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朱万章:粤博绘画经眼录(下)

2016-03-16 09:33:34 朱万章

  【雅昌专栏】朱万章:粤博绘画经眼录(上)

  三、清代绘画

  明末清初是中国绘画的辉煌时期。清初画坛,习惯上被划分为正统派和野逸派等两大不同的阵营。

  “正统派”画家,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和恽寿平为代表,六人并称“四王吴恽”;野逸派画家,以朱耷、石涛、髡残、弘仁为代表,四人并称“四僧”,同时,以査士标、孙逸、萧云从、梅清、戴本孝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和以龚贤、邹喆、高岑、叶雨等为代表的“金陵画派”也属野逸派范畴。无论正统派还是野逸派,他们的作品在广东省博物馆皆有收藏。这反映出该馆所秉持的以充实绘画史为导向的收藏理念。

  图1、王时敏《仿子久山水》

  王时敏(1592—1680)是“四王”之首,又被称为“娄东画祖”,是清初正统派画家的领袖式人物。画风从董源、巨然到“元四家”之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一直到董其昌等,均有师法,在仿古、摹古等与古为徒的艺术理念中开启新意。《拟子久山水图》是其晚年之作(七十三岁),是其一贯的以构图慎密、气韵森严画风见称的延续。他在画中自题:“年老目眵,久疏笔砚,适见佳纸,偶发兴盤礴,遂尔成图,似略得子久笔意,殊用自喜”,体现其追慕古意的艺术追求。在这一年(1664年),王时敏作过多件仿古山水图,其中至少有四件是仿黄公望而作,可见其对黄氏的心慕手追,或可概见正统画派所高扬的师法古人的艺术精神。此图曾经孙煜峰鉴藏。(图1)

  王鉴(1598—1677)曾得董其昌指授,故早期画艺受董氏影响明显,后上追董巨、“元四家”。和王时敏一样,王鉴对黄公望尤为推崇,故画风浸淫亦深。《北固山图》作于明崇祯十二年,故印鉴中仍为“玄照”(到清代康熙朝以后,因避康熙玄烨讳,王鉴始改名“圆照”)。此图风格与上述《拟子久山水图》一样,均为作者的代表作。时人王士騄在画中题跋称王鉴“摹古画靡非优孟也,而于董巨尤深入”,“时甫离案牍,历长路风尘,望江南佳山水而作此图,神襟爽洽,意色欲飞,更是其得意之笔”,说明此画确为王鉴的铭心佳品。此图曾经孙煜峰鉴藏。

  王翚(1632—1717)是王时敏、王鉴的入室弟子,同时又是“虞山画派”的创始人。与其师王时敏、王鉴不同的是,王翚融北派山水和南北山水于一炉,故画风也与正统派诸家略有不同。他喜好临摹古画,几可乱真,故“吴下人多倩其作装潢为伪,以愚好古者”,但有论者指出:“从王翚所作的宋元古画伪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原来母本的偏离,这些画实际成为王翚独立创作的作品”。从现存署有王翚本款的仿古作品中亦可证实此点。王翚在《松亭秋爽图》中题识曰:“云西老人《松亭秋爽图》,清真秀拔,笔外有神,当与元镇、叔明并驾于古。戊子腊月廿四日,耕烟散人石谷子王翚”,“云西老人”即曹知白(1272—1355)。从其题识可知当为临摹曹氏之作。有论者将王翚的“模仿”归结为对照式的模仿、选择式的模仿、追忆式的模仿变法式模仿、汇总式模仿和创造式模仿,很显然,王翚的《松亭秋爽图》属于晚年所作的创造式模仿。道光时期书画家叶道芬在题跋中称“耕烟老人画,落笔便神妙,我辈既不能赞,亦毋庸赞。此帧尤其遣意之作,精深澹远,不仅与云西抗衡也,唯有合十顶礼而已”,对王翚及此画推崇有加。

