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推荐】“ADHD”周文斗香港个展:幽默的提示 荒诞的警醒
2016-03-21 19:15:13 曾丹妮
【编者按】“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个新的边界出来的时候,旧的边界消失了,但是又有一个新的联系重新产生,这种往复的关系特别有意味。”--周文斗。
继15年周文斗与北京德萨画廊的个展“消失的边界后”,香港-德萨画廊将于2016年3月21日呈献周文斗首个香港个人展览。展览以ADHD命名。ADHD为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英文缩写,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
【新展以巨大的铬球体装置呈现:如同为观众进行ADHD诊断】
展览以一个巨大的铬球体装置呈现,球面被不停喷出的墨水所覆盖,又反覆地被括水器拭擦,周而复始。这种徒劳的现象隐喻着人类重覆的行为:无论是对环境无止境的伤害,还是由古至今人类的病态重复,都是周文斗着重讨论的议题。
周文斗一向的创作手法都对现状提出疑问和挑战。由作品的视觉体验、到对现今消费文化的倾侧参考、或艺术品的题名上,艺术家从不同层面上向人类提出质询。虽然ADHD在医学上被定性为病态,但重覆性动作、缺乏专注力、机械性重复、过度活跃和不能自控等种种行为,已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常态。周文斗的展览如同为观众进行ADHD诊断般,带领观众反思日常的行为。
《ADHD》展览
【周文斗:“旧的边界消失了,但又有一个新的联系重新产生”】
海外求学:影像与装置相加构成完整作品
周文斗出生于70年代,1998年时去往西班牙。在求学期间,放弃了留学生惯常选择的写生课,而修了不少看似“没用”的课程,他希望学到一些“国内学不到的,更有趣有意思的东西”。
初到西班牙时,周文斗主要以绘画为创作方式。在一次综评时,绘画系主任对他说:“你画的很好,但是在西班牙能画得这么好的人有成千上万。”诚然,想要在盛产艺术家的西班牙崭露头角,就不得不另辟蹊径,而高超的动手能力让他很自然地转向了装置。
在创作装置作品的前期,由于环境的限制,他采用摄影记录装置创作的过程但他在逐渐记录的过程中发现,当有些装置因其设定而注定无法保留时,影像与装置两者相加,才能构成完整的作品。
《无题》无系列
《无题》无系列作品是周文斗向杜尚致敬的作品。周文斗先是将有着杜尚象征符号的“小便池”打碎,后又将其重组为花瓶的样式,将污秽象征的小便池变为象征着高雅的花瓶。周文斗用自己幽默而又具有美感的艺术转换方式: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表达了他对杜尚的敬意。影像记录艺术创作的过程省去了观者对艺术家作品的凭空猜测的时间,从而能够更直接的欣赏艺术本身。
《吸》
作品《吸》观看起来更具有震撼性。纯白的纸在墨的浸染下,慢慢的将其吸食,从全白转变为全黑,从平整变为褶皱,这一过程简直让人心惊。周文斗选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必需品卷纸作为主要媒介,在此基础上,再向其注入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墨”,材料上的选择颇有意味。而纸无意识地吸食墨的完整时间段因为影像的介入转化为不同的时间节点,使得这一过程变得清晰而又模糊,凭添了一抹神秘的味道,却也正是这不完整,在那细微的时间与空间中留有了想象的余地,从而更具张力。
回国创作:从灵感源泉到构思及材料媒介都贴近于生活
自周文斗2008年回国后,先后举办了三次个展《无用之用》、《书房》、《消失的边界》。这三个个展看似毫无关联,但从内里看来却具有统一性。
《无用之用》展出的一系列运动元素的装置,灵感正来源于北京申奥成功,西班牙积极投入申奥准备的历史时刻。“奥运会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举国盛事,在西班牙,运动场随处可见”,“网球、篮球、羽毛球等一系列器械,出于娱乐的目的被人类创造出来,并因各自的功能属性而形态各异;不仅如此,人类还不断尝试以不同的材质来构成器械,从体育装备的更新换代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社会的发展进程。他们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实际的用途,却与人类密切相关,如果把其中的功能性去掉,其独特的形式在抛弃功能性以后会怎样呢?非功能是不是也有其特殊的价值呢?”
