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田黄持续升温暗藏危机

2016-04-08 09:17:12 刘英杰

  世间的事本很简单,世间的万物也是如此,正是因为稀有珍奇,一切才会变得玄妙。被尊为“石中皇帝”的田黄石就是这样。归根结底,其无非是产自福建寿山田里一种黄色鹅卵状独石罢了。然而风云际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时间身价百倍,明清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如今哪怕是“一两田黄十两金”,也不见得有人兑换,黄金有价玉无价的不易真理在田黄石身上可谓正当其名。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田黄石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膜拜,身价陡增是进入清代以后。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由此而被称为“帝石”。不过这时的田黄石还是归为福建寿山石中的一类黄石,又因这种石头的产地尽华夏之大竟只有寿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里才有,无形中符合了天潢贵胄“称孤道寡”的心思,专门命名为“田黄石”。由此,深埋于寿山田间数万年之久的田黄石开始被大肆挖掘,进而登堂入室,为皇家专用。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棉衣里。可见满清一朝对田黄石的珍爱程度。

  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田黄石得到了皇室的青睐,在达官贵人乃至普通民众那里自然是“疯狂的石头”,乃至爱屋及乌,福建寿山石的收藏也为之一热。彼时玩赏寿山石的风气极为高涨,“名流学士,怀瑾握瑜,穷日达旦,讲论辨识”,甚至达到了“心目既荡,嗜好为移”的境地。康熙年间闽侯人高兆撰《观石录》,专门对那个时代中其亲眼所见的众多精美寿山石作了分门别类的描述,且其中被称为“神品”的“甘黄无瑕者”、“黄如蒸栗”、“如数百年前琥珀”、“血浸甘黄”、“黄柑巽手”、“秀色通理者”、“新黄如秋葵者”等应是田黄无疑。

  树大招风,过犹不及。由于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精粹,名声过于响亮,便也走不出“最贵的收藏品即是最最危险的收藏品”的魔咒。且田黄石出产甚少,“得一块而暴富,看走眼而倾家”的例子比比皆是,趋利之徒挖空心思开始造假。有人利用呈黄色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黄色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

  如今一块鸡蛋大的田黄若品相好,价值可达千万,辨别真伪自然要留心。古人总结的“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可作为鉴别口诀,即“萝卜丝、红筋格、田黄皮”是田黄石的三大特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黄色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有实力的购藏者一定要严加分辨,至于普通藏友,热闹之余做一明白看客,同样快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