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装置艺术家安·汉密尔顿:中国小镇的《唧唧复唧唧》

2016-03-29 08:18:10 邹萍 

  江南小镇的一处传统剧院里,舞台上一名织女埋首织布,她手一抬、脚一踩,随即一声悦耳的铃声响起,“叮…”,经纬交织的线就被紧紧结合在一起。阳光透过竹帘罩在她的身上,透气而寂静。她的织布机由一连串密密的细线牵引着,“走”过密密麻麻的观众席,直指舞台正对面的一处较高的空间,在那里,也有一位织女在安静地拆着旧毛衣,拆下来的线被妥善保管着,积累了一定数量后便由现场观众抱着送到舞台上,再经由这位织女的手织出经纬来。特定空间里生发的细腻气息久久不散,那些不语的线交织穿插,与织女一上一下的动作和时时响起的铃声均立体存在。

国际知名装置艺术家安·汉密尔顿为中国江南小镇-乌镇而作的装置作品《唧唧复唧唧》,展览场地是古色古香的国乐剧院,位于乌镇西栅景区

舞台上织布的当地人,当织布机开动,上面悬挂的铃铛会响起

舞台正对面的一处较高的空间,在那里,也有一位织女在安静地拆着旧毛衣,拆下来的线被妥善保管着,积累了一定数量后便由现场观众抱着送到舞台上

从旧毛衣上拆下的线

  这就是首次来华参展并创作的国际知名装置艺术家安·汉密尔顿(Ann Hamilton)为中国江南小镇-乌镇而作的装置作品《唧唧复唧唧》,语出古典文学的展览名称极为明确地指向着作品浓郁的中国传统气息,而对“编织”母题的恒久关注和巧妙处置则在更广阔的范围里拓展了这件作品的影响,从而共鸣者众多。

  安·汉密尔顿之前从未在中国公开露面,2016年3月27日,《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开幕,这件《唧唧复唧唧》作为重要参展作品之一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而她本人则始终保持神秘,除了在国内几大美院举办的讲座上露面外,依然极少出现在公开场合。

安·汉密尔顿在乌镇创作的新作<<唧唧复唧唧>>,舞台上的人织着对面空间的人拆的旧毛衣,观众则成为最合适的传递者

  对材料的敏感

  徐冰1990年去美国纽约参加活动,安·汉密尔顿的一件作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地面全铺满了马鬃,中间有一个桌子,有一个女孩子穿着白衬衫在那儿用一个小的烙铁在烫那书上的字,很安静,一个字一个字烫穿,是这样一个作品。”被深深吸引的徐冰即使在20多年后回忆,依然满是推崇:“当时实在是在哪儿都没见过这样的作品,而且哪儿都没见过并不是我的孤陋寡闻,因为当时整个艺术圈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作品。”

安·汉密尔顿(Ann Hamilton)

  安·汉密尔顿出生于美国,创作了多件令人震撼的大型装置,于2014年获得了当今美国政府授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奖项“美国国家艺术勋章”。她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在视觉、语言及触觉方面较前卫的探索,“在装置的语汇上、空间的使用上,对国际的当代艺术特别是装置领域有很多启示性的贡献。”徐冰如此评价安·汉密尔顿的创作成就。

  装置艺术家通常对材料和空间都十分敏感,他们可以巧妙地让材料“说话”,并进而与空间发生丰富的关系。安·汉密尔顿1979年毕业于堪萨斯大学,获纺织设计学学位,对织物的了解渊源深厚,“我最初创作的手是用来编织的手,编织并不是单纯的一条线绕过另一条线,布需要每一条线来构造。编织对我来说是对社会的一种隐喻,是一种关系。”她后来去了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读雕塑专业的研究生,这段时间她创作了第一件完整意义上的作品:一件西装的外部插满了牙签,“我做好之后就不知道该把它怎么办了,有一个同学就说‘你把它穿上吧!’”一个活人站立不动成为了一件物品,而一件物品却被激活了,成为了一种触觉,“这件作品改变了我的创作方式。”这件名为《靠触觉去思考》的作品是目前关于安·汉密尔顿可谈论的最早的一件作品。