  图2、王原祁 《夏山图》

  王原祁(1642—1715)是王时敏之孙,曾供奉内廷。他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也像其祖父一样,尤为推崇黄公望,故绘画受黄氏影响亦深。与其他诸家不同的是,王原祁并未一味临摹古画,而是在观摩中体味其个中三昧,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临画不如看画。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视其定意若何,结构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必于我有一出头地处,久之自与吻合矣。”虽然如此,但要真正得其精髓,在“心慕”之外,尚需“手追”,《夏山图》便是其“手追”之作。从其题识可知,是友人出示王翚(石谷)临子久《夏山图》,并索笔,他遂“写此奉寄”。该图与黄子久画风相比,显得清新,古意中不乏新意。王翚在画上题跋,对王原祁画风给予高度评价:“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秾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此图峰峦树石浑朴古雄,真能集诸家之胜,即一峰、黄鹤不得擅美于前”,虽不乏溢美揄扬之辞,但确乎可反映出画风与其他三家相比,似有出蓝之势。(图2)

  图3、清吴历 溪山深远图

  吴历(1632—1718)既是一个书画家,也是一个天主教徒,晚年一度生活在澳门。他虽然与“四王”并称,也与王翚一道同师王时敏,但画风与“四王”并不相近。《林深尘远图》所显示,吴历绘画中披麻皴法表现出的草木极为浓密,山势起伏,且有阴影,似有受西洋画影响之痕。曾经庞莱臣、孙煜峰鉴藏。(图3)

  图4、 清·恽寿平《菊花图》

  恽寿平(1633—1690)是清初“常州画派”的代表画家,本来初以山水见长,因避其好友王翚之锋芒,遂改画花卉,遂一举成名,开创了没骨花卉之法,影响清代以来直至近代画坛三百余年,《菊花图》便可看出其基本画风。由于他在有清一代影响较大,且多为藏家所追捧,故其画从清初以降,便有不少赝品,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此画曾经广东文人黄节、罗复堪等人鉴藏。(图4)

  恽寿平也有不少山水行世,所藏《春江图》、《春云出岫图》均反映出他绘画的另一面。有论者认为“他的山水画有的作品几乎和王石谷的无法区别”,主要不是指画风而是指艺术品格。平心而论,虽然恽寿平有谦让之意,但就其山水画来说,并不比王翚弱,从这两件作品便可看出来。

  作为清初野逸派的代表,“四僧”的画风与“四王”有天壤之别。不仅如此,“四僧”之间的画风也各不相同。他们也学董巨、“元四家”,但立足于创新,在我行我素中恣肆地表达艺术诉求。

  图5、弘仁松壑清泉图

  弘仁(1610—1663)是“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画风荒寒,意境幽深。《松壑清泉图》之山石多以黄山为原型,写山之轮廓,并有大块留白,既是写实,也是写意。有意思的是,在无锡博物院也收藏一件与此作类似的弘仁作品,俗称“双胞胎”,也有鉴定专家指出无锡所藏为摹本,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图5)

  髡残(1612—1686)是“四僧”中唯一因为宗教信仰而出家者。他长期活动于南京,但生平事迹不为人熟知,笔者曾经撰有论著对其艺术历程及绘画成就展开探讨。先师苏庚春就曾经指出,髡残“不像当时的四王一些人一样,专门去临古,而是掌握自然的变化,写出真实的景色”,《水阁观书图》(又名《黄山烟树图》)便是写生的例证。该图以黄山为原型,用笔苍劲老辣,多用焦墨枯笔,意境浑厚,是髡残的代表作之一。

  朱耷(1626—1705)和石涛(1630—1705)都是明宗室,因明亡而逃禅。两人均为大写意水墨为主,但朱耷画风冷峻,有出世之感;而石涛画风清雅,有入世之想。朱耷的《疏柳八哥图轴》和《眠鸭图》均描写孤独的小雀或眠鸭,似为作者自况,画面幽寂,笔简意绕;石涛的《墨荷图》受徐渭影响,泼墨写意。他自题曰:“慢道花香叶不香,花时虽好叶时常。怜他出水舒仙掌,向月迎风碧舞裳”,一种诙谐的文人情趣呼之欲出。

