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高岭:二十年后的艺术 一个想象力和判断力的试验场

2016-04-15 09:51:28 高岭

  人们一般把根据自己的广博知识而形成对未来丰富想象的人称为预言家。预言家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对既有历史的本质和现象加以分析,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大胆推测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擅长描绘未来的景象,告诉我们在未来的社会结构中,我们将身处何处,我们将何所为。可以看出,要对未来作出某种预言,想象力是一个基本的要素,没有它,人们无法穿过现实生活的羁绊走向未来的时空。同时,建立在科学和理性基础之上的判断力也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因为没有它,人们无法为对未来的想象找到合乎逻辑的合法化说明。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是不愿对未来做过多的设想或预言的,因为还有另一个要素左右着我们,即我们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总是使我们莫衷一是。

H2O-创世图 缪晓春 动画截屏 尺寸可变 2007

 缪晓春虚拟作品《最后审判》

  尽管如此,每一个时代总会出现若干个引领风尚的预言家,他们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掌管了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建构,控制了人类知识话语的传播路径,因而成为我们今人看待历史的主要知识来源。在流传至今的中外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典籍和文献中,尤其是文艺作品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某种预见,而这也正是它们最富有吸引人的魅力的地方。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多样性逐渐显现了出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便捷的途径获得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知识和认识,人类进步所带来的积极成果连带着一并而来的消极的成果正在被人们接受、吸收和受用。人们现在总是在说,当今这个时代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是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近几十年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有史以来几千年所创造的所有财富的总和。这意味着在遥远的古代或工业革命之前的农耕自然经济社会形态中,人们所不可能想象或实现的愿望,如今都逐步成为了现实甚至又已经成为了历史。

  因此,这是一个有充分理由去想象的时代,虽然大多数人正耽迷于眼前的物质和精神的极大丰富。就艺术而言,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素有时代精神标杆的美称,它立足于所处时代的物质情境,却又力求超越于时代的有限性,引领人们追求更加充满可能性的未来。正因为如此,对艺术未来二十年的发展作出大胆的设想,就具有了领文化之先并且超越物质生活世界的精神意义,具有了逻辑上的某种合理性,当然无论设想者是出于积极的角度还是消极的角度来设想。

隋建国虚拟作品《运动的张力》

  最近从一家艺术专业媒体上看到有人提到面对数码影像技术,传统的版画,包括木版、铜版、丝网、石版等媒材在语言上处于十分令人担忧的境地,前者作为新一代复制技术对版画这种已成传统的复制技术形成了替代的态势。其实,又何只是版画,油画、国画、雕塑等等传统艺术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人们视觉感知方式和接受途径的变化的挑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站在二十年后今天的角度,如果我们大胆地想象的话,恐怕今天还被称之为“艺术”的世界将会在如下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 艺术的创作主体将越来越非职业训练化。除了采用传统手工技法创作的艺术家外,越来越多的便捷技术将极大地发挥普通一般人的创作热情,艺术创作的主体呈现出大众化和平民化的特点。

  二、 艺术的物质承载者艺术作品,越来越难以用传统的体量结构标准和规格尺寸等来加以衡量。大到某种大型人类社会活动,小到某种个人的意识表现,都有可能成为一种艺术作品。

  三、 艺术的创作和表达的手段和形式,越来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丰富,或许可以说,一切与视觉有关的事物皆有可能成为艺术的形式。

  四、 艺术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元化,足不出户便可尽览天下。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怀着对某些艺术形式和作品作一番亲身经历的愿望,重新回到艺术展览馆和博物馆,与艺术面对面地交流。

  五、 艺术的收藏将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一方面人们越来越觉得传统手工创作的作品的珍贵而出钱购买,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改变了收藏艺术的方式,转而采取赞助艺术创作的方式,通过未来难以想象的传播途径和形式使艺术得以被更为广大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六、 艺术的批评由现有的专家批评分野为专家评述与众说纷纭的自由表达和交流的两维甚至多维的态势。

  归结起来说,未来的二十年艺术的现有边界将更加得到拓展,围绕着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的时下争论将继续延续,但话语权的拥有将不再仅仅是依靠特定时代的特定群体来形成,恐怕要依靠全社会民众的自由、公平、公正的选择来决定。正因为过去和现在人们所形成的有关“艺术”的概念、范畴和命题的局限性将在二十年后被不同情境中的不同人或人群所不断改写。也正因为这种改写自身也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所以无论从乐观还是悲观的角度上说,从今设想未来二十年后的艺术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想象力和判断力的试验,真实与否,只能事后分晓,因为我们毕竟是站在今天的现实世界的知识背景下展开想象的。

  注:本文根据200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主办的“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研修班上的演讲稿整理,收录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高岭自选集》(2015年1月出版)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高岭专栏]

  高岭简介:

  1964年7月出生。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攻读中国绘画美学方向研究生,2005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美术学博士学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被国内美术出版媒体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活跃、最有影响力的26位艺术批评家之一。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