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圆桌】“当水墨邂逅油彩”——艺术交流的重新连接

2016-03-17 08:54:39 陈正

  今天很高兴大家可以在雅昌演播室录制这一期的雅昌圆桌“水墨邂逅油彩”我们今天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还有德国Malkasten美术家协会主席罗伯特·哈特曼先生,还有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先生,首先请王鲁湘先生介绍一下张江舟先生和罗伯特先生这个展览,就是3月15号在中国美术馆的“当水墨邂逅油彩”的一个交流展。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文化学者   王鲁湘

  王鲁湘:各位雅昌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来到雅昌艺术网在这个地方就“当水墨邂逅油彩”这样一个3月15号在中国美术馆将要举办的这样一个大型的一个展览,我们提前在这里录制一个对话,那么今天参加这个对话录制的是这个展览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我们中国的画家,也是我们中国国家画院的副院长,著名的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张江舟先生;另外一位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一点对我们中国的网友来说那就是来自德国的罗伯特·哈特曼先生,但是我在这里稍微介绍一下罗伯特·哈特曼先生,但是我在这里稍微介绍一下罗伯特·哈特曼先生的一些背景大家可能就会觉得会更亲切一点,说到罗伯特·哈特曼就要说到他一个身份就是德国的Malkasten美术家协会的主席,Malkasten是德国的一个城市,说到这个城市大家很陌生,但是我说到一个历史事实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距离要近一点,那就是在1905年就是大清王朝灭亡的前六年,中国有一个五大臣留洋考察,到德国、到欧洲一些国家去考察,其中就来到了Malkasten这样一个城市,那么在这个城市里头五大臣中间有一位封疆大吏叫段放他是当时候的这一个总督,他是一个收藏家也是一个美术的一个爱好者,他当时就去了Malkasten这个美术家协会,这个美术家协会的历史是非常悠久了,然后在那个地方参观了他们德国的美术家学会一些会员的一些作品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然后他决定就是回去以后要和这一个Malkasten美术馆要开展大清王朝他们之间的官方的这样一种美术上的一种联系,所以呢在第二年他专门托人送去了当时候这个清朝著名的界画家袁耀的一副绢本的重彩的一幅山水界画,这一幅画就存在于现在的Malkasten这一个美术馆在给他们收藏,这次展览为了做一个这样有理式背景的一个说明他们还特意复制了袁耀的这幅作品拿到展场来,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和欧洲的一个美术机构进行一种官方的这种联系,其实Malkasten是第一个,Malkasten第一个,因此说到这个事实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们和罗伯特先生的距离会要更亲近一点。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江舟

  另外还有一点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说到罗伯特·哈特曼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他,当然我相信3月15号开幕以后大家看过他的作品以后一定不会对罗伯特·哈特曼再感到陌生的,但是我可以介绍另外一个人一说我们所有中国搞艺术的没有人不知道那就是约瑟夫·博伊斯,那么这位世界鼎鼎大名的大艺术家就是罗伯特·哈特曼的老师,德国的哈特曼先生一直师从于博伊斯,所以介绍了这几个背景以后我想大家对罗伯特·哈特曼先生一定会不再感到陌生了。那么这一次的“当水墨邂逅油彩”刚才主持人已经说了是我们今天来到这里举行一个圆桌会议其实是因为这个展览,但是这个展览并不是随机性的在中国的水墨画家中间挑了一个张江舟,在欧洲的油画家中间挑了一个罗伯特,然后就把两个人的作品往一个空间里头,往几个房间里头一放,然后就取了一个题目叫做“当水墨邂逅油彩”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怎么说呢?因为罗伯特·哈特曼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他不但是德国的著名的一位当代的油画家是Malkasten美术家协会的主席,他同时还是我们中国国家画院的研究员,他跟我一样也是中国国家画院的研究员,在这个意义上也归张江舟副院长所领导,所以实际上今天是我们三个中国国家画院的研究员坐在一起在谈一个展览,这个展览的话呢也不是说就是毫无准备、毫无共同策划,然后就是随机性的,不是的,这是一个其实筹划了多年的一个展览,为了这个展览我们这两位这一个艺术家有过多次的交流包括罗伯特先生邀请杨小彦院长、张江舟:院长专门到Malkasten到这个地方和他们这些艺术家进行交流,包括进行学术讲座,包括张江舟先生邀请罗伯特先生在去年一年在中国的有特色的这个地方比如说像贵重,比如说我们的瓷都景德镇,在这个地方进行了写生和包括在瓷上画画的这样一种体验,他们有过很深入的交流、沟通,对这个展览包括对于水墨、对于油彩彼此之间如何认识他们其实有过很深入的交流,所以这是一个有相当的学术准备的一个展览。从我想最好就是让我们先请这个我们张江舟副院长他来先说一说他和罗伯特先生是怎么认识的,怎么会想起和罗伯特先生要做这么一个展览,好不好?

