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心者 气蔚然:文蔚,一个画大画的小女子
2016-03-21 09:42:58 白浅
初见文蔚,眉眼清淡,是简静素朴的女子。这样的女子作画,更适合于表现娟娟静女,或温婉素雅,或灵慧慵懒,或哀愁迷惘,闺中独处,寂然而平淡,即使心有微澜,也极少形于色。2012年12月,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中国展在“水立方”展出,文蔚陪着恩师崔如琢先生去参观。一楼展厅挂着她一幅仕女画,崔先生点头称赞。上了二楼,看到展厅正中的巨幅山水《万壑松吟》,先生停下脚步,驻足良久,拍手叫好。文蔚小声地告诉恩师,自己还有一幅作品参展,崔如琢问:“哪儿呢?”“就是您眼前这幅呀。”崔如琢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此前,她并没有把自己画丈二巨幅山水的事告诉先生。一个小女子,就这样,把面前的“墙”推倒了,如画中女子走下墙里秋千,推门而出,走向墙外道,奔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文蔚近照
学深厚养 淡然性情
石涛云:“身不炫而名立,因有蒙养之功”。
1976年,文蔚生于成都。《易经》道“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父亲给予女儿的名字,古意盎然,用情殷殷。文蔚从小就是不爱热闹的人,安静、平和、淡 然,不带尘世烟火气,如西湖边的烟柳,习字画画,似乎都只因为她本是画境中 人。书法绘画是乐趣所在,勤奋努力,只为坚守自己。较之于汲汲名利者,这种 心理状态带给文蔚一种持久而延续的动力,使她在一片忘我之地中,形成、捍卫 和发展自己的风格。
文蔚从众多书画从艺者中拔类而出,成就斐然,跟她自我解放、悠然前行的态 度密不可分。而另一方面,文蔚的这些态度和性情,和她自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以及十几年来崔如琢先生的影响有极大关系。这就是所谓“蒙养之功”的作用。 1981年,文蔚五岁,一幅《牧童》博得“小画家”美名。尚未正式接受美术教育的她,跟随父母去到哪里看了什么画,回家总能画得差不离。来家中走动的大多是文人墨客,给了文蔚不少鼓励,她也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习画之路。
父亲接受过传统的私塾教育,既严厉又坚毅,他对文蔚的影响非常深远,女儿对于中国文化的拳拳热爱,正是根源于这种书香门第的家风。在文蔚的案头上, 《芥子园画谱》、《道德经》是不可或缺的,日日描摹、吟诵。深厚的童子功让她深谙道家哲学的个中三味。静水流深,她在成长中一直保持着异于常人的定力。
长辈虽然严格,却都是许她自由的,但文蔚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把所有的闲暇时间花在了写字画画上。到了大学她依然保持幼年时画速写的习惯,小时候是背着画夹上街,问行人“我能帮你画张像吗?”,大学时是挨个儿宿舍敲门,问同学“我能帮你画张画儿吗?”,几十年来,她不急不躁,不紧不慢,辛勤不辍, 把笔墨浸得深厚透亮。
悠悠晚舟归
不知深也在人间
乱山新雨呈碧涧 独坐清溪静逍遥弄落霞
师从崔如琢 寻艺术之根
毕业时,文蔚成了同年级里唯一一个开个人画展的学生。同时她也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崔如琢先生的助手、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先生正在作画,她一旁默 观,心中暗道:先生已然有自家面貌,正是李可染所言“最大的力量打进去,现 在是最大的力量打出来”。
今日回想,文蔚说当年的自己并不真正明白自己说出来的这句话。但现在却感恩于当年那个偶然的遇见,她觉得崔先生就是那个冥冥之中引领自己的人。修炼的过程总是不易的。文蔚说老师很少直接教给她什么,更依靠学生自己的悟性。 两人虽然亲近,但在如此一位书画大家的面前,她还是经常感到自己的渺小。
两人虽然亲近,但在如此一位书画大家的面前,她还是经常感到自己的渺小。 作为崔先生的助手、学生,文蔚将为崔先生艺术事业筹划奔忙视为艺术生命的另一种创造罢了。“其实,这些年帮崔如琢先生做事,一直努力着把艺术放到如此尊贵的位置上,反而是在修大‘道’;相比的话,画画倒变成小‘道’。崔如琢先生是我的根,我的给养都是从他那儿来,无论精神上,还是艺术上。”文蔚与崔如琢先生有十几年的师生之谊。这种亦师亦友的状态让她寻找到自己的力量支点。
文蔚是不功利的,符合她的教养要求。对于书法、绘画的喜欢,完全来自内心的兴趣和追求;对于崔如琢先生事业的热忱,亦完全出于乐在其中的自觉。「“老 子《道德经》主张自然无为,以上善若水喻道,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行了,我没有什么欲望。”在别人眼中的这些年的奉献, 文蔚自己只觉得是责任,“对我来说,如果只是画画,现在也会过得很好。但是我们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美好的东西,就是件有意义的事。”
厚积薄发 绘丈二巨幅
“丈二”在现在的语境中多用来虚指高大,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丈二到底多长, 而文蔚这个柔弱的女子却用手中的毛笔一寸寸量度了这丈二巨幅。文蔚作为惯画 巨幅画作的崔如琢先生的得意弟子,画丈二巨幅山水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 文蔚画巨幅山水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2012年4月至5月间,崔如琢先生接受人民大会堂的邀请去人民大会堂作画,作为崔如琢的弟子兼助手,文蔚在第一时间以最近的距离观看了老师创作丈二巨幅画作的全过程,在学习之余,文蔚感觉到了大画的动人心魄的力量。
