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雅昌讲堂2424期】关予:艺术品市场发展概况
2016-04-22 07:14:25 刘宇雁
【相关连接】
【雅昌讲堂】关予:如何解决影响艺术进入消费的两大门槛“价格和真伪”
主讲人介绍:
关予:女,经济学硕士的学历毕业于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研究生期间研究方向为中国货币需求理论和函数。关予女士已在雅昌艺术网工作7年,在出任总经理之前,担任雅昌艺术网副总经理、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负责人,以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总负责人。同时兼任故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及雅昌艺术基金会秘书长。
关予:现任雅昌艺术网总经理
导语:
2016年4月8日下午,《由投资向消费转型的艺术品市场趋势分析》讲座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成功举办,雅昌艺术网总经理、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负责人关予女士,带领大家一同解读全球艺术市场的最新趋势和变化,深入探讨中国以及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走向。
主题:《由投资向消费转型的艺术品市场趋势分析》
今天这个分享其实也是基于这么多年在艺术市场方面的一些研究,还有我们在数据方面的一些积累。因为AMMA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它的强项在于,它积累了中国从93年有拍卖以来到现在基本上95%以上的拍卖成交记录,所以基于从04年到现在2016年,这12年一直在做数据的定量分析和研究,有一些发现,比较有趣,所以基于这些东西我们就拿出来跟大家一块分享。然后座位上有几本报告,一本报告是我们刚跟有一个法国的databanks的研究机构叫Artprice,我们跟Artprice一块出具的一个全球2015年艺术市场的分析报告,这个艺术市场的分析报告是基于Fine Art market这样一个纯艺术领域的数据来得成的,所以因为刚出来就带来给大家,里面中文、英文都有,可以随意翻阅。
今天我要讲的一个内容其实本来是想讲,一个基于市场分析进行的这样的一些数据的分享和报告的。但后来我想就是这样的一个分享和报告,应该把现在我们对于市场的观察以及判断融到里面,所以我们就有这样的一个标题,是关于从一个投资导向的市场再向消费导向市场的一个转型,这个在中国的确正在发生,但是这个正在发生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在我们自己观察来看,可能都还在起步的阶段,但是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我们就逐步来跟大家分享这样的一个过程。
第一部分:艺术品市场发展概况
1、2015年全球纯艺术拍卖分布的情况
我们跟Artnet一块,就是等于Arton的数据和Artnet数据一块来配合TEFAF这个博览会每年会出具一个《全球艺术市场报告》的报告来走的,它跟在座各位看到的这个Artprice合作的这个报告最大的区别是Artprice基于Fine Art market,而这个报告它基于的范畴的领域要更大一点,就不仅仅局限于Fine Art market,类似于像珠宝、玉石等等这些全部也进到了这个报告里面。
上面所提到的,因为我们刚刚看上一P就是几个国家的分布,几个国家的比例分布,我们从市场规模、从市场的这个比例上的一个分布。那么这一P就是进一步巩固就是从地区的贡献上来,从成交量上来讲这样的一个分布。那我们可以看到14、15年的比对,14、15年在几个国家,比如说美国是在增长的,中国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下降的,所以我们说其实从12、13陆陆续续市场是逐渐在往一个规范的方向去走的,但是14、15年那个比对也会让人觉得会非常的明显,那么15年本身就是中国企业包括整个现金流遇到困境的一个非常明显进入到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你会发现艺术市场的反映也是非常清晰的。这是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阶段,那么我们知道除中国之外美国和英国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市场,纽约和伦敦基本三大市场。
这是基于我们另外一篇报告,就是我们每年都会出两个季度、两本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分析的报告,这个报告是纯针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进行了非常深度和细节的分析,这个分析里面我们拿出来这个数据因为我们一般会喜欢从2000年开始看这个数据,这是我讲的几个环节就是说中国市场发现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是05、06年,这个期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从书画作品,大概05年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支撑和快速成长,那么到了从06年07年开始当代艺术也就是当时的油画还有很多当代艺术作品逐渐进入到了市场的主角,引起了非常高的关注,包括那个时候的尤伦斯热,包括那个时候外国藏家的这个作品陆陆续续回流到中国都是那个时期发生的。那么尤其是07年,07、08年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整个市场迅速下行,下行的过程中其实当代作品和油画这一类作品的影响是最大的,而且这个下行严格来说到现在可能都没有恢复元气。
