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访】梁曼琪:自我训练出一种别人无法复制的能力
2016-03-17 22:22:56 潘慧敏
艺术家梁曼琪
梁曼琪在创作现场
梁曼琪新作品Kate's Space舞台
导言:走进香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空间,梁曼琪正在绘制着新作品Kate's Space舞台,现场创作的三天中,不断地修改、调整,对于她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现居上海的梁曼琪,毕业后为全职艺术家,一直以绘画实践和空间项目两者作为工作方式推进,关注空间、材料、色彩以及探讨作品在真实与虚拟之间如何在不同维度上转换的关系。
梁曼琪试图将视觉形象作为独立物或某种精神呈现在画面里,她把思考和实践的产物命名为一系列“想像练习”。在她的作品里,似乎很难得出一个可以用以往经验解释的明确答案。它徘徊在抽象与非抽象之间,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第三条路上。想像力和视觉刺激成为解释梁曼琪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开口,她通过多样的形式去探索一种具新鲜感的图像语言所产生的视觉体验。在本次展览中,梁曼琪将特别为展览空间打造一个结合装置、油画和墻上绘画的三维绘画空间装置作品,另七件油画新作也同期展出。
重视一种“体验感”
雅昌艺术网: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喜好?通常都会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梁曼琪:我喜欢户外运动,经常会旅行、登山、徒步、潜水。上海有一帮艺术圈的朋友,每年会组织两次,在浙江附近的山区转,已经形成一种传统。不是一件特别的事情,与正常驴友徒步的人一样,没有特别拘谨认真,大家期间会很放松不会讨论工作、艺术,我们是比较喜欢玩的一群人。
夏天有时我会去马来西亚潜水,还考了潜水证。我的生活与创作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喜欢找相反的两种感受,但肯定也是有联系的,很微妙。可能创作的时候,在工作室里思考是会进入一个感性的重组,对空间的重叠跟体现转换,其中会思考很多。但平常我不工作时,喜欢出去走动各种看、各种体验。我重视的是一种“体验感”,比如去山里走三天三夜,这是比较享受另外一层情感的体验。这种体验回到工作室还是有帮助的,因为毕竟它不是纯理性的科学,是一种与人的情感发生关系的视觉图像,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于我还是有帮助。
雅昌艺术网:您最早创作的画面的呈现的是那种类型?
梁曼琪:最早有人物、环境,大学期间喜欢的那些类型以及大学刚毕业那一段时间的创作有一点动漫,但不完全是,就是带点儿插画。举两个例子,我大学时最喜欢的可能是卢梭和弗里达,他们所表现的人物不是卡通类,但带一点独特形象的特质。后来有机会到德国学习,与柏林艺术大学教授互相交谈彼此的观念,加上在柏林也看很多当代新的一些作品,跟学院派蛮有冲突,当时特别好奇、感兴趣。于是自己在创作上就想尝试,在还未发展成个人的绘画语言之前还是别人的观念,因此就会朝这个方向发展。现在慢慢地我已经感受到这些兴趣点,开始找到个人的绘画语言,并且慢慢探索,进入自己风格形成的一个阶段。如果看我前两年的个展作品,会发现我创作不断地在推进,这次的面貌算是比较成立的,我觉得是找到了自我,作品会直接地呈现出内心所想‘原来想表达这样’”。现在也不能说完全很成熟,但是起码画面传达的信息比较明确,关注的点也比较明确。
雅昌艺术网:您在德国呆了多长时间,期间受益最深的是什么?
梁曼琪:我在德国呆了半年,2009年开始在中德学院读研2012年毕业,2011年去了德国,需在柏林艺术大学完成毕业考试和毕业创作,才能拿到他们的毕业证书。与德国老师接触以后,跟他们讨论艺术发现很多观念跟中国的不一样,很多他考虑的点,更贴近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跟以前学院派的绘画教学方式不一样,所以会觉得很新鲜。那时了解绘画的层次以及画面的节奏感,以前只是觉得绘画讲究的是技法,写实、具象等等。在德国第一次听到画面里还有节奏,其实回到最本源的感受音乐是有旋律、有节奏的,当听到好听的声音都会有节奏,这种高低起伏像呼吸频率一样自然。自然生活中都是觉得美好就是因为这种节奏,画面的节奏怎么表现呢?可能要转换成视觉的时候,这里可能需要强调出不同的点,或者是用铅笔表现出的技法,或是这里又换了另一种材料,有很多种表现方式。这可能是比较明显的例子,还有告诉哪些是新的比较当代的艺术方式,哪些是比较老的,没有好坏之说,只是说哪些是新,哪些是旧,他们的观念是怎么转换的,可能更多会学到这些。有思考、有转换,面貌多种多样。
雅昌艺术网:您的创作转变是从德国回来之后吗?其中有过怎样的特殊经历?
