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澄怀观道墨客徽黄

2016-03-31 09:35:44 张扬

——浅说陈廷友画作一二

  明净高远的秋日,淝水之滨的古城,温暖如春。空气中,弥漫着些许花香果味。和同事正行进在水天一色的湖畔,画家陈廷友先生打来电话,约写一篇小稿,以为补白。有些惶恐。

  和陈先生相识,缘于一本洋溢着时尚情调而又有一些文化色彩的刊物。上面常刊载有他的画作,也有我写收藏和艺术品的零星文字。纸上多次相逢,却未曾谋面,直到一位友人邀约,共赴饭局间,不期然握手相谈。

  知其为国画大师亚明先生弟子,自然好奇当年拜师学艺往事。陈廷友幼喜绘画,少年即在画界崭露头角,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拜新金陵画派创始人、山水人物画大家亚明为师,而后主攻水墨山水,兼绘花鸟。其间,耳濡目染宋文治、许麟庐、唐云、萧龙士等大家的唱和、交游、论议及写生、创作等。1992年,陈廷友伴随亚明先生行走黄山、太湖诸地一月有余,写景写情写心,汲取名师笔墨精髓,受益良多。此后,陈廷友不下二十余次登临“徽之黄山”,创作了大量黄山题材的水墨画,如《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美哉黄山》、《云漫黄山》、《黄山奇观》等,体现了新时代一位墨客的孜孜不倦精神。翻看其作品集,个人比较喜欢其一些带有探索性的大尺幅水墨画作,以及形制如条屏、扇面的精品,笔墨传统又精道耐品,韵味充足。

  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水墨画创作者尤其要在水与墨的“调和”上费气力。观陈廷友先生画作,无论是大山堂堂,抑或野水孤舟,其用笔精微,刻画、点染尤为细致,山水多全景式结构,宽远和谐,较少不拘,呈现一派恬淡清雅、平淡中和的意境。

  墨有形迹,笔传心声。陈廷友身上有谦和之风、静逸之气。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水墨画曾出现了否定传统、否定笔墨的潮流。尽管人界、画界多浮躁喧嚣,陈廷友却多年如一,笃守笔墨传统。其一些山水画,面貌看似稀松平常,却不动声色地夯实了笔墨功夫,塑造了个人风格,表现了徽派特色,以及中国画永恒的旨趣、意境和韵味,实属不易。从有限中见无限,从无限处回归有限,情趣非一去不返,而是回旋往复。观陈廷友水墨山水,可证王维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杜甫之“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等诗句写照。澄怀观道,光明莹洁,万物犹如镜中花、水中月,却又呈现着充实、光辉、自由的生命气象。诚如美术评论家刘继潮所言,陈廷友“敏于对墨性的细微体味,又擅于对墨韵的整体把握……笔墨随意生发氤氲空灵,意境深远,回环而无尽”。

  从源流和终极意义上来考量,绘画、书法、雕塑、舞蹈等艺术诸种,精神是相通的,均为人格与生命情怀的异形展现。如画,即使雪泥鸿爪,空无一人,人却潜藏俯仰。陈廷友水墨山水表现的精神趣味,是深沉静默的,是与艺术家追求的虚空境界相融的,淡泊宁静间气脉流贯,苍润明丽而清雅文秀。亚明曾这样评价弟子陈廷友,“能见传统风范,又注入现代美术意识”。傅抱石曾说,笔墨见高低,但他又强调,笔墨当随时代。也诚挚希冀青年画家陈廷友先生在承袭民族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在未来艺术探索之路上大胆变法,注入更多的现代美学意识,契合开放的当代中国文化语境,或可开创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新格局。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