然后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就是从这个Fine Art auction的就是从纯艺术的单价上来看,从拍卖单价来看,因为这个颜色稍微有一点,比如这个绿和这个绿没有分清,但是这个浅绿这是人民币,五万人民币以下的,这是14年和15年的,15年在从5万的,5万以下的,5万-10万的,10万-50万的,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50万以下都属于偏中低价位这样的一个价位,这个比例是一直占比都非常大的,这两年都是占比非常大的,而且有持续增加的这个趋势。
2、艺术品收藏趋势
我们就在研究大概50万以下这些作品都集中在哪一些领域?那么基本而且有哪些领域属于新出来的,是进入市场关注增强的,那么这个名人信札这个领域里面,这个没有翻译过来,就是名人信札这一条是名人信札的领域里面,就是Celebrity letters它的增长是蛮快的,而且比例也蛮高的,但是这个跟市场热度有关,有一段古籍善本会热,有一段时间邮品会热,有一段时间摄影会慢慢热,但是摄影这两年的确是逐渐开始热起来了。这里边我们同事没有把摄影放进去,因为从大的市场范围内摄影真的还是很少,但是从青铜器我们可以暂时先不用管它,从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因为对于拍卖行来说,它必须要寻找可持续,可进行挖掘源源不断有资源进入的这样一些品类,他们是非常愿意开发艺术设计这个品类的,因为它的生活性非常强,介入生活能力非常强,那么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典型进入消费的这样一个领域,然后包括像这几个类别基本上都属于偏消费型的一些类别,都属于最近关注度快逐渐升高的一些类别。
还有一个大家都看到的趋势就是的确中国藏家对于西方艺术品的消费在收藏在逐渐增加,这个大到我们人所众知的一些大名头的,包括王中军、包括刘益谦拍的莫迪里阿尼这些作品我们都知道的,小到一些像一些小画派的,一些包括甚至印象派、巴比松等等这些画派的这个艺术购买能力都在逐渐地增加,这个趋势也印证在今年其实香港Basel的购买场,我们没有拿到数据,但是我们做了非常多的Researcher和采访interview,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趋势就是中国的藏家包括当代艺术藏家都在把眼光从中国他熟知的艺术家转向一些西方的艺术家,那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本身信息量现在足够了、充分了,多年参加国外的博览会或者是游历或者是一些旅游的项目对当代艺术的这些名头或者是当代艺术的艺术家的了解就范畴变得更大了,就是眼光不局限在以往刚进入市场了解的那几个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中国当代的中国的一些艺术作品的价格、艺术品的价格不论是传统还是当代的,其实跟西方来说价格方面已经没有特别明显的一个竞争优势了。所以呢,尤其是像西方的一些经典性作品属于教科书级别的,就是也是等于说是世界流通的这个空间更大的这样一些作品,首先也进入到藏家的这样一个视野里面了。
3、私人藏家们收藏心态的转变
所以我们就今年也尝试跟Larry's List一块做了一个关于私人美术馆、藏家私人美术馆的一个报告,然后从中间我们就对于这些私人藏家们进行了一个访谈,我们想去了解到底他们在看待他的收藏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就是我们会发现一个趋势就是中国的藏家越来越多的去建立个人的、私人的美术馆。就是以往的话可能就是要么藏品不够多,要么就是更多的是借展或者是进入流通领域或者是我今天这一季买了,我下一个拍卖季我就卖掉,现在大家会愿意把作品留下来,而且愿意有自己个人投入建立公共空间,向受众们一块去展示这样的一些藏品作为自己收藏的一个分享,这个趋势呢就从前年也好、去年也好这几年的越来越明显,大到像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等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小到就是很多藏家建立个人的小空间,包括一些个人的展示空间项目,都在往这个方向走,所以大家对购藏不再是出于一个非常明确的一个增值、保值的这样一个目的,而是愿意变成是自己身份和文化分享的一部分,甚至很多人就此把自己彻底定位成一个藏家,所以他们会非常在意在展示的过程中这种文化传播的效果,这种从中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是所有的私人藏家目前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这个也跟我们认为尤其是在10年、11年那段时间的一个整个收藏的氛围和心态有非常明显的一个区别,那也可能是整个市场下行之后越来越多的投资型的进入者,市场进入者被离开了,所以留下来的可能是更多严肃的一些购藏者,这也可能是一个原因,所以心态也发生了非常大的一个变化。
(责任编辑:邓嘉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