梁曼琪:2013年回国以后,我在杭州呆了两年。每天一群年轻人自己画画很无聊,也没有机会,没有画廊帮助,但大家还是很努力地在讨论艺术,在画画。后来我们有一个朋友开了一个空间‘艺舍杭州’,装修期间就问大家要不要来玩儿,做一个工地展,我们闲着觉得好玩就去了。当时,我选一个独立的房间,把我想到的所有的东西都画满,这才发现原来可以做空间绘画。那个时候连续七天,每天在那边画、刷,与工人一起干活很开心,一群年轻艺术家在一起,那个展览的作品没想到喜欢的人很多,当时就觉得感受很特别。于是我就思考这种方式是否能成为自己独特的介入社会的一种方式。后来我去不同的场地、不同的城市去做,无论是公共场地、朋友的空间也好,就去玩儿,去不同的城市去旅行、体验。没想到慢慢地很多朋友邀请我去北京、温州、韩国等各地,都是私人空间,而自己也越发喜欢这样的创作方式。大家看了都很喜欢,一年后过去了,便开始有画廊关注。有时自己真心玩high的东西,就特别有魅力。我也没有想到自己画着玩的东西,会慢慢走到现在,还可以进入美术馆、画廊到各地做展览。
雅昌艺术网:在展览空间已展出的作品中让人最大的感受是其实看似很简单的一些几何图形,但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元的三维空间,在创作中是否会面临一个很大的自我挑战。每次在设计不同的空间,包括不同的一些画面的时候,如何去把握、处理这其中的关系?
梁曼琪:我目前是面对一张一张白画布进行创作,在组织各种线面颜色的时候,其实都经过多层的反复修改。貌似最终很完整也很简单的一个画面,其实修改了不知道多少遍,当然一开始有一个想象的形象,慢慢地在每天当中去组建它的,就像在与其对话一样去组建它,包括颜色的一些对比或是强或是弱,在这些自我建立的构成中每天去不断地修改。但就这个过程回过头来看是很有必要的,最终训练我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别人无法复制的,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复制。可能也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式,这种时间将会成为自己未来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每天反复去修改以及思考,就无法把个人语言基础打牢,经历这样的过程还挺开心的。
这次展出的那组三联画陆续画了半年多,我不会每天对着它们,同时都会开始一些别的创作,但是创作中慢慢会进行调整。经常放一下然后回过头来调整,多是用眼睛观察、感受,并且很少使用工具进行辅助,而且我们极少利用电脑去做事情,希望回归到最本能的状态。我还是很相信自己的肉眼,毕竟选择绘画的方式是与人最接近的一种方式,何必要去做那么多机械处理。我觉得绘画还是有它魅力,并吸引我坚持了这么久,纯粹是个人觉得视觉舒服。
在空间进行创作时,我会考虑墙面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要让空间感更加强烈,观者站在每个不同的角度都可见形态各异的效果。每个人观看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即显出一种多元的效果。我在墙上既保留随意的平涂绘画,又添加了平面作品,这种空间力量才能相互作用并彰显出来,如果同一种绘画语言并置,它们就会互相抵消,这里不是对抗的冲突,而是相反的两种微妙属性的东西放在一起。我还在墙面的平涂中加入金属质感的立体装置,反而产生一些特殊的变化和效果。
梁曼琪《分析的三联画》,2016,布面油画
梁曼琪《神秘的心》,2016,布面油画,200X160cm
梁曼琪《多面体放大镜》,2016,布面油画,150X120cm
“特殊场域的绘画装置”
雅昌艺术网:你每一次到一个空间除了自己在工作室创作的作品以外到空间也会现场去画一些?是否有考虑过将平面转换成三维作品?
梁曼琪:对。每一次都会先了解这个空间,然后会根据这个空间有一些想法,而不是说把墙面只是当成一个传统的画布跟壁画这种概念在画,我肯定会选一个三维的空间在里面进行一些装置跟绘画的重组或者是考虑墙应该怎么跟装置发生关系,跟绘画发生关系,从这个点进入思考。三维立体的装置我倒没有去做过,如果要做我是以一个平面画家的方式做装置,我对这个兴趣不大,但我有兴趣去做成空间。把它做成像一个小建筑体,想象人们可以走进去,有过这么一个初步的构想。
雅昌艺术网:从2013年开始您已经有在做空间绘画的计划在?这样的作品如何存留?
