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专稿】艺术家们的香港巴塞尔行程单
2016-03-24 04:00:28 潘慧敏
第四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导言:3月22日下午,第四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终于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门迎宾,239家画廊的参展规模被誉为“香港巴塞尔史上阵容最强大的一届”。参观的人群中不乏艺术家们的身影,雅昌艺术网记者现场与艺术家们交流,看看他们眼中的香港巴塞尔究竟是怎样的呢?
艺术家刁德谦
艺术家刁德谦第一次参加香港Basel,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艺术博览会。他希望把展览做好,因此将所有精力全部花在了自己的展览中。他只是在博览会随意逛了一下,他认为展示出的作品太多,参观的人也太多,不容易分辨出来。由于从美国来到香港,还受到时差的影响。除了博览会以外,刁德谦去了K11观看“骇客”展览,但也因人多,使其没能仔细观看展览。
艺术家薛保瑕(摄影:石磊)
艺术家薛保瑕已持续五年关注香港Basel,她通常在前2-3天会在现场观察与思考。薛保瑕根据巴塞尔的展场设计路线,她认为一层展厅稳健地呈现当代艺术的一些作品,如再找一些更新的语言就要花点儿时间去对照。比如80年代大家关心的全球化命题,而最近她关注的Post-Contemporay Art(后当代艺术)的定义除了延续全球化之外,在叙事性的地位或者在艺术的提问上,根据学理上讲是一个“提”与“问”两者并存的一种艺术内容。她试想是否有机会检验到,或者是看到一些作品是在这个角度切下去的。所以在里大概有一点机会,因为各国艺术家很多、类型很多,然后看看这些艺术家有没有回应这一部分或者看到一些不太一样的想法。
薛保瑕指出三层展厅的经典大师的部分作品也是她每年关注的方向,由于她80年代在纽约,因此特别关注当年在纽约看到的德国新表现主义或是美国一些艺术家,尤其是波普那一时期的艺术家也是她感兴趣的方向,同时抽象艺术也是她比较关注的。她关注的有德国艺术家Georg Baselitz、A·R Penck、Sigmar Pelke以及Marina Abramovic的作品。Marina Abramovic在这次展会上的摄影作品中有特别加了一些手绘的图式,与她早前的摄影有一些不一样,还蛮特别的。日本艺术家井上有一的书法这次也出现在艺博会,他的大写意介于抽象画之间非常有意思。除了香港巴塞尔艺博会,薛保瑕还特别提到在香港艺术中心由南条史生策划的有关日本藏家的收藏展,可以看到策展人的一个方向,尤其观看作品后会发现策展人以一种观念性的方式在引介这个展览,使得观者对日本藏家收藏的路线有机会深入了解。
艺术家薛峰
艺术家薛峰就瑞士Basel与香港Basel做了对比,他认为瑞士Basel去年做得特别整齐,以现代主义为主。香港Basel则根据亚洲藏家的需要与品位,作品的颜色很鲜艳、特别讨巧,非常炫亮的作品较多。而瑞士Basel就比较沉着,更显示的是一种经典。薛峰特别提到近期一直关注青年艺术家陈维,陈维的作品有一个特别的细节,都先做成装置然后再拍成摄影作品。薛峰说不会有很多新的艺术家突然冒出来占据他的视觉,总是有被沉淀的艺术家才可以慢慢成长。薛峰认为陈维的作品与自己的创作互补,他喜欢极简的作品,喜欢具体的一个局部。他在瑞士Basel关注的也是极简、抽象的作品。
艺术家冷广敏
冷广敏认为只要是好的艺术家他都会比较关注,尤其是经典的艺术家作品,比如说像费尔南多·波特罗、卡普尔的作品,前两次观看香港巴塞尔时出现的作品比较多,经典标杆的作品每年都会有。其次,经典作品也是他关注的方向,尤其是培根的作品,展出体量相对较小,被他视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偏多,但是他倾向看经典中的精华作品。除了博览会,冷广敏还会去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画廊都,比如高古轩、白立方、佩斯,中环毕打行的几家具有代表性的画廊都会去,并且这个时间是画廊全力所推出重要展览的好机会不容错过。相较北京、香港的展览,冷广敏认为香港的展览偏商业但非常精致,商业化成分会更重,而北京的展览让他感觉更纯粹。
艺术家林明弘
艺术家林明弘认为对艺术家的角度而言,博览会其实不是一个很理想观看艺术的环境,艺术博览会更像是一个商场。大量的作品在抢眼球,很快使得眼睛疲劳,他认为超过两个小时体力明显下降。但借这样的机会,还是能看到一些不错的作品。从70年代到现在的艺术家他会去看,特别会看一些年轻的画廊或者是第一次参展的艺术家。林明弘特别提到了刁德谦的展览,他认为在这次博览会上算是比较完整的个展,由于他们有在美国成长的共同经历,一直对刁德谦特别感兴趣。
艺术家陈维
艺术家陈维因工作来到香港,不仅有作品参加了香港Basel,还参加其他的群展。他主要会去看一些画廊,包括代理他作品的画廊。他提到合作的德国慕尼黑画廊,其中也带了一些别的艺术家作品是他所关注的,因为那些艺术家他都喜欢。他在忙完工作后不仅会抽空去看周边几个大画廊的一些展览,也会逛巴塞尔博览会,虽然博览会使他疲惫不堪,但他认为博览会就是这样,会有很多的选择。陈维被三层展厅进门的澳大利亚艺术家所创作的大型装置所吸引,虽然之前对那位艺术家并不了解,但凭直觉这件作品就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