  “新安画派”诸家中,多以黄山为描写对象。梅清(1623-1697)的《黄山图》册便是以黄山的天都峰、北海、西海门、文殊院、松谷、齐云岩、柏枧飞桥、云门、敬亭山、茶峡草堂、琴溪积雪等为母本,充分发挥自己的笔意。正如他在画中自题所云“意之所至”,实质上是将眼中之山与心中之山融为一体。

  “金陵画派”中,龚贤(1618—1689)的《溪山云树图》可作为代表。龚贤的画风通常有“白龚”和“黑龚”之说。此图显然属于后者。所绘溪山云树颜色厚重,意境苍浑。龚贤自题曰:“画苑山水家以董元为鼻祖,而世罕觐其真迹,以余所见种类不一,故可拟也。《图绘宝鉴》称巨然实师董,余所见僧巨真迹独多,由巨然而上溯,其渊源似可以得其梗概矣,况证之以近代华亭太史之临本,与余梦中老人亲授有符合,故今有积墨一派,积墨者,北苑之擅长也。人恒责宋之渲染甚厚,抑知余之有所本乎?此作成是由巨而趋董者也,因纪之用呈良翁先生即可,半亩龚贤”,据此可知龚贤积墨之法,实源自董源。正如龚贤字号“野遗”,此图也正与此合,不乏野遗之气。

  图6、华岩《金屋春深图》

  清代中期以降,“扬州画派”的郑燮(1693-1765)、华岩(1682—1756)、金农(1687—1763)、黄慎(1687—1768)、罗聘(1733—1799)等人作品大多以写意花鸟画为主,题材多为梅兰竹菊“四君子”,而黄慎独以人物见长,华岩偶亦有人物行世。所藏各家作品体现出清代中期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扬州画派”的画风,在当时被目为“怪”,以至于有“扬州八怪”之说。究其实,是他们属非正统派画家,作品多具野逸之风。从以上诸家的作品均可证实此说。(图6)

  晚清时期的作品,以“海上画派”的赵之谦(1829—1884)、任伯年(1840—1895)、吴昌硕(1844—1927)等人为代表。赵之谦的《花卉册》、任伯年的《钟馗》和吴昌硕的《墨梅图》都是清代中期以来文人画逐步走向世俗画的明证。这些作品在商业化程度极高的上海地区,为了迎合观众,自然就会在题材及画境上贴近生活,让象牙之塔以外的寻常百姓都能欣赏。

  四、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地处岭南的省级大馆,广东省博物馆在收藏主流美术圈作品之外,更侧重区域美术的典藏。从现存最早的广东人绘画作品《湖山平远图》到明代林良、张誉、伍瑞隆、杨昌文、清代张穆、黎简、谢兰生、苏六朋、苏仁山、居巢、居廉及20世纪以来的“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和广东“国画研究会”(赵浩公、黄君璧、卢子枢、卢振环、潘达微……),甚至还健在的广东画家如杨之光、林墉、梁世雄、方楚雄……等等,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广东绘画史。

  不仅如此,由于早期苏庚春与全国各地书画家的人脉关系,且基于收藏当代的理念,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便陆续征集一批包括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溥儒、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潘天寿、谢稚柳……等人在内的20世纪名家作品。这在专门以收藏古代文物为特色的省级博物馆是极为少见的。事实已经证明,正是这种超前的收藏理念,使得广东省博物馆的20世纪书画家作品成为继古代书画之后收藏的又一大特色。

  作为曾经的粤博人,笔者也为该馆的书画征集与鉴藏竭尽绵薄之力。衷心希望该馆的书画征集与书画鉴藏继续秉承苏庚春等前辈创立的传统,为馆藏书画征集更多、更具特色的作品。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朱万章专栏]

  朱万章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从事明清以来书画鉴藏、美术史研究,近年研究领域涉及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评论。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曾师从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著有《书画鉴藏与市场》、《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岭南近代画史丛稿》等论著20余种;同时兼擅绘画,以画葫芦著称,被称为学者型画家,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展览,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一葫一世界:朱万章画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