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故事】林伟而:下一个目的地仍是“香港”
2016-03-03 23:07:43 潘慧敏
收藏家林伟而与他的收藏品
白双全《艺术家的一天》,装置
导言:林伟而在香港不仅是著名建筑师兼设计师,且是位艺术家,更一直热心推动本地艺术。他从2006年开始收藏当代香港艺术,至今整整十年,是当代香港艺术的重要藏家,其个人收藏“Living Collection”至今已汇集逾200件作品,为香港最具规模的本地艺术收藏之一。最近在香港的林伟而收藏展从他的个人收藏出发,总览近年活跃于香港的艺术家作品,包括何倩彤、杨东龙和区凯琳等,作品涵盖多种媒材,包括绘画、装置、录像以至混合媒介藏品,不少作品鲜有公开展出。展览呈现藏家独特的艺术视野,并以本地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前卫艺术,渗透出香港特色与文化元素,呈现林伟而独特的收藏风格和见解,可见林伟而对香港都市特点和文化环境之热衷,引起观者的共鸣。
“下一个目的地︰香港”
近日林伟而在香港举办了一场个人收藏展。藏品中一件《艺术家的一天》的作品特别引人注目。这件作品出自香港艺术家白双全,林伟而在不认识白双全的情况下,仅凭他的创作概念就收藏了此作品,“我们开始也没有特别地去设计整个过程,他对我没什么要求,我对他也没什么要求。他好像也尝试第二次跟另外一个藏家做同样的,最后没有成功地做好,因为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林伟而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道。
林伟而认为收藏还是一个历程,一个藏家可能考虑去买一件作品的时候是最投入的时候,可能他买了回家这个作品就放在仓库或者是怎样想别的展出方式,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我收藏的《艺术家的一天》,在下手时就形成了一个思路,就是你要考虑怎么样收藏这个作品,我买了他的时间的时候,我要想怎么样利用这个时间,我们当中会做出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在我的工作室里面度过了24小时,之后还有很多人会提到这件作品,因为这不但是收了一件作品,更是记录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很特别的过程。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特别有意思。”
访谈间引起林伟而回想有趣的24小时经历,他笑言,“我们一起在我的工作室里,有一天从中午12点到隔日中午12点,其实当时我对他的认识不多,也没有跟他碰过面,所以我们就用这段时间各自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因为他也比较内向,首先他做画来让自己进入创作的状态,我就每个小时创作一张画,主要是画白双全的动态。这24幅画是我画的,每一个小时画一幅,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挑战,我晚上每个小时都起来画一幅画。其实是我开始准备,他在工作室外面捡了些石头,做了一组置换的游戏,我也没有太搞懂这些。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最后这些出来的东西,而是这整个过程比较有意思,跟陌生人共处24小时,就算是最熟的人,其实要一起度过24小时的机会也不是经常有的。”
不知是否因林伟而身为建筑师,与艺术家之间有着某种相似的创作轨迹,以致这件作品能圆满完成。“原先白双全对这件作品实施设想做6至8次,但最后就只有与我这次合作成功。从他一开始进入我的工作室,我间隔一个小时就给他画一张肖像,期间他的动作是在不断的变化,看他坐在椅子上、拿着镜子和石头回来做一些东西,然后到晚上。我最后发现,他把自己融入了我工作室的环境中,所以最后这个艺术家已经不存在了,被消解了,俨然成为工作室其中的一部分。我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理解,其实也开始理解他在做些什么。”林伟而讲述了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
林伟而从2006年开始关注香港艺术家,“虽然每一件作品价格没有那么高,但是我希望总体来讲,它可以代表香港某一个时期里面艺术家的思想”。林伟而还补充说道,“我所做的设计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很多香港艺术家创作融入了生活的一部分。全面投入你的职业,才能创作一些好的作品。”从内心出发,林伟而发现了香港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视角。
石家豪《历任共二十八位香港总督》局部
石家豪《冰火椰奶》
何倩彤《三三不尽的情事》
杨沛铿 《泉先生》局部
周俊辉《旺角,西洋菜街》
香港艺术独有的趣味
林伟而7、8年的收藏经历,也许是香港人的缘故,他特别关注本土艺术家,石家豪便是他关注的第一位在地艺术家,石家豪的作品《冰火椰奶》是他的第一件收藏品。“当年石家豪在香港是唯一一位全职艺术家,当时有一个他的展览,我看到其中的作品涉及到建筑,与我的工作相关。他把香港ifc(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演绎成ice fire coconut冰火椰奶(笑),我觉得很有意思,因此收藏。”林伟而告知大概藏有十多件石家豪的作品。
林伟而常常也会想方设法地帮助艺术家,他认为最基本的做法就是收藏艺术家的作品,尽管他不算很满意,他也会去收藏的一些作品。“很难去帮忙或是引导一个人的创作理念,我只有通过收藏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尤其是在他们很失意、想放弃的时候。我只能去收藏,让他们觉得自己创作的作品不是白费的。李杰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是李杰的画廊打电话给我,希望能支持他购买他的作品。李杰早期的作品观念性非常强,其实让人是比较难接受的,尤其是他做的一些布的装置,我能做的就是去收藏他的作品,后来他经过这样的一个困难的时候,走出这一步又能继续往下去发展实属不易。”
