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社火丨三届金像奖得主的新力作
2016-04-15 11:04:43 金俊
《中国关中社火》,一项深具中国文化传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成果,一部影像艺术的表现力作。这是一个全面酝酿、精心设计、周密运作的非遗文化表现项目,也是一个挑战极限的摄影工程。
社火在华夏大地延续千载,有着丰富的社会哲理和文化内涵。这一源于远古蒙昧时期并伴随社会进化而演变的民俗活动,寄托了世世代代农民群众朴素的心理祈愿,融入了他们的观念信仰和道德规范,其中蕴含的君子之道、善恶之辨、公廉之气、孝节之义等公序良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折射出中华文明的传承轨迹。百姓喜闻乐见,民众雅俗共赏,教人向善厚德的民间社火,不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关中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一带一路的源头地,策划者和摄影师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系统、艺术地表现这一文化成果,其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及收藏价值不言自喻。
《中国关中社火》由杨大洲策划主编,孙晋强摄影,项目历时6年,策划之初,就制定好拍摄的方针,摄影师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拍摄,所有的图片都是生活化的真实记录,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摒弃民俗节目的表演,为了获得真实的社火场景,摄影家孙晋强每年正月初五就出门,不分昼夜地奔走在关中东府、西府的区县、乡镇和村庄,详细了解社火的历史和现状,追踪拍摄社火的化妆和游演。
2010年10月,孙晋强不慎摔伤,右腿骨折,打了钢板钢钉,上了石膏护具,但记录历史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促使他连续两年拄着双拐、拐杖,在乡村追赶社火队。多少次,奔波的热汗和着剧痛的冷汗,浸湿了全身的衣裤,打湿了手中的相机,拍摄的艰难可想而知。为了拍出原汁原味的感觉,策划人和摄影师把拍摄的环境严格锁定在关中自然的乡村,不要出现现代城市的新房子新建筑,这在农村大规模城镇化的今天,要实现这个要求可谓难矣。
多少次地辛劳记录,多少次地忍痛割爱,反复重拍,让孙晋强倍感压力,策划方案的严谨,选片要求的苛刻,让面市的作品真正经得起推敲,耐得起琢磨。几经磨难,百般周折,孙晋强最终完成了《中国关中社火》非遗文化项目的拍摄,它是孙晋强真情实感的理性思考和朴素表达,也是他回报第二故乡三秦大地的情感载体。回忆过往的时光,一个个欢乐的场景,一个个难得的瞬间,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仍然让摄影家孙晋强感动不已,难以释怀。
(责任编辑:诸宝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