想画大画,画出来却相当困难,放眼中国画坛,能画丈二巨幅的人也是日益稀少。“老画家年纪大了画不动,年轻的又把控不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而 拦在文蔚面前的第一关却是忙。“崔老师画展、活动,大多事情都是我在安排,每天是时间在后面追赶我。”文蔚说起2012年时自己的状态似乎还心有余悸。
在忙乱中度过了大半年,文蔚看崔如琢先生画画时萌生的画大画的念头却如同在石块下萌生的野草,虽受重压,却日益蓬勃起来。到了2012年“十一”七 天长假,所有工作人员都放假走了,文蔚陡然放松了下来,这时这股画大画的冲动却像喷薄而出的岩浆,再也无法压抑。
“让人送了十张丈二的宣纸来,往工作室地上一铺,就画开了。”这时候的文蔚竟然很有些李逵式的不管不顾的爽气,一幅丈二的画竟一蹴而就。“平生第一次画丈二匹,很爽,觉得似有用不完的激情和气力。”第一次画丈二的画,文蔚在自己的笔记中如此记载。
这七天长假,成了文蔚巨幅山水画的开端。整个长假,文蔚都在画画中度过, 回忆起当时的激情,文蔚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时候连吃饭的计划都没 有,用最简单的方便食品,十分钟内解决。”
丈二巨幅山水,在文蔚面前似乎已经不成问题。“我最快的一次画画,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挥完了一幅丈二的画。”文蔚用挥来说自己画画,笔尖挥洒间,令一般画家望而生畏的巨幅山水就已经跃然纸上。但这挥洒之间,却凝聚了文蔚几十年的苦功。
画好丈二巨幅山水,不仅要基本功好,还要足够的精神境界。这一方面,文蔚更得益于她的老师崔如琢先生。“崔老师交往、交流的都是各行各业顶尖的人 才,我给他做助手,策划组织活动,就必须站在他们那个高度,那个层次去思考。”文蔚说。文蔚能画好丈二尺幅的山水,气能撑住那么大的画面,缘于她的思考已经站在这个时代的潮头浪尖上。
“朋友们可能很吃惊,她画了很多丈二匹,在中国美术史上,女画家画这么大的画,应该讲我的弟子文蔚是第一人,没有一个女画家敢拿起笔来,面对丈二大纸一点都不畏惧,而且入手的方向都是对的。”在 2015年文蔚巡回画展北京站 上,崔如琢由衷地感到喜悦,因为连自己也没想到。
一位评论家这样感喟:观文蔚丈二山水大画,气象万千,落墨千钧,气势恢 宏,颇有石涛之畅快淋漓,八大山人之精神气韵,斯小女子力拔泰山,扫墨昆仑,没有扎实的国学素养养出的气,怎能擎起千钧之笔?没有几十年笔墨丹青的功力,敢对丈二大画纸上江山统筹布局?
红楼佳人之潇湘妃子
红楼佳人之藕榭
好古乐道 文蔚气象
在画室里,有两幅字,文蔚一辈子都不想拿下来:一幅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写的“好古乐道”,另一幅是导师崔如琢先生题写的“精气神”。“饶先生奖掖后进,特别用心,这幅字是三四年前,他题写请人给送来的”,文蔚很感动和珍惜所有这些好的缘分,她总是矜持地对待大家的喜爱,连初识的朋友也不吝自 己最真挚的情感。文蔚于才华、为人和风度上,如此雅风扑面,高标璨璨,受人 倾慕实在理所应当。这两幅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文蔚的精神气质,前辈大师的激 励和褒奖,也在一定程度上催逼着她不断成长——从散落平原的小草,到山巅上 的巨树,其中有多少关卡,需要“精气神”的滋养,也需要“好古乐道”的坚持。
“书画的美有几个境界:二王、赵孟俯一路的帖学是很美的,不过柔美有余而气势稍逊;更高的状态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的精气神,所谓刚柔兼济、气韵生 动,这是画道中更本质的东西,也是更有生命力的东西;再上一个层次,追求的 会是古朴、大气、稚拙,这也是中国哲学讲究的东西,是文人书画的内在要求。”她曾这样畅谈过从艺心得,这从她近年 来的部分作品可窥见,文蔚的笔意中蕴含着老子“见素抱朴”的思想,固能洗净铅华,扫墨成风。
在她的一幅《春醒长安》图,文蔚题诗曰:“花入长安开必清,雨余唤起蚤人行。折来自晓堪怜惜,记得春风一样轻。”诗句映照下的长安山居岚光暮霭、苍然欲滴,此时此刻,惟有醉吟而后快。另一幅画作,上题石涛论书画句:“作书作画,无论先辈后学,皆以气胜。得之者,其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 无神,不成书画……”大概能反映文蔚的创作理念。而单就这幅书作而言,笔力遒劲,意态健朗,正可配得上济山僧的发论。
现今书画界、收藏界许多有名望、地位、学识见解的大家,都十分欣赏、喜爱文蔚和她的书画作品。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两个贵宾厅里,最新张挂的展品也都出自文蔚之手,从这个角度看,文蔚的艺术才华是得到公认的,虽然她总谦言自己是一个艺术的传递者。
以正脉相承的方式,为中国书画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注入鲜活的生命,挽救传统,重塑民族文化自信,是老师崔如琢的艺术信仰,也是文蔚的梦想。“这条路或许会比别的路更艰辛,但我希望能担负更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只是有这样一个信仰,然后坚持走下去。”一直很淑女的文蔚,豪侠之气顿生。
《一代宗师》中有一句台词是宫二评价自己和叶问,说“人生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文蔚似乎已然入见众生境。世间好书会画者如过江之鲫,艺术成就有如文蔚者却不多,做事态度、为人风范如此迷人者更属凤毛麟角。文蔚以女子之身,称得上活出了气象。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