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紫禁城100》看“悠悠天下事”

2016-02-22 09:01:59 刘 毅

  一梦紫禁城,古今多少事。从清宣统皇帝退位开始,紫禁城就从皇家禁地,变作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并逐步面向公众开放,成为京城旅游一景。曾几何时,赵广超亦是一个买票进入故宫参观的游客,却歷经十年,出版多部与紫禁城有关的书籍。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紫禁城100》是他这一系列的最新著作,以图文并茂的通俗手法,揭示明、清两代帝后的宫廷往事,讲述馆中珍藏,再现紫禁城逝去的传统生活,堪称紫禁城的百科全书。   

  《紫禁城100》作者赵广超,生于香港新界锦田,曾就读法国贝桑松艺术学院及巴黎第一大学,主修造型艺术及美术与设计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回到香港,从事艺术及设计教育。耳濡目染欧洲文化,他最想讲的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而紫禁城在他眼里,是一个集中国文化大成之所在。故而,这位研究北京故宫的香港人,从二○○五年开始每天买票进故宫,观察思考,虽有花费,却写成了《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因这本书,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结缘,被允许“进宫”做测量、查找资料。

  香港作家梁文道曾评价赵广超的写书模式是“作书”,何谓“作书”?即别人写书,都是将书的文字和图版设计分开,而既是艺术家亦是学者的赵广超,以他的《紫禁城100》为例,则是图文并重,两者浑然一体,文字是他表述观点的途径,图像则是他研究问题的工具。

  图文并茂勾勒万千景象

  研究故宫十年,赵广超以“作书”的方式完成了一本老少皆宜的《紫禁城100》,实则“作书”的过程非常辛苦,需要把许多古籍图画扫描进电脑里,再一笔一画勾画出原图的轮廓和结构,然后再要处理他想说明的重点。总有人问他,何不以照片替代这一复杂的作图工序,他都会答:“明、清两代的工匠们建造紫禁城,都是一砖一瓦搭建起来,我们只是画出来,有何辛苦?”

  为了完成创作《紫禁城100》,赵广超是北京、香港两地走。他概括此书的特点是“图文式、无生字、个别行文风格类似歌词”。书中的视觉走向也不是从左至右,而是曲线流动,多注意浏览每一页的细节,就能发现更多,读者可如游戏者一般在书中穿堂入殿,体会紫禁城文化之博大精深。书中的插图,非一般的绘本插画,而是赵广超和他的设计团队—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的助手们合作完成,助手完成不了的插图,赵广超即亲自落笔,一笔一画,勾勒紫禁城万千景象。

  赵广超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紫禁城其实就是一个大格局的家,却不同于普通百姓的家,在这个家中,做每一件事,都在不同的房间里,研究故宫,其实就是把一个不平凡的地方,一点一点拆开,化成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展现给读者,这个展现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因为紫禁城的很多细节都很耐人寻味,比如太和殿门前的一块石砖,却写?‘圆明园’三个字。”

  该书分为“悠悠天下事”、“前朝事”、“大殿小事”、“国事和家事”、“宫院事”、“隆重其事”、“心灵故事”、“花园事”、“事事关心”九个章节,任意翻开其中一页,即有进入紫禁城其中一座宫殿的感觉,从宫殿的歷史、功能、居住人物、流传故事,一应俱全。

  紫禁城的重要宫殿前,都会摆放大铁缸,太和殿自不例外,这些缸原是在明代弘治四年铸造,属防火设备之一。书中这样介绍铁缸:“清代一直让它留下来的原因不明,也许是作为一种战利品展示,又或作为警惕(不要重蹈覆辙);也许是无翻铸价值(若是铜缸,势变铜钱),也许是大臣不敢四处张望;也许是兵丁不识字,看得懂的无权置喙……最终,这些明代的水缸,在清光绪大婚前太和门的大火时都结了冰,就是不救火。”文字读来也不觉乏味。

