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小口丰肩亭亭玉立——明嘉靖青花龙纹梅瓶

2016-03-22 09:29:27 伊路青花

  梅瓶,又称“经瓶”,唐宋时期为皇帝讲经之后,与百官宴饮时的盛酒器,故得名。而梅瓶一词,旨在形容在其丰肩小口内插一只病梅,则达到了中国陈设审美的最高境界。故马未都称梅瓶曲线婀娜、亭亭玉立,比其它瓶形更具魅力,为第一瓶型。自唐至清,梅瓶这一器型经久不衰,为世人所追捧。存世的唐代梅瓶为数不多,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白釉梅瓶一件,体态丰满,一看就是唐代风范。宋代是梅瓶大发展的时期,各个窑口都制作梅瓶,但风格各异,北方高大,南方小巧,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元代景德镇一统江山,梅瓶形制统一,均为梯形口的高大器。明初,梅瓶器型端庄,更注重线条的曲线。明中晚期,梅瓶变得长颈、掐腰。进入清代,梅瓶成为纯粹的陈设器或插花器,不再担任盛酒器的功能。

嘉靖龙纹梅瓶 (图片由商家提供)

点击购买  >>>

  我们这里介绍的一件梅瓶,是明嘉靖时期的青花龙纹梅瓶,高31cm。器物唇口、颈部稍长、丰肩、直腹、收腰、矮圈足、底部有釉。此器型为明中晚期的标准器型,其颈部加长,倒酒时更加方便,偏向于实际功能。颈部绘仰蕉叶纹,肩部绘制如意肩纹,主体纹饰绘制火焰云龙纹,龙纹四爪,头下尾上,触底反弹,眼睛比目,须发冲冠,灵动中不失威猛,龙身周围伴有壬字云纹,近足处绘制变形仰莲纹。

嘉靖龙纹梅瓶 (图片由商家提供)

点击购买  >>>

  此件梅瓶的腹部隐约可见一道暗弦纹绕瓶一周,而实际上,此线为接胎痕。一件梅瓶的制作要根据工匠的水平分为4或5段拼接而成,由上而下依次是,口部、肩部、腹部、胫部、底部,两部分胎体之间以泥浆相粘合,之后,罩釉入窑烧造。明代制瓷粗率,故而接胎痕清晰可见,这种现象入清之后就逐渐消失。

  在万历皇帝的陵寝出土了一件有万历款识的官窑青花云龙纹大梅瓶。此件梅瓶的画片与性质,与定陵墓的陪葬器有几分相似。梅瓶出土于定陵墓中,可见此类器物对明皇有着特殊的含义。此件器物为民窑制品,其青花料使用的是浙料。在嘉靖时期,官窑青花料中皆用西域生产的回青料,青花颜色蓝中泛紫,而民窑器大多使用国产料,颜色发灰。这是嘉万时期青花瓷鉴定的重要依据。

嘉靖龙纹梅瓶 (图片由商家提供)

点击购买  >>>

  总体来看,此件梅瓶造型规整,釉子肥润,略略泛青,龙纹生动自然,颇有恢宏之气。从收藏的角度而言,一件明代的青花立件是十分古朴、高雅的选择。折一只红梅,植入瓶中,更能感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忧伤。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家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