安·汉密尔顿《转身》 半透明工业玻璃窗、砾石加混凝土、马毛、桌椅、电镀笔、书本、声音材料、磁带、磁带播放机、扬声器 1993-1994 年

安·汉密尔顿《冥想船》 落叶乔木 2005-2009 年

  随后的《贫穷和过度》、《关系》等都向观众反馈着安·汉密尔顿对材料异乎寻常的感觉:《贫穷和过度》中便士、蜂蜜、绵羊、石器、牙齿、毡帽等在空间里的安置;《关系》中橘色丝绸、孔雀、电线杆、壁挂式栖木、瓷墨水瓶、打字机色带及表演者之间的呼应等,都在展示她在材料以及由此推演而来对关系的认知。

  因为在材料方面有个性化的敏感,故而对安·汉密尔顿作品的理解需要用身体来体验,而非使用大脑认识和解读。这一点,安·汉密尔顿自己说的特别清楚,“我们用我们的感知、我们的身体来认识这个社会,来了解艺术,来交流。”

安·汉密尔顿将一台针孔相机放在自己的嘴巴里,每次当她张开嘴时,胶片就会曝光,拍摄下她面前的人物或场景,这些照片都以安·汉密尔顿的嘴形作为画框

安·汉密尔顿《贫穷和过度》

安·汉密尔顿《关系》

  因地制宜

  除了在材料和空间方面的独特性,安·汉密尔顿可以在世界范围获得盛誉,还在于其擅于因地制宜地创作。各种现有的物体和材料被精心组合,再加入声音和视觉元素,使人产生各种感官上的联想。通过包括印刷、摄影、录像、表演与雕塑在内的各种实践,量身定做的装置不仅带有“安·汉密尔顿”的气质,还深度暗合场地的历史和人文,她也特别善于让观众参与进来,在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层面全方位地让观展行为沉浸在每一处时空,从而带来既梦幻又特别的互动感受。

安·汉密尔顿《线程-事件》 丝绸、秋千、鸽子、桌椅、声音材料、扬声器、绳索等 2012年

安·汉密尔顿《线程-事件》局部

  2012年,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委托她在韦德·汤普森大厅创作一件作品,面对这个面积55000平方英尺、高度24米的超大空间,安·汉密尔顿四两拨千斤,将丝绸,秋千,鸽子,桌椅,声音材料,扬声器,绳索等物与声音、光线等非物技巧性地糅合,“这个建筑的结构启发我觉得可以挂一些什么东西。”于是她想到从屋顶超过80公尺的高度挂下秋千,“当你失去重力的时候,你的身心是打开的。我想创造一个空间,让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巨大的白色丝绸从天花板上垂下,绳索连接了48架秋千,当观众荡起秋千,不仅会带动绳索牵引的帷幔波浪般飘动,也会和帷幔背后的秋千关联,“所以你如果在布的一边来荡秋千的话,你能够感觉到布背后的荡秋千的人的重量,尽管你没有办法通过声音或者是你的手来触碰到那个人。”

  这件作品叫《线程-事件》,被认为是“含蓄而精密的当代装置表演艺术”之一。“我想象的就是怎样来创造一个空间,可以让人们相遇在那里。”

  安·汉密尔顿在为展览空间量身定制作品的时候,从不会屈就这个空间。“我为一个地方做一件东西,不仅仅是为这个地方,也不只是属于这个地方,这个作品必须是打开的,就像这个作品(唧唧复唧唧)的窗子打开跟外界有关联一样,并不仅仅是只有在乌镇才能发生这件作品,虽然跟乌镇有关联,旦需要具备这种开放性的语言方式。”

  来看看安·汉密尔顿自己怎么说《唧唧复唧唧》。

  Q&A

  雅昌艺术网:您是什么时候知道乌镇的?

  安·汉密尔顿:大概一年以前吧,策展人跟我最开始聊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一小镇。我最年轻的时候开始做艺术就是跟编织、纺织有关,现在我做的即便规模不一样,但是跟编织依然有关联。而且我觉得我的作品里面充满隐喻,一直惯用在其中。2015年11月份我们来现场考察过,当时看到丝厂的状况,我觉得跟我想的是一样的,让我喜出望外。

  雅昌艺术网:编织,其实是人类的母题。

  安·汉密尔顿:实际上是几个很重要的点:一个是手工的问题,人用手做一件事情,其实是人很原初、很本能的事,我也是一直以来延续这样的一种方式;二是我们做这样一个大展,我觉得我来了,不但要带来我的东西,也是要跟当地发生关联。我的工作方式就是我到了一个地方会去感受,而非简单地把这个东西搭起来,我会去跟人聊天,包括这里的风土人情、味道、声音等,感受了以后才知道我的东西怎么跟这个地方融入,最终表达出来的可能是很简单的一个方式,但最终呈现的是一个融合之后的结果。

  雅昌艺术网:感受了这里的生活,您觉得乌镇有哪些特点对您有触动?