梁曼琪:一直在做,我个人对建筑很感兴趣。这类的作品也可视为大型的装置。至于是都能存留这个重要吗?也许留下来应该也重要。
雅昌艺术网:因为有一些艺术家是有这种情结,在墙体上绘制作品展完了毁掉,这个艺术作品才算是完成。
梁曼琪:我倒是没有这种观念。从一开始我都会保存照片、文字相关的资料。而且之前有过韩国私人美术馆收藏,他会再付我一次差旅费,我到现场根据他的空间重新创作一遍。我想过去结合空间的创作是这么一种经验和感受,而不是说我完成了一遍把现成品再搬到下一个地方。我还是喜欢到不同的空间进行新的挑战,画面中怎么多加一笔,少一笔,包括我旅行的经验,跟我感受到韩国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的经验,这种过程中收获了不一样的成果。纯粹的复制、转移位置不是我想要的方式,我想要的是一种真实、全身心投入的情感体验。
雅昌艺术网:这次来香港展览是提前先来看过空间,然后提前做了设计和准备?
梁曼琪:去年我们有合作过,所以去年来看过三次,后来又特意来过一次,然后才决定在那个空间里现场绘画。这次绘制耗费三天,也算是我刚刚在上海K11群展项目的一个分支,感觉有类似的方块,但是也有不一样。那边是一个房间,有一个视错觉可以看进去,这边是把它当成一个舞台,中间这个组透视画面让观者有一种感觉,好似可以走进去的过道。最后把装置挂上去之后是根据空间,空间是根据装置来的,感觉像一个空间延伸进去。画面最后涂完保护漆之后,在挂上两幅小画、三个像铁窗一般的装置,才是最终完成的整体,一件完整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每画一个这种空间都会有外置的装置与现场的墙体的绘画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吗?
梁曼琪:对。近两年都是在做这样的创作“特殊场域绘画装置”,可能这个概念比较绕口。这是西方的艺术史里面总结出来的概念,艺术家是根据空间的整体感受结合他们的影像、装置、绘画,甚至是壁画,在空间里面发生关系。这种艺术形式叫特殊场域绘画装置,不是单看一件作品,而是是一个整体。
雅昌艺术网:您的画面其实一直不断地在找一种平面与三维之间的一种冲突,在创作的过程中怎么把这中间关系理清?
梁曼琪:面对一张画的时候,尤其学过透视,就会感觉三维其实很简单,画两个面,不一样维度的面就能出现一个类似体积一样的物体。但是有时候很微妙,颜色一上去就会产生不一般的效果。我又是一个对色彩很有特殊情怀的人,喜欢用鲜艳的颜色,但是必须调和,不会直接用原色上去。每个人喜欢的颜色不一样,我喜欢一种很特殊的颜色,它肯定是带一些灰度。在绘制的过程中,颜色起到特殊的作用,有时刚建立的一个体积空间,但很随意在上颜色的时发现立体的空间又被拉平了,又在这个基础上又去提炼空间,可能加一个层次,当发现这个又不对了,又去修改大面积的颜色。我想既能体现空间,又能体现颜色,这是我调整的唯一标准。我觉得画什么不重要,比较在乎怎么画,找到自己特殊的方式。
雅昌艺术网:您为什么喜欢颜色带有有饱和度的灰呢?
梁曼琪:一种情绪的表现。太鲜艳的东西太漂亮了,而漂亮太时尚的东西很快就过去,就好比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可能穿一天就要丢了。持久的反而是穿的是素雅、舒服的衣服,应是含蓄的一种表达,情感的东西有时很难说清楚。
雅昌艺术网:刚刚您也谈到自己的创作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一个语言。目前以抽象形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也不少,您怎么看自己与他者之间的一种差异?
梁曼琪:个体之间肯定有不一样的表现方式。我们选择了同样喜好的一种方式去工作,但是内心肯定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一样的东西,同样几何的东西可能我觉得明显的你站在中间有两条路可以走,目前看到的,一种是越来越利用工具可能偏向冷抽,就是机械化、制作感,强调工作方式,观念、拼贴等等,材料,可能这是一种方式的抽象艺术。
另外一条路可能会偏绘画性,会注重人的精神、情绪跟体验等等。如果我目前在中间选择,肯定是走绘画性这一条路,可能跟个人性格有关系,还是比较喜欢体验情感跟精神部分的东西,对材料跟肌理或者是观念的东西我个人不是太敏感。所以我觉得慢慢做,未来也不确定,可能会越做越有趣。现在让我去谈价值观还太早,先要了解自己的偏好和不偏好的方向,再慢慢往自己偏好的方向努力就好了,最终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希望能留下一点什么。
雅昌艺术网:每位艺术家做一次个展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在下一个阶段您会有一些新的考虑吗?