李杰的经历,也让林伟而学会如何与艺术家共同成长。“艺术家怎样能整体保持自己的创意,并且要为此长远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看他们怎么样去坚持,这个是比较难的、而且也比较重要的。因此我看一个艺术家不是单看他一两件作品,而是希望能跟踪他的整个艺术生涯。我可以支持艺术家创作和收藏他的作品,但我觉得他的作品不好的话,也一定会跟提出。有一些艺术家会去思考下一步怎么样去做一些好的作品。甚至有时会看到有一些展览是突然之间艺术家又到了另外一个台阶,这样令人很高兴。”林伟而说道。
林伟而始终认为香港的艺术其实很有意思,而且比起国内的市场是被人低估了。有很多作品规模不是很大,但相对来说更观念,有更个人化的表现,所以不是一个很容易收藏的一种东西,也有很多都是装置。有一些也是很短暂的,不是一个布上、架上很永久的艺术形式,这样更令其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所以他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览,让更多的人可以理解为什么他对香港艺术有兴趣,而且希望将来有更多人对香港艺术家有兴趣。
对于收藏的兴趣与脉络,林伟而从小就开始留意身边的美物,“我去旅游都会买一些艺术品,一直都不算正式的收藏,只是购买一些艺术品来留念,因为觉得那些艺术品可以代表一个当地的文化。我去欧洲、日本,都会收藏一些当地的艺术品,但后来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收藏的方法,因为会很杂乱,而且也不能突出一个整体的思路。所以在差不多七八年前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一些香港本地的艺术家,因为我觉得他们做的作品很有意思。当时内地的艺术市场很丰富,而香港还没有艺术市场,所以我希望去跟踪这一群艺术家,看看他们的工作路线。当时职业艺术家相对少,有一些只是业余兴趣爱好,有一些艺术家做了作品可能自己没有地方收藏,要把它丢掉或者是怎样处理,那个时候我觉得有兴趣去收藏这一批艺术家的东西,所以那个时候开始收藏。”
林伟而日常也会抽空与艺术家见面交流,“香港每个人都很忙,不过我们如果能见面都会见,我会与艺术家保持好关系,不希望因为一个收藏家而改变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不过如果他们的思路是可以把一些人的生活融入他的艺术,这也是蛮有意思的。”在林伟而眼中,石家豪是当年香港唯一全职做创作的艺术家,而且他比较成功,主要突出的元素是中国传统的工笔,描绘出一些香港本地很有趣味的文化,也促使他自己慢慢介入了香港的当代艺术收藏。“早期我是没有什么标准,而且当时因为没有艺术市场,所以没有这么多的艺术家,我开始的时候是希望比较广泛地去收藏一些本地艺术家的作品,其实开始的时候还是蛮容易的,因为价钱也不高,也没有人跟你抢,当时也都是一些非牟利机构在推香港艺术家,譬如Para/site、AAA(亚洲艺术文献库),当时香港艺术没有人关注,所以比较容易收藏。”
两年前林伟而曾为自己的藏品出过相关的出版物,收集了香港比较重要的艺术家作品,“相比过去这一两年,这些年艺术家的作品变化很大,有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冒出来,有一些还没有毕业已经有人替他们做展览,这个跟内地03、04年的时候的经历相似,以致我不能跟踪每一个艺术家的动向。所以我现在有一个基本的收藏,以后还会增加一些对于某个艺术家而言比较重要的作品。我觉得一个好的收藏不单是每个艺术家有一件,而是对一个艺术家的生态追踪,有系统地去收藏,所以有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我还是会重点收藏。譬如石家豪、何倩彤、白双全。我从何倩彤学生时期就已经开始收藏她的作品,一直看着她的成长。还有杨沛铿,我也是从他第一个展览开始收藏作品,一直看他们的成长,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林伟而坦言自己的大部分藏品都藏于仓库,有小部分展示于他的工作室里。他通过做展览与出版物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收藏以及香港当代艺术发展的动向。“因为去年出了一本书关于我的收藏,现在有很多美术馆都会向我借这些作品,我也希望能透过展览的机会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作品,而且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能展出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林伟而还谈及香港其他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也在慢慢地增多,“这两三年多了很多,而且有很多是很年轻的,所以我觉得也是很有意思,而且他们不一定单是收藏香港艺术,他们可能对其他国家的艺术都有兴趣。”
林伟而不仅收藏香港本土艺术家,也关注华人艺术家。“除了香港艺术家,我有兴趣的就是一些居住在国外的华人艺术家,因为他们有一些作品可以与我的收藏方向有一些关系,主要是关系到中国文化或者是亚洲的文化现象,我觉得也是蛮有意思的。”他举出在内地的艺术家孙逊、鸟头等都是关注的对象,他认为他们的作品与其收藏的理念近似,都是与时间、空间有关。“对空间的理解其实是在艺术上经常会发生,也是对我来讲很容易接受这种思路。在欧洲也有一些亚裔艺术家比如傅丹,他现在是一位很重要的艺术家,不仅在威尼斯做了大型的展览,在中国广州维他命也合作了一个项目,还有一些美国的华人艺术家,我觉得都是很有关系,因此我也必须要扩大自己的收藏范围,不仅局限于香港艺术家。”
身为建筑师,林伟而不时也会介入到艺术项目中。在往届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期间,林伟而曾与置地广场合作大型艺术装置。林伟而提前向雅昌艺术网透露,在今年的香港巴塞尔期间,他将以全新的方式推广香港艺术家,“我有一个建筑项目在中环,因为这个建筑希望针对画廊来做,所以这次会邀请十位香港艺术家在建筑工地外表做一些他们的作品。”不难看出林伟而帮助、支持艺术家的用心良苦。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