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忠:港府应弘扬岭南画派
2016-03-08 09:02:03 陈汇
在与郑少忠进行访问对谈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颇有地位和意义的岭南画派在香港的传承,似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郑少忠看来,艺术家的职责不仅是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进行艺术创作,同时也是一部活的艺术百科全书:将自己和时代的艺术韵律记录下来,成为后人的参考和存证。
身为香港春风画会的主席、本港知名的国画家,郑少忠一直认为艺术创作的灵魂乃是艺术家对于土地的感情。凭借这份感情,郑少忠在培养学生或是创作中,一直都留意香港本地的题材和生活。艺术人生之路的过程虽然曲折艰辛,也充满了幻境一般的变化。但不变的,则是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执追求。
难忘“玉扣纸的年代”
郑少忠1956年出生,迄今已经走过了一甲子岁月的人生路。出生于中山的他,自小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1979年来港定居时,他也将这份兴趣从内地带来了香港。
郑少忠告诉记者,自己最为难忘的,乃是使用“玉扣纸的年代”。所谓玉扣纸,其实就是草纸。这些纸张或许在今人看来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在当时的郑少忠看来,却是显得非常重要。郑少忠说,自己在中学的时候,已经在跟随一位老师学习中国画。他坦言,自己对中国画的兴趣乃是从心中而来,自小只要一看到中国画就会有一种冲动感,觉得特别兴奋。
那时一个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年代。郑少忠回忆道,首先的困难,乃是在于难以找到专业化的老师来教授自己;其次,物质方面的客观条件也非常差,文献、书籍、课本、教材都非常之贫乏。郑少忠表示,那不是一个计算机化的数字时代,买一本画册或者是字帖,其实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所以,在那时学习中国画,实在是非常辛苦,也非常艰难。
“玉扣纸的年代”,其实就是使用草纸作为宣纸的岁月。如此一来,能够节约不少纸张。不仅如此,那时除了纸张之外,墨也不是非常好。最为麻烦的,似乎是颜料。郑少忠回忆说,学习中国画,用到颜料时,每一次都要去广州购买颜料,才能最终买到。条件实在是非常艰苦时,就会用水彩画的颜料来代替。在郑少忠看来,这是一个难忘的「玉扣纸的年代」。但是这一切艰辛在他看来都显得非常有价值。
走向岭南画派
在艰苦的条件下,锻造出的不仅是书画的技艺,同时也包括人生的态度。郑少忠认为,儿时艰难学习书画的生涯,使得自己的基本功极为过硬和扎实。他说,这与今时今日学习艺术的青年人是完全不同的。当下,很多青年人学习艺术,乃是被父母家人所逼,心中带抵触和不满的情绪学习,所以基本功的培训之路遥远漫长。但是在过去的年代,很多人则是依靠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所以多能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郑少忠说,因为自己的老师乃是岭南画派,所以自己也走上了岭南画派的道路。从访问中,记者能够强烈感受到郑少忠对岭南画派的热爱。他表示,岭南画派保有了传统的中国画的元素,同时又借鉴了西画中的撞水、撞粉等技法。传统中国画中,侧重的乃是写神,对空间感的考究不算太多,但是经过融汇了西画的元素之后,岭南画派作品的视觉效果则有明显的层次感、透视感和灵动感。
当然,郑少忠表示,岭南画派以色彩为主,自己的作品则是以水墨为主。在郑少忠看来,忍逸的境界,则水墨比较容易达到。此外,色彩比较入俗,而水墨的境界感则会更加高。因而,郑少忠说,自己最喜欢的,乃是山水画,而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少山水题材便是以香港本地的实景为刻画对象的。
寄望新一代奋力突前
不过,郑少忠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他认为相比较于中国内地,香港的官方对岭南画派的重视程度仍旧有待提升,岭南画派在香港已经有了过百年的历史,已经是香港在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现代中国艺术家探寻中国画出路的时代产物。如此有意义的流派,在香港曾经生根发芽,应该得到妥善的弘扬和保护。对这一问题的立场,郑少忠非常坚定。
他亦非常清楚香港当前的艺术发展之瓶颈。一方面,在宏观的文化政策上,郑少忠认为政府的规划不足;在硬件设施上,他觉得场地、资金的投放仍然偏少。或许正是因为上述愿意,郑少忠说,自己北上内地参加的艺术活动非常多,而本地的则比较少。他向记者表示,他非常希望政府能够扶持和资助岭南画派的研习者,让这一门重要的艺术能够一代一代传扬下去。
对于当前青年人学习艺术的评价,郑少忠认为,新一代人学习艺术,在客观硬件的环境上要好很多,但多是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他表示,自己不排斥青年人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但创新的前提是必须熟练掌握笔墨运用的技法。否则,所谓创新只会成为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郑少忠对年轻人充满了寄望。他承认,香港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的转轨时期,一些年轻人对社会或许有不满,因而内心呈现出浮躁的状态。他说,学习艺术可以沉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美德,这对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何妍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