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站在艺术和商业之间的 “Figure 教父“刘建文

2016-03-18 09:33:05 张岳悦

  “Figure教父”Michael Lau(刘建文)曾凭1999年的“Gardener”原创人偶展为港人所熟知,或是好汉不提当年勇,现时的他更愿意谈及新作品,自言为此次的第五个个展已接受了十几个访问,也提前几日亲力亲为布置展览场地,并不觉辛苦。搭建在繁华市区商场外的Living Room Museum 设计得颇有欧式风格,闹中取静,站在艺术和商业之间,这正是他所追求的状态 。

Michael Lau被潮人称为“Figure教父”

  探讨网络依赖

  时常与品牌合作、活跃于潮流前线的Michael Lau富有创意,玩具、时装、运动、音乐、街头及流行文化等不同范畴皆有涉猎,figure展、品牌联乘作品时常都有,每个月也都计划做点新作品,却并不常开艺术个展,用他的话说是“一年一次足矣”。而近年他开始注重个展的原因是:“年纪大了,开始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想要发掘一些有深度的东西。”

  关于今次展览,他介绍道:“一年前知道要在这里开个展,着手准备新作品时总有很多想法,干脆就用‘我想要什么’作主题,即‘what we want’,这时又发现开头的‘www’代表着互联网。近十年间,我们的交友、工作、人际沟通、购物等生活的各方面都被互联网所影响,于是决定将‘what we want’和‘互联网’结合作为此次的展览主题。”

  Michael Lau表示,自己一方面受惠于数码时代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则为此现象而感到困惑。于是,他多方观察我们对数码世界的沉迷和依赖,再以绘画和雕塑将这一现象表现出来。他说:“我们每个人都像海绵,大量吸收着泛滥的现代信息和知识,但其中有多少能深印脑海?”因此,他特别以海绵吸墨作画,并将其质感融入雕塑之中,使这系列作品化为反映其个人情感的载体。细观这些形态各异的雕塑,有WiFi信号覆盖时的安宁,有“读取中”时的焦虑,有在WeChat中寻找爱情的雀跃,也有睡前迟迟不愿关掉电话的矛盾……这也是Michael Lau的日常生活吗?他否认,笑说:“正因为没有这种沉迷的状态,我才能把这种现象拿出来讲,而不是把它视为理所当然。”虽然只是“把问题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但他仍期望,展览能启发观者于这个对现在及将来极具影响力 之现象作出更深入的反思。

一系列展出画作皆以海绵吸墨创作而成

  商业艺术家

  谈起最满意的作品,Michael Lau 不假思索地说是“Gardener”,“若没有这个系列的作品,我就没有今天的一切,那是我在最好的时候做得最好的事。”走到事业巅峰之后,之后的创作是否压力很大?“并没有,我不是很年轻的时候成 名,我也苦过、穷过、捱过、低潮过,所以不会突然自我膨胀,觉得自己好厉害。惟一的压力是担心自己的作品不够好。”

  他经常跨界创作,曾经与林海峰、麦浚龙、葛民辉、LMF等合作,更不时与Nike、IT、Diesel等品牌进行联名活动。他称自己只是商业艺术家,各种合作丝毫不会成为创作的限制,反而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他认为:“通过商业合作,艺术家可以做很多之前无法做到的事情,更可以举办更大型的展览,让更多人看到。”无论是在商场还是在美术馆,“让更多人看到”才是 Michael Lau的愿望。他走的从来都不是传统Fine Art路线,那些公仔不仅“平民生活化”,还充满生命力,有高矮肥瘦和不同的古怪样子,像极了每一个普通人。

Michael Lau将海绵质感融入雕塑之中

  少时成长于上水农村家庭,他自述绘画天分是与生俱来,并没有得到刻意的栽培,“可能因为那时得闲,又没钱,所以便有墙画墙,有纸画纸,自由发挥。可以说这种自由空间成就了我之后的figure作品,但又不能否认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我从小开始受到专业训练,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呢?”23岁拿出积蓄自费开画展,为何有如此大的决心?“因为傻啊,Steve Jobs(乔布斯)说的stay foolish就是这个意思,创作也要保持着‘傻’的心态,‘傻’才能走进去,进而做出好多意想不到的事。”他笑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