  

德国Malkasten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罗伯特•哈特曼

  张江舟:刚才鲁湘先生已经把这个展览的背景和我们之间的一些基本情况做了一些介绍,假如说到这个展览的形成我想这儿中间应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首先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就是我们这个德中艺术交流协会的秘书长郭健先生,郭健先生他是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然后在德国的德中艺术交流协会工作,现在在做德中艺术交流协会的掌门人,他应该说是对中德之间的这种艺术交流、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他的这种关系国家画院和Malkasten美术家协会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而且中间相互组团相互访问多次,去年国家画院雕塑院的院长叫陈院长一尊雕塑作品《老子像》还送给了Malkasten的美术家协会,杨晓阳院长亲自带队把这尊塑像送到德国,在德国那次我没去,但是据说在德国的Malkasten美术家协会组织了一个非常庄严的、神圣的,但也很轻松的非常有意思的这么一个《老子像》的落成仪式,这些交往包括我们之间相互的互访,相互的一种论坛、研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再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刚才鲁湘先生也介绍了哈特曼先生他是中国国家画院的研究员,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我们今天三位都是国家画院的研究员,而且是目前国家画院在德国外频的德国的,外籍研究员德国唯一的一个研究员罗伯特·哈特曼先生。所以我们之间这种展览的形成,首先是相互欣赏,我觉得在和欧美的艺术界的交往的过程中尤其和Malkasten美术家协会和哈特曼先生的一种交往的过程中,我感觉西方对中国绘画的绘画,对中国绘画的认识他有一个过程,他这个陌生是肯定的,不理解也是肯定的,但是过去我们感觉既陌生不理解他也不会很认真,也不会很感兴趣,但是这些年我发现仍然陌生、仍然不十分了解中国艺术,但是兴趣越来越浓,所以说在一来二往的过程当中应该说我和哈特曼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很多,而且逐渐对各自的艺术、对方的艺术都有了更多的一些了解,而且从这种随着了解的一种加深,一直到相互的一种赏识一种欣赏,我想也是促成这次展览我们共同在北京做展览,而且年底这个展览还要移到德国去做,就促成这么一个展览这么一个活动一个基本的动因,当然这儿中间离不开周边很多热心朋友的支持,包括郭健先生,我印象这个活动是郭健先生提议,既然你们相互之间沟通的这么顺畅,相互之间对艺术上的很多东西都感到不谋而合,就是你们共同一块做个展览吧,这种提议等于是一旦提出就得到我们双方的这种积极的响应,我觉得当时提出来实际上是在喝茶、聊天很随意地提出来的,但是我提出来之后我们两个都做了非常非常认真的准备,都把这个事情做一个不仅仅是我和哈特曼之间的艺术历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把它当做一个可能这儿中间放大了说和中德美术之间的交流可能因为我们两个的这件事可能都会有所作用,这是基本背景型的。

  王鲁湘:我们下面请罗伯特·哈特曼先生也来讲一讲,讲一讲他和中国国家画院是怎么结缘?又怎么会和张江舟先生筹划这样一个双人展好吧。

  哈特曼:那么就是说至今一直对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是在几年以前第一次拜访中国国家画院,当时应杨院长的邀请我们国家画院和杨院长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进行了一个非常深入的探讨,那么在国家画院非常优美的后面的园林里边杨院长给我们讲述了关于中国绘画的哲学和表达方式,同样我们也表达了一种我们对西方艺术的一些观点,当时这样的一个交流留下了一个非常和谐和非常具有学术价值这样的第一次认识和邂逅。

  那么第二次就往前追诉,我们Malkasten美术家协会是1848年建立的,在当时和到现在来说我们这个协会是代表德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在1906年中国的清政府派出过一个代表团,这个代表团的一支由端芳来率领的,那么他们中的一个任务是要促进中国和德国的艺术家交流,那么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端芳访问了我们协会也达成了一些实质性,但是没有落实的一些协议,这个是众所周知的一些历史原因,那么作为我们Malkasten的这些工作者或者艺术家来说我们今天有这样的义务和中国有这个联系,尤其是艺术交流重新连接起来,那么这一次的展览可以视作这样的一些连接的第一个点。

  

  在这个之后我们协会和中国国家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非常卓有成效的合作,和艺术活动,比方说在去年进行了《老子》捐赠仪式,一度在杜塞尔多夫引起轰动,当时有上千人参加了这个活动,《老子雕塑》的落成仪式,当然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短期培训班、学术报告方面的进一步合作,这一次我和张江舟先生进行的联展,我认为张江舟先生的艺术是当代艺术,这个当代的概念不是现在在报纸或者说电视上盛行的一种当代艺术的概念,那么作为一个德国的艺术家,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作为我个人来说我是有自己的观点,比方说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当代艺术越来越上到了市场这个舞台,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大部分是西方式的一种表达,那么就是说作为我来说我认为张江舟先生的当代艺术是根植于本土的一种有个性的中国当代的一种表达,那么在这一点上来说,我这次和张江舟先生来进行这个展览的根本的原因就是要弘扬一种艺术当代化,但是要根植于本土和个性化的基础之上,那么这一点上来说对我们德国艺术家我们可以学习到东西,可以了解到东方的文化,那么促进一种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国际与当代艺术的一种表达。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