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作海 铸浪为山 汤南南个展在北京启幕
2016-04-12 11:15:30 黄茜
“一朵浪花从涌起到消散,两秒钟;喜马拉雅山脉从隆起到陷落,30亿年———山脉是大地的浪花,浪花是大海的山脉”。汤南南从海波的涌动里发现了山的形态,又从它的瞬息万变看出生命与时间的易逝。
4月2日,“铸浪为山———汤南南个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隆重启幕。此次展览由著名艺术家邱志杰担纲策展人,展出汤南南近年创作的百余幅作品,包括水墨《遗忘之海》系列、《海中有海》系列,录像《铸浪为山》、《追日》、《扶摇》、《居凰》、《填海》、《刺船》以及装置《船笛》、《明还》等。汤南南是福建云霄人,在海边长大,所有作品以喧动、凝重、幽晦的“海”为对象,似乎盈满艺术家沉郁的乡愁。
汤南南是理想的研究生
汤南南四十岁时考取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邱志杰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他的导师邱志杰也正好四十岁。邱志杰说,自己的邮箱里常年有一封拒信草稿,是用来劝人不要考研究生的。但汤南南是他最理想的研究生。
“他来杭州之前,在厦门已经是一方名家,拥有不少粉丝。他是在风格已经相当成熟的情况下,遇到了瓶颈,才来寻求帮助。”
汤南南在杭州读博士读了7年,有三四次主动延期毕业。此前他一直生活在漳州和厦门,到了杭州,生活和想法都要重新适应,包括自己曾经的“艺术的成见。”
“他把自己完全打碎重塑,重新丢在旷野里,重新生疏和无助,到今天脱胎换骨,隐隐呈现大家气象。”邱志杰在展览开幕式上说,这种“刮骨疗毒换血抽髓的大动作,不是每个人都敢去做的。”
而这七年的学习,打开了汤南南封闭的心灵状态。他表示,“我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一个社会的参与者。希望未来,通过进入历史问题的链条,我能成为一个社会的贡献者。”
亚洲文人情结的想象空间
著名策展人李振华认为,“汤南南通过录像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关于等待、知音、大海、行船。他的作品意境上的表达早已超越平面作品,让远去的传统,如同命运一样不可知。汤南南所把握的是某种亚洲文人情结的想象空间———气韵恢弘。”
汤南南的影像作品非常敏锐地抓住了海的质感:它的缓慢、厚重和流动中的某种坚固性。它和山一样古老的年龄,以及不可捉摸的遗忘特质。对于任何漂浮之物,海都是死亡的母亲。
录像作品古雅的名字,来自《山海经》、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的确为蛮荒之海赋予了深邃的文人气质。
汤南南喜欢书法和古典诗歌,也喜欢史诗电影,他乐于拿起简易摄像机自己拍摄制作。一些录像作品,就是他夏天在海边游泳时拍摄的。
“四十岁其实并不老,四十年的经历,好的坏的都是创作的财富。”汤南南说。
正如邱志杰在策展前言所写:“于是泼墨作海,于是铸浪为山。于是披沙拣金,铺陈滩涂漂物故事。”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