  将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

  只有趣味,当然不够。书中多个部分,亦有资料引用,如介绍太和门前的铜狮,就引用了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里的记载,之后,以一句简短说明,对引用部分加以作者观点:“纪晓岚身为清朝内阁大员,肯定见过太和门前这对全国最大的铜狮子,笔记中的狮子和现代人的理解不尽相同。”既有资料引述,亦有符合现代人阅读趣味的标註,作者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赵广超作书作得“细心”,观众也须看得细心。例如书中介绍钟粹宫时,除了在宫殿图片歷数这一宫殿明、清时期的主人事迹外,细细看下去,右下角有一翡翠玉白菜图片,仔细端详,图下有一行小字:“原先在永和宫的著名翡翠玉白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赵广超道:“在创作《紫禁城100》时,我会假想我的读者们观看这本书时,犹如参观一次展览,因此我要将细枝末节的部分都交代清楚。”

  书中以一个乾隆时期的彩瓶介绍古人对于彩瓷颜色的喜好:“古人欣赏瓷器,每以它能否唤起或挽留我们对自然的情感为标准。有明月清辉、雨过天晴、瑰丽夕阳、夜空的繁星、红透的荔枝、蚯蚓走过的春泥……”他将这一彩瓶比喻为“是宫中供皇帝、嫔妃闲暇时把玩的平面‘御花园’。好写诗的皇帝还没来得及青睐,王朝已经溘然凋谢,瓶上的鲜花依然像刚开一般娇俏。”仅凭一个花瓶,品出古人审美趣味,品出朝代更替兴衰。

  一个冬天,赵广超走在紫禁城的“后宫”,想起了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让它淡淡地来,让它好好地去。”当中这两句歌词,在他看来,最适合概括后宫嫔妃命运。紫禁城的后宫在北面,当南面已沐浴到春日的阳光时,妃嫔们居住的后宫依然是冰冷的,冬天留在这里是最长的。故而,他于“宫院事”一章,手绘一幅《哀乐宫闱》,并以文字展现观点:“这里有明清两代的皇太后、皇后、嫔妃、宫娥。歷史容不得欢笑,总是唯闻女嘆息。”

  撰写《紫禁城100》时,赵广超和他的助手需要实地测量,纵使早有数据,但他更愿意以目测、用脚步来丈量,因为如此进行,方可体会古人心情:“如果一个嫔妃住在皇帝寝宫养心殿的对角,与皇帝最远的距离,真就成了冷宫。她要是想引起皇帝的注意,在去往养心殿的路上该怎么走?每一步的心里是怎样的七上八下?”赵广超表示。

  想看宫闱秘闻,就需要阅读该书的第九章节—“事事关心”,当中记载?紫禁城的帝王生平、后妃传奇以及为紫禁城作出贡献的建筑师们的故事。在电影《龙门飞甲》、电视剧《刀下留人》中,明宪宗朱见深宠妃万贵妃都被刻画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奸妃,在“事事关心”部分,作者表达他对于这一歷史人物的另一番见解:“万贞儿四岁卖身入宫为奴,五十九岁去世,终生没有离开。被指心狠手辣,未尝不是五十五年宫闱岁月的薰陶所致。”

  身为中国的设计师,没有不爱中国园林文化的,赵广超自不例外。在他眼中,紫禁城是一个皇室成员的“家”,更是一个大的园林,“相对西方的天堂说,中国文化的乐园一直在人间。古人修真的洞天福地甚至有地图可寻访。”故宫的一草一木,皆让他有所得:“站在紫禁城外,我们可以看到那一重又一重的宫禁城门,城门与城门之间形成的透视关系,恰如汽车的后视镜,在向前开的同时,也在向后看,总会给留心它们的人予他们想要的答案。”

  于紫禁城而言,赵广超是一个有心人,却也并非只有紫禁城需要有心人,香港亦需要,谁又能预测湾仔庄士敦道,不会如《清明上河图》中的某条市集街道一般被后人瞻仰,“而现在,我们缺少的正是一位张择端。”说此话时,赵广超感慨万端。今年,他会把更多精力投注在本地,继续以“作书”讲述香港这座城市带给他的喜悦。

  本出版项目开发调研工作由何鸿毅家族基金贊助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