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人工智能并非潘多拉之盒

2016-03-16 08:39:06 穆砚

  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围棋大战,引发了对人工智能的热烈讨论。大体上,表达恐惧的多过欢欣鼓舞觉得这是一大进步的,仔细分析,这种恐惧感并非来自敬畏,而是害怕改变现状以及对未知领域一厢情愿的主观否定。

  人工智能的发展初衷其实源于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脱身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实现形式即是替之以机器。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这个词里“人”的部分只是代表人类行为在机器上的拟人化,并非实指创造出来的“类人生物”。但从这个词诞生之初,文学想象力就赋予了它一种和人类高度相似但又区别于血肉的具象意义。

  似人,非人,甚至超人,这种设定与鬼神对人类的影响相当。在大多数科幻作品里,人工智能扮演的都是反噬人类的角色,冷血无情,只知道杀戮与占领,侵掠一切人类需要赖之以存的资源,将人类逼入生死存亡的绝境。至于这些不吃不喝的机器人为何要如此残暴地抢夺它们并不需要但对人类不可或缺的东西,却极少有交代。这种人工智能与人类为敌的世界观,完全是复制粘贴了人类斗争历史的经验主义,对机器人的疑惧体现的还是人类对自身的不信任,毕竟,迄今为止的所有毁灭性战争都发生在人类之间。

  幻想没有边界,但是人类从来都是规则制定者,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预见性地提出了“机器人三大法则”: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后人又在这三大法则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以防漏洞和悖论,比较得到公认的还有元法则、第零法则、第四法则和繁殖法则。其中繁殖法则规定:机器人不得参与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除非新机器人的行为符合机器人法则。

  繁殖法则实际上是对机器人最可能威胁到人类命运的行为——自我复制,进行了“计划生育”。将机器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在人类手中,最大限度消除人工智能的负面能量。在千秋万代繁衍生息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面前,人类绝不会让步。这些出自于科幻小说的法则,也因此具备了现实意义,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法则并得到公认。唯一的变数就是:它们在事实上得到多少程度上的遵守。在法则不被遵守的情况下,人工智能被错误利用的几率有多大?

  今天,当我们在谈论人工智能的可控性时,人工智能早已深入渗透我们的生活。科幻电影神作《银翼杀手》是根据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1968年的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编的,Androids这个单词就是我们熟悉的“安卓”。手机,这个比你的伴侣还要亲密的物件,就是一个机器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离不开手机,就在多大程度上离不开人工智能。从目前和平共处的情况看来,人工智能并非潘多拉之盒,人类对其的控制与发展,必将是有效有利的。

  有趣的是,日本科幻作家山本泓在《艾比斯之梦》里说:“看到人类对猫狗及热带鱼投注关爱,更是让我们一头雾水。人类明明能爱智能比自己低、不会说话、和自己长得完全不同的生物,为何不能彼此相爱呢?”

  当人类幻想到智能比自己高、会说话、和自己长得完全相同的生物时,最害怕的,大概是自己会变成猫狗,甚至热带鱼吧。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