《篮球框》无系列
《乒乓球桌》无系列
《篮球框》作品中,周文斗将篮球框装上了霓虹灯,彩色的霓虹灯强化了篮球框的观赏性,使其成为装饰性物品而大大减弱了它本身所最初具备的属性。《乒乓球桌》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加强,艺术家将球桌附着以具有弹性的材质,减掉了原有材质的弹性,使得乒乓球桌原本的击打弹跳的功能被瓦解。虽然最后呈现的仍然是一架乒乓球桌,外观上的功能性似乎没有改变,却已完全失去其本质功能。
展览《书房》中的装置作品《北京空气》,是艺术家回到北京之后创作的。“那是在2013年,北京人经历了一个可怕的冬天,空气污染之重历史罕见”。周文斗工作室的屋顶有一个天窗,因为雾霾的程度不同,每天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这个天窗给了我灵感,我要把雾霾的色彩记录下来。”周文斗选择用报纸来突出每天的唯一性与时效性,他把当天的报纸搅碎,并根据美使馆每天发布的PM2.5指数加入色彩,然后按顺序排列压制在画板上。报纸除却强调时间外,其本身是一种含磨木浆纸种,原料采用100%废纸浆或机械浆,配少量(0–15%)漂白针叶木浆,具有一定的环保作用,在报纸上加入象征雾霾的颜色,二者结合构成荒诞的幽默感。
《2013-1 北京空气系列》
《北京空气》2013
《消失的边界》中作品《两个世界》,选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球仪,和普通地球仪不同的是艺术家做了两个地球将其串在一起。周文斗感受到“所谓的全球化在中国是一个伪命题,我看到的所有的指向都是中国化对抗全球化。一百年前,梁启超曾担心,‘中国人无法成为世界人’。一百年后,依然没有改变。原本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消失了边界,抹平了差异阻隔,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分离。但现实是:全世界人都用Twitter、facebook、google、ebay....的时候,我们却只能用自己个人交际、生活的互联网工具。他人的社会、政治、文化在我们这里并不合适,因为我们和世界不在一个星球上。”两个世界,一个是除去中国的世界,一个是除却世界的中国。
《两个世界》
周文斗的创作从来未曾离开过生活,从运动器材的重组、将抽象的天气进行具象的展现,到对中国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表现,周文斗都是利用生活中可常见的物体进行表现。而正因为他从灵感源泉到构思到材料媒介都贴近于生活,他的作品才更令人感到心惊,生活从来不是平淡的,他将我们从麻不不仁带入到心惊胆战。
最新呈现:如多动症般进行不断重复而又无用的行为
周文斗的作品一向让人想起“悖论”与“荒诞”。无论是从“消失的边界”中的同名装置作品,作品还是现今的《ADHD》周文斗的作品总呈现出无用却又反复出现的效果。
《消失的边界》
装置《消失的边界》说的是自然形成的边界。“两年前,路过河南,看到黄河大片的河床裸露、龟裂。干旱的场景让我受了很大的震动,从土地龟裂的缝隙里面,我看到了泥土的阴影,我想做的就是把阴影填满,修复这片河床。”
“龟裂的土地,在河床有水的时候就消失了,一旦没有水,黄土地又开始裂开,再一场雨下来又没了,缝隙在随时转换。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个新的边界出来的时候,旧的边界消失了,但是又有一个新的联系重新产生,这种往复的关系特别有意味。”
因为干燥枯裂而出现裂纹边界,因为水的滋润边界消失,这一现象反复无常的出现,消失,出现,无限重复。周文斗给作品起名为《消失的边界》,但实际上边界却一直存在,水的滋润仅仅让其隐蔽而不是完全消失,艺术家所赋予的名称与其所展示的内容相反,给人以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感受,呈现悖论的结果,荒诞透顶。
其最新的作品《ADHD》作品《ADHD》为一个直径约两米的球体装置,球面顶部不停喷出墨水,而在球体表面,安装有20多个“汽车雨刷器”,来自于球体内部的动力系统会让这些雨刷器不断反复的擦拭喷出的墨水.擦拭动作在不锈钢球面形成一个短暂的扇面镜像,反射出观众的面孔,由此在作品与观众之间形成了联系。
这种擦拭——喷射的过程在无限进行,机械式的运动缺乏思想的能力,然却在感叹嘲笑这种无用功的同时,自己的脸猛然出现在其上,竟有种周公梦蝶的迷惑,是我成为了物亦或是物成了我?反工业化反物化的作品表现,在令人感到荒诞的同时也令人警醒,我们是仍然对生活对世界保佑疑惑与警惕,还是已经物化到像机器一样丧失思考的能力,从而如同多动症一般进行不断重复而又无用的行为。
【以幽默轻松而又具有美感的艺术形式引领观者自行思考】
周文斗的作品不似中国普遍艺术家一般显现出痛苦与挣扎,批判与反驳,相反他用一种幽默轻松而又具有美感的艺术形式引领观者自行思考。他轻描淡写的,又富有生趣的让人深陷其中,却又猛然觉醒。
是次展览作品由心理学引伸出来,展览同场加插相关的互动环节,艺术家将邀请观众完成一份他亲自设计的问卷,并由驻场心理学家分析答案,诊㫁出回答者对艺术的沉迷程度。完成后,观众更可获得由艺术家签名的“诊断报告”留为记念。《艺术沉迷指数诊断》将会于2016 年3 月24 日在德萨画廊展出。
《ADHD》
展览时间:2016-03-21 - 2016-04-23
展览城市:香港 - 香港
展览地点:德萨画廊(香港)
主办单位:香港德萨画廊
参展人员:周文斗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