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郑达“高•低科技艺术”拉开“Artist Forum未来的一个线索”论坛帷幕
2016-02-22 11:39:11 洪镁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2月21日晚,郑达以“高·低科技艺术”为主题拉开“Artist Forum未来的一个线索”论坛帷幕。肖般若、马浩然、严支胜、马少林、蔡应、李创、吴青、敖芳、高尚等青年艺术家以及郑达工作室团队参加了本次论坛,从事艺术批评的任建军、音乐制作人谭卫涛、艺术媒体雅昌艺术网与《艺术+》也受邀出席了此次活动。
“未来的一个线索”论坛“高·低科技艺术”现场
“Artist Forum未来的一个线索”论坛主办方华中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负责人肖丰为此系列论坛勾画的方向是“关注艺术教育中学科的前沿话题与问题、关注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在论坛的规划中,肖丰以反复提及的“新兴力量”显示出“Artist Forum未来的一个线索”论坛对与新兴科学技术、传播方式、社交方式等社会进程紧密相关的艺术项目的关注,“因为毕竟艺术是要展示和交流的,伴随着这些社会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生存其中的艺术家的变化,必然会带来艺术的不确定改变,也带来未来社会发展转向的某种趋势,这都是些我们感兴趣的”。而对于这个暂定一年举行四次的论坛,肖丰也强调,论坛进行的是小范围的话题讨论,未来艺术的小众化和跨学科倾向也决定了参与论坛的嘉宾主要集中于评家、当代艺术家、媒体人、相关跨学科学者。
华中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收集的部分文献
主办本次论坛的的华中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在肖丰的理想规划中,“是一个利用大数据建立的巨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库,其中包括创作研究、创作文献研究,所以我们不仅会有一个文献中心,还会有一个创作研讨中心。我们采集各个地方艺术家的原始资料、画册、展览海报、展览信息;我们设立委员会建立入库门槛,委员会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校外学者为主,每年评审一次收集到的或者免费寄来的所有资料,让评审委员按照档案分类进行投票入库;在形成当代艺术文献研究权威后,让相关的理论研究者和课题项目愿意来这个研究所查阅资料,进行的相关研究可以集中起来发布,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数据基石”。而在诸多因素的限制下诞生的当代艺术研究所尽管未能如愿建立一座中国的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库,也仍然逐渐形成一支“关注艺术领域新生的脆弱力量,推进年轻艺术家的活动和展览;同时搜集整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湖北美术批评,为湖北从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的文献研究搭建基础”的力量。
“未来的一个线索”论坛“高·低科技艺术”现场
在以“高•低科技艺术”为主题的首次“Artist Forum未来的一个线索”论坛上,郑达从三个层次交流了他对媒介艺术的态度。从媒体艺术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而言,媒体艺术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艺术史,然而也正是因为它刚刚开始,它的实验性、趋向性以及其在尝试中的边界试探也格外吸引人,“它目前的发展面貌、海外对这些艺术形式的研究与学术梳理状态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论坛上,接受了国外艺术教育的郑达介绍了海外最新的媒体艺术动态,包括艺术家、艺术家的最新作品、相关的媒体艺术节大学的研究及教育进展专业论坛一些国际双年展现状,进行了现场的信息分享。同时,他也表示,“从海外的情况来看,当下的媒体艺术凸显出或交互性,或沉浸感,或为电子的、装置的、声音、气味的混杂合成几大鲜明形式”。
“未来的一个线索”论坛“高·低科技艺术”现场
对比海外的媒体艺术,郑达认为“国内的媒体艺术还是很乐观的,参与媒体艺术的青年艺术家越来越多;在上海、北京、杭州、武汉都有这样的艺术家群体或者艺术家团队出现;从群展到个展,这样的展览越来越多;中国美术馆也有了固定的新媒体艺术节”。同时,郑达也指出,“从作品和研究的层面上来讲,国内媒体艺术还有一些滞后性,对科学与技术的掌握不充分、对科技和媒体缺乏追问精神、对科技缺乏反思、与传统的艺术还没有显现出太大的区别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可能由于相关教育体系还是不成熟,另一方面,研究、交流等相关土壤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如果希望更向前推进,我仍然坚持认为媒体艺术的长远发展仍然有赖于跨学科合作。”
郑达 《异端的运算--碎片物 01》互动灯光装置 2014年(展览现场)
郑达的创作一直是以实验室的方式来进行,工作室的建制、跨学科团队、围绕立项命题进行一系列创作,都让他的艺术创作方式更像科学实验,目前为止,郑达已经陆续完成了《游戏计划》系列、《入侵计划》系列、《低科技计划》等不同系列中的不同作品。
郑达 《入侵计划2》 互动媒体影像 2013年(作品互动说明方案)
郑达 《入侵计划2》 互动媒体影像 2013年(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