《舞马鹿》在广东省旅游欢乐节上演出30多场,2005年获广东省旅游文化节银奖。

  唱春牛

  唱春牛是连州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主要流行于九陂、东陂、保安等地。“唱春牛”载歌载舞,表演诙谐,妙趣横生,生活气息浓,观赏性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传统的连州“唱春牛”表演者最初为5人,分别为生角、旦角、婆旦和丑角(农夫)等角色,表演时生用客家话说唱,舞蹈动作以传统戏曲中的“十字步”和“矮步”为主,富有特色;唱词的内容朗朗上口、朴实真挚,主要是颂唱耕牛,从牛头唱到牛尾,还唱节令、农时,表现农耕劳作过程,祈求丰收;唱段选取采茶调、花灯调的一些曲调改编而成,曲调优美动听。伴奏的乐器主要有唢呐、二胡、笛子、芒冬鼓、小跋、高边锣和硬锣角等。唱春牛在连州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卢肇谪居连州时写有《谪连州书春牛榜子》一诗,可见连州唱春牛于唐代便已出现。

  采茶戏

  连州的采茶戏属粤北采茶戏,流行于清水、附城、东陂、西岸、九陂等地。粤北采茶戏是广东粤北地区的汉族小戏剧种,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或“三脚班”,是在粤北山歌、山调和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吸取赣南和湖南益州民间艺术精华,创造而成的地方戏种,为广东六大剧种之一。连州的采茶戏,多以旦、生、丑三角色表演;音乐风格活泼明快,以锣鼓管弦伴奏;唱腔音乐则主要融汇本地的山歌调、民间说唱和风俗音乐。唱腔分为采茶戏、灯调、小调,表演载歌载舞,形态健美,刚健敏捷,活泼优美、轻松奔放,富有乡土气息。高矮步、云手、摸步、扇子花、独舞、对舞是其特有的表演形式。连州“唱采茶”历史悠久,清朝时的连州的何家子弟堂调子班名扬南粤,民国初期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连州镇莲花墩的四妹子、西岸镇奎池村的罗能快、西岸镇马带村的唐任喜等是当时粤北采茶戏的领军人物。据了解,现连州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仍在节假日里唱采茶戏。

  祁剧

  祁剧源于湘南一带,受其影响,与之毗邻的星子,山塘、丰阳等地亦纷纷成立祁剧班,现存丰阳夏湟的祁剧班子,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仍在表演,备受欢迎。

  唱马灯

  唱马灯又称纸马灯,曾流行于龙潭、九陂、附城一带。马灯的主要演员有小旦、小生、小丑等角色,道具有纸马、马鞭、浪伞、花扇、手巾等,表演时小旦将纸马扎于腰间作骑马状,小生手执马鞭作带马状;丑角则打浪伞、舞扇花,众人围成一圈,或内或外或圆场,载歌载舞。

  调花鼓

  调花鼓曾流行于丰阳、东陂一带,表演时只有两个演员,一男一女,从前女角均由男扮女装,表演时两个演员围着旋转,边转边唱,伴着舞动的“扇花”、“手巾花”很有特色。

  唱调子

  唱调子是粤北的采茶调与湘南一带的祁剧部分唱腔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演唱艺术形式,曲调优美、平和、易唱,音调简单,通常是一调到底。唱词则活泼风趣、诙谐,多反映民间的逸闻趣事,易演易唱,为农村一般群众所喜爱。冬闲或节庆时,一把二胡一支竹笛,一男一女演员,可以坐下来唱一晚上,因此,调子也俗称“凳板戏”。唱调子曾流行于山塘、大路边、潭岭等地山村。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