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由《踏歌行》看传统乐舞风味

2016-03-17 12:06:04 李梦

  

《楚腰》中的舞姿

  入场欣赏香港舞蹈团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的《踏歌行》之前,我一度以为主创会在这样一出古典风味浓郁的作品中加添现代元素,以应和今日观众之审美。当我看毕二月二十八日下午的演出,我才发觉,这作品从呈现方式到舞者服饰,种种都是落在传统语境中的,并没有刻意尝试新旧元素的交糅或互动。

  少女踏春 以舞会友

  其实,时下流行的“新旧交迭”,已然有泛滥之嫌。做得好,自然令观者耳目一新;做得不好,则难免落入生硬与刻板的圈套中,反倒显得目的性过强而诚意欠奉。有时候,传统舞乐已然足够精彩,如果非要加添现代或另类元素,或会有画蛇添足之感。

  《踏歌》讲述少女踏春,《谢公屐》关于文人以舞会友,《鼓舞天成》中有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在《踏歌行》的十一个舞段中,不论内容抑或形式都是实在的,不生僻也不隐晦,观者在欣赏时并不需要费力气解读。表意的浅白或许消解了一出舞作呈现样貌的多元化,但《踏歌行》主创的志向显然不在于此。不论原作者孙颖抑或今次演出的执行导演郑璐,他们在创作以及排演这出汉唐宫廷乐舞集的时候,并无意以实验或另类的手法“借古论今”,也不想过分开敞读解与诠释之空间,而是试图在今日舞台上“重现”旧时乐舞的风韵。这一 “重现”, 必然要建基在对于传统的十足尊重上。

《谢公屐》是一场关于文人以舞会友的舞蹈

  因此,我们在《群伎献艺》中见到脚踏圆盘作舞,在《抢鼓》中见到汉墓画像砖上的舞者形象,在《小破阵乐》中见到李白和白居易等唐人的诗作中描述的戎装女子群舞景象。这些舞段为观众了解古典乐舞传承提供了教科书之外的另一重新鲜向度,对疏于怀古的今人而言,亦是不乏生动的提点。

  含蓄娇媚 尽显风韵

  《踏歌行》中特别引起我兴趣的,是前后数段女子群舞。中国古代的女子群舞,因年代和社会风尚之别,往往呈现出迥异的样貌。上半场的《踏歌》源自先秦,在魏晋时期颇为兴盛。那时候的年轻女子,尚无需为封建礼教所累,言行举止大多洒脱不拘束, 跳舞的时候也是一派天真烂漫的模样。而到了下半场的《挽扇仕女》,体态与舞步明显克制得多。这也难怪,因仕女段落描摹清代大户人家女子在年节时的庆贺舞蹈,而当时的女子受礼教约束,少有机会户外踏青,自然找不回当年烂漫无忧的蓬勃心境。从《踏歌》到《挽扇仕女》,传统舞作在表意上的转变,不得不说与当时当初的社会与艺文情景两相应和。如是艺术史层面之指涉,也为《踏歌行》系列舞作增添了厚重感及学术研究之价值。

《挽扇仕女》舞者的体态与舞步做了明显克制

《小破阵乐》中的戎装女子

  整部作品看下来,部分舞段对于舞台空间的安排仍有待改进。男子群舞《羽林郎》中段,舞者阵型略显凌乱,统一与协调性也稍欠磨合;在《谢公屐》中,舞台上人与空间的关系,亦未调和至视觉上最舒服的样态 。相比之下,几个女子群舞的段落,对于空间的处理则显得相当精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舞者的功底及状态。《踏歌行》对于舞者的考验,不单在技巧上,更在如何重现古代女子含蓄又娇媚的体态。依笔者所见,香港舞蹈团高级舞蹈员唐娅可谓当日演出中发挥最出色的舞者之一。因其中国古典舞功底与演出经验,她在诠释古代女子舞姿步态的时候,格外能把握那种婀娜却不虚浮之魅力。

  总括言之,今次《踏歌行》来港演出是 一件难得的事情。即便赶上一年一度的香港艺术节演出季,舞作的入场率仍保持在可观程度,可见本地观众对于中国传统乐舞的好奇与热情。这一作品今后如有机会重临香港,或可在舞段前后逻辑及叙事编排上,更多些巧思。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