梁曼琪:我还是是侧重绘画方面,因为我365天,多数时间都留在工作室,独自面对画布,这是一个画家的行为,考虑更多是画怎么越画越好,这是我比较重视的一点。
雅昌艺术网:每天这样去面对的相同的空间进行创作,会不会陷在里面?
梁曼琪:一定要让自己跳出来的,太陷进去也出不了好作品。一定要保持一个进去又退回来看看审视自己,又进去再审视自己,找到这么一个频率跟节奏,每个人有自己的频率跟节奏,就如同跑步一定要有自己呼吸的方法一样,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梁曼琪《无物》,2016,布面油画,60X40cm
梁曼琪《冰柱的尽头》,2016,布面油画,60X40cm
梁曼琪《悬浮的平面》,2016,布面油画
不明确的“想像练习”
雅昌艺术网:本次展览为什么会用“想像练习”这样一个主题?
梁曼琪:因为我很多作品都是没有明确什么就开始画,画到后面觉得好像突然又形成了某种物件我才为其取名。对于我来说,很多东西可能都是想像部分比较多一点,很多图形包括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图形是设计成这样的,是参考哪个建筑物还是参考某件物品。其实是有参考没有参照物,平常看很多东西,可能是脑补形成的产物。最终也没有参考或借用图片,就是自己手绘出一个形状。
雅昌艺术网:创作中潜意识地就出来这样一个图形。
梁曼琪:有时候放大感觉不对,再加一条线、再加一块颜色切割一个什么形,感觉不好的地方又涂掉,不断地在想象过程中慢慢调整。
雅昌艺术网:在练习中不断地调整,可以这样去理解吗?
梁曼琪:对,我现在都在练习的状态。
雅昌艺术网:这样否给人感觉不确定的因素特别多?
梁曼琪:您认为不确定的因素好玩还是确定的因素好玩?很多人都对未知感兴趣,当一个事物已经很明确了,还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这种介于不明确与明确之间,才能慢慢朝已经明确的方向去努力、实践、专研,这是好玩儿的地方,不要太明确,做艺术太明确不好玩。
雅昌艺术网:香港是一个很特殊的地域,您本身也是广东人,对于地域、城市人文空间的生活,这边的这种空间有没有给到您一定的感受,包括直接影响到本次的现场创作?
梁曼琪:我一直觉得香港是蛮有趣的地方,我是广东人从小受这边的文化成长,对这边有一些小情结。我现在关注的还是最街头最平民化的东西,每天在这边布展都会看到老太太推着纸皮上坡,还有一直打电话中年男人在抽烟在骂说粗话,这就是真正的生活,而且是很特殊的生活。另一边也融合了受很高教育的精英分子、知识分子,有各种老外,也有很底层的百姓,可以同时在一条街上遇到这三种人。这个地域的魅力就在于多元性、包容性,很多不同地方的人都愿意留在这。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魅力,现在国内北京、上海也慢慢会这样。这几天的香港生活,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以后的创作,虽然在现场这次没有体现,因为看到的景象、体验已经进入我的脑子里,经过消化以后回工作室应该就会出一张不一样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在查阅您作品资料中也看到过相对具象的图示,在创作中也会考虑把日常具象事物转换到自己的想象空间图像里吗?
梁曼琪:这个挺微妙的,是反过来的,就是画完之后才发现出现的画面会像某个物件。很多借用图像入手再根据图像转换成自己的画面,这是我们理解的常规的一种方式。像我刚刚说一开始有一个不明确的形象,自己手绘以后再画到画布上再调整,最后发现停了,为什么?原来好像有点儿接近现实,有点儿像盆栽的感觉,自己感觉好就会开始收了。而且我希望的是画面要更自由,考虑少一点会好一点,就如刚刚提到怎么表现冲突,怎么表现力量,我就是这样表现冲突,东西如果都内化了,融在自己观念里,出来的自然就是这种独有的空间效果。我会在创作上继续走正一点,走慢一点,不要那么急。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