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岭南山水画现状与未来
2016-03-03 09:24:53 颜亮 丰菁
“至尚文化论坛”近日在穗举办
2月28日,艺术家许钦松、卢延光、方楚乔、苏起龙、羊草等一众著名岭南画家、艺术评论家齐聚一堂,通过多个话题持续性的探讨,为岭南书画艺术的现状“把脉”,思考今后岭南山水画的出路。
近些年来,岭南山水画人才辈出,既有各具风格、个性的中青年艺术家,也不乏潜心钻研、追求革新的有识之士,他们正以不同的艺术视角和艺术表现形式推动着中国画的持续发展,同时,岭南山水画也已渐渐成熟,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慢慢暴露出来,引起众多艺术家的关注甚至争鸣。本次由南岸至尚美术馆与白云至尚美术馆共同主办,在白云至尚美术馆举办。
意象与写生
年轻一代有新状态?
岭南画的现状如何?岭南画的未来是否在于山水?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更为了推动岭南书画艺术朝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的秘书长黄继谦的主持下,一场以“岭南山水画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便在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展开。
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第一个发言,开门见山地指明目前中国的山水画界“普遍存在一个扁平化的问题”。他说,中国山水画很强调东方艺术,尤其是传统中国画的“意象”,即意象思维、意象表达、意象精神。但由于长期受到西方造型艺术教育模式的影响,一方面人物工笔的水平在整体上得以提升了,另一方面中国画最基本的写意精神却基本几近消失,“我们指向性地吸收西方写实主义的东西,那么这个意象思维就是从(艺术家)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不要说少了,甚至有的就没有了。”随后他又针对“必修”科目———写生,就年轻画家过于依赖写生,不经过二度处理就将写生素材作为创作的现实行为进行了批评。
对于许钦松的批评,原广东画院院长张绍城则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这个事情正在改变,比我们年轻20岁,现在40岁到50岁之间的这代人已经不是个问题了”,“对于刘思东、黄唯理、陈映欣他们这一代人来讲,黎雄才、关山月对他们的影响还不如江浙的陆俨少影响大。”
如何创新
从巨匠旁边攀登
前有教育体系的僵化,后有“山水画的雷同化”,为现状“把脉”的过程告一段落之后,会议讨论的焦点就集中于如何创新了。
卢延光的想法是“从巨匠旁边攀登”。因此他劝大家多吸收,多看,多比较,不光从历史、传统,还从西方吸收文化的营养,“文化的最高是艺术”,“你要创作,要有个性,但是最重要的是有想象,这是能带来独一无二风格的特质,是每一个画家追求的艺术真谛。雷同的永远会被淘汰。”
而朱颂民更是把创新的希望寄托在90后的身上,他说,90后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能接触到非常经典的传统文化,同时,世界先进的东西也没有导向地被他们自由吸收。以前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是有导向的,很多导向指导我们,哪个对哪个不对,都形成了定式,“在大树下面是很难长成大树的”。
当然,也有人在创新之路上独辟蹊径,比如刘思东,他本人正在把目光转向粤北的六祖文化即禅宗文化,希望结合这一“直指人心的意境”,达到中国画的高峰。一时间,在场嘉宾们或根据自己的创作心得或成长经历抑或某种尝试,纷纷提出了可供大家分享、参考的创新创作之路径或方法。
自信心态
岭南画派对得住观众
方楚乔说,原本对这个座谈会不抱很高期待,以为“来了以后,可能就是开幕,然后大家就走了”的,看到大家都坐下来认真探讨,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有一次我在黎(雄才)先生,我感觉到黎先生很自信。画一棵松柏常青,他是打横的,峰很峭的,以前的画家有这样画吗?没有的,现在有谁这样画?他是非常自信的。我们搞艺术的,画画的也好,这点非常重要。”他在鼓励在座艺术家树立自信心态的同时,也肯定了艺术交流的必要性,“不要说画画是画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还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导向才对。”
方楚乔的话引起了在场艺术家羊草的共鸣,他说,“岭南画派在展览那里是相当的整齐,只有岭南画派的东西能够对得住观众,所以我觉得不要没有自信,无论是岭南画派,还是整个广东美术创作。”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