  安·汉密尔顿:感受的东西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因为有一些东西是描述不出来的,如果一定要说什么东西是乌镇很特别的,那么就是乌镇给了我这样一个漂亮的剧院,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东西,如果我在纽约,是不可能把纽约的歌剧院拿来给我用,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主办方)邀请我过来,我也是在做一件我从未做过的东西,这种方式,让我已经很兴奋、很开心。

  我为一个地方做一件东西,不仅仅是为这个地方,也不只是属于这个地方,这个作品必须是打开的,就像这个作品的窗子打开跟外界有关联一样,并不仅仅是只有在乌镇才能发生这件作品,虽然跟乌镇有关联,旦需要具备这种开放性的语言方式。我们身在小剧院,但实际上整个乌镇是一个大剧院,整个生活也是一个大剧场。

  雅昌艺术网:虽然在乌镇发生、跟乌镇有关联,但不仅仅是乌镇的作品。

  安·汉密尔顿:我们做这件作品不可能只有乌镇的人才能看得懂,那样就太狭隘了,太小了。

  雅昌艺术网:您在乌镇的这几天,有没有好玩或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安·汉密尔顿:因为我在教书,所以这次我带了四个学生过来跟我一起布展和参与这个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从来没有来过这儿,绝对是发现新大陆的感觉。要是说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像这两天我们都会到如市场或丝厂这样的地方去找我想找的目标人群。昨天发现了一个老奶奶,我们去的店铺有一个老奶奶在纺棉,她有一个同伴在纺布,老奶奶学了纺棉以后纺布的时间不多,但是这个纺布的阿姨纺了很久。跟这些人聊天是最好玩的事情,包括找她们要旧毛衣,毛衣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别人会很奇怪,为什么你想要我穿过的毛衣?这是一个好的话题,沟通过程当中很好玩。

  雅昌艺术网:如何利用那些旧毛衣?

  安·汉密尔顿:这个是梭织的纺织原理。我用现成物作为经线织物其中的一部分,从毛衣上面拆下来的线作为纬线。这些毛衣我是在当地搜寻的,它是存在物。

  雅昌艺术网:这件作品中会展现“声音”吗?

  安·汉密尔顿:不会直接体现,我更感兴趣的是个人跟一群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到时候出现在台上正在进行纺织的人跟观众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一直以来都会很关心这种因素,纺织这种东西是有历史的、沉淀的,而且是跟人类交往的,这些和贸易、社会都有关联,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充满隐喻在里面,包括老的东西跟现在的东西的关系等。

这些线,串联起过去与现在,也营造起梦幻与现实

  雅昌艺术网:舞台上打开的门起什么作用?

  安·汉密尔顿:门到时候会打开,有个帘子挂在门上。

  雅昌艺术网:这个门帘会直接盖下来?

  安·汉密尔顿:就是在门上挂着,门到时候会打开,帘子挂在门上,有一个人在里边织布,跟外界是有关联的。帘子挂在里面会把外边的空间挡住,里边的人怎么能看到外面呢?帘子是竹子做的,中间有缝隙,露光进来,像网一样。这个帘子跟外界的关系是关键因素。

  我特别喜欢做手工艺的人,而且是上了年龄的人,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美感,而且优雅,但是这些人自己不这样看自己,我昨天在景区里边发现了一个织布的人,我觉得她特别美,把她弄到剧院里边来。她说我就是一个农民,不会干别的,你们让我到剧院里干嘛?我带来我的东西,要和当地的东西就像编织一样发生关联,织在一起,不是说单纯只是外来的东西。

  雅昌艺术网:关于这次艺术节的主题“乌托邦·异托邦”,您有何想法?

  安·汉密尔顿:关于这个我没有和策展人聊过。感觉既陌生又熟悉,感觉很穿越,人到底在哪里?完全是又符合我的想法又完全没有想到的一个状况和一个地方。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