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乔十光基金 漆艺复兴需要当代“漆园吏”
2016-04-05 09:29:55 杨逸 昌道励 赵汝钿
获奖漆画作品吸引许多观众驻足欣赏
3月29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乔十光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漆行无疆——清华大学乔十光漆画艺术创新奖励基金首届获奖作品及评委作品展”开幕。现代漆画的开拓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乔十光,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皮道坚,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等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仪式。
2013年,乔十光分别设立“乔十光漆画艺术创新奖励基金”“乔十光漆画艺术创新奖”和“乔十光漆画艺术学生优秀奖”,重点奖励在漆画创作领域富有创新精神、成果卓著的人才。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首届“乔十光漆画艺术创新奖”暨“乔十光漆画艺术学生优秀奖”颁奖仪式。开幕式后举行了“谈漆论道——当代漆文化艺术论坛”。王鲁湘表示,漆艺是中国原生的古老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一路前行。复兴漆艺不但需要开拓更多的“漆园”,还需要更多漆艺家成为当代“漆园吏”,在与传统漆文化进行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两代漆画家同台亮相
本届“乔十光漆画艺术学生优秀奖”分别由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陈娜的《若只如初见》和佳木斯大学刘纪元的《农闲系列——铁哥们》获得。他们的作品视角独特,呈现出青年学生对当下敏锐的观察及对未来无限的憧憬。而“乔十光漆画艺术创新奖”的获奖者多为在校青年教师,他们师承有序、基本功深厚,而且注重突破,探求漆画题材的当代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其中,金奖花落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简锦斯的《漆园寻梦》。
主办方表示,国内从事漆画创作的人较少,不像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画种这么普及,普罗大众对漆画的认知也不高。为确保创新奖的学术质量,奖项主要面向高校艺术家,目的就是希望强化漆画的专业性,与民间工艺品拉开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乔十光漆画创新奖的评委程向君、陈金华、李永清、唐明修、吴可人等14位漆艺名家也参与了此次展览。
皮道坚表示,评委作品反映上世纪40至70年代出生的“中生代”漆艺家的创作水平,他们的作品是从传统迈向现代的第一步。而获奖作品部分则展示“新生代”漆艺家对现代生活的全新感知,同时也看到他们对媒介的探索上的实验。
漆艺复兴对“现代性”重构
漆是中国传统艺术媒材,材质内敛、含蓄,质感高贵典雅、沉静温和。皮道坚认为,这决定了漆在今天的众多材质中,仍具有不可替代性。漆艺与中国的民族传统、历史文脉密切相关,代表了中华民族审美的情感、理想和志趣,成为一种东方文化独特的艺术语言。
“保守估计,中国漆器的使用至少一万年历史。”王鲁湘介绍,在中国文化中,只有玉与漆具有同等古老的地位。而且,漆器伴随着中华文明的一路前行。中国文化尚红、尚黑的色彩系统也是由漆器奠定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漆艺也产生了不少传奇故事。比如,中国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庄周,就曾经担任“漆园吏”。
今天,在不少人看来,漆器只是一门普通的手工艺品,但在历史上并非如此。王鲁湘指出,漆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价值甚至堪比金器和玉器,但后来受到陶瓷兴起的冲击,漆器的光芒渐渐减退。但崇尚漆器的传统却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得以保存与发扬:“在英语中,‘Japa’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的意思。然而,无论从种类的丰富程度或年代的久远来说,日本的漆器都不可与中国的漆器同日而语”。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国漆画与漆艺重新出现复兴。“当代艺术一直对西方艺术亦步亦趋,但漆艺与水墨、陶瓷一样,是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皮道坚表示,复兴漆艺,有助于我们立足自身文化土壤,对现代性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目前,不管是漆艺还是漆画,都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问题。对此,皮道坚强调,漆艺要走出唯美、固步自封的圈子,而走向对文化的反省与批判,使之从工艺美术转换成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使传统的材质与当代的思想表达和谐交融”。
“漆树的生长条件很受限制,只有在东亚亚热带地区少数的几个地方才能生长。”而王鲁湘认为,漆文化的复兴需要条件,目前中国的“漆园”还是不够:“我们除了‘漆园’以外,还需要‘漆园吏’。”他介绍,一些台湾漆艺家在大陆购置漆园,在其中生活和漆艺创作,这种模式值得参考和推广。
(责任编辑:邓嘉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