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收藏家冯玮瑜访问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2016-04-24 00:24:12 未知

仿古瓷都老窑开新花创新能力同样惊人

  “禹州宋代钧瓷和神垕仿古陶瓷名闻全国,没想到在当代陶瓷艺术领域也有这么多创新,的确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广东藏家惊艳了一回。”在全国唯一的钧瓷专题博物馆——河南省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到访的著名古陶瓷收藏家、广州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广州融熙文化董事长冯玮瑜女士感慨道。

  4月13日至4月15日,冯玮瑜女士带领一批广东藏家和南方日报、《收藏/拍卖》杂志等广州媒体记者一行深入钧瓷之乡河南神垕镇各大窑口、大师工作室实地考察,并到河南省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进行交流学习。这是2016年广州融熙文化推广中国陶瓷文化的系列活动之一。早在2016年1月28日,融熙文化旗下品牌自得堂已邀请当代钧瓷大师辛国正与石湾陶塑国大师潘汾淋在佛山进行跨地域艺术交流、实验性艺术对谈。融熙文化是以建立艺术交流平台和推广艺术文化为宗旨的高端平台,旗下自得堂是石湾陶瓷的重要收藏和推广机构。这一次北上“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取经,旨在进一步开启陶瓷南北对话,打破地域隔阂、技术壁垒,探讨新形势、新时代下当代陶瓷发展路径。

  这一次学习交流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从参观钧瓷博物馆展览参观、到古陶瓷标本陈列室鉴赏宋代钧瓷标本以及进入宋代钧官窑遗址参观等,并与众位大师、专家对话,探讨陶瓷、陶艺的现在与未来。

 

  张金伟馆长陶瓷展厅讲学

  张金伟大师是学者型的艺术家,学养深厚,并身兼河南省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馆长和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所长等数职,得知一批广东藏家前来交流,专门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待,全程讲学。每到一个不同主题的展厅和不同的历史文物或作品,张馆长均站在中国数千年的陶瓷文化历史背景给来访者耐心讲解,理清整个钧窑烧窑脉络,并且结合历朝历代的审美旨趣作深入浅出的对比和介绍。而在当代钧瓷艺术作品主题展馆,张馆长逐一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不同时期的艺人们在钧瓷艺术创作方面的理念、思想和成果。当代禹州艺人在钧瓷的釉色方面可以说已是登峰造极,在器型方面也多有创新,老窑开新花,赢得国礼待遇,钧窑艺术作品远赴重洋,赢得诸多国外元首赞叹和好评。作为一座钧瓷文化的主题馆,钧官窑址博物馆的馆藏远远不止钧瓷一种。在该馆的古瓷展厅,可以看到许多北方著名窑口的瓷器或瓷片,譬如汝窑、哥窑、定窑、官窑,还有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等等。正因为有着深厚的传统和丰富的资源,神垕镇成为北方最重要的仿古陶瓷制作重镇。当地的艺人不仅善长仿制古代钧瓷,而且还会仿制全国其他不同地方著名窑口出产的古瓷,部分高仿作品在市场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包括故宫博物研究院耿宝昌先生在内的一批全国考古学和文物学泰斗,均盛赞禹州匠人在古陶瓷文化推广方面的贡献。正因为当地艺人仿古能力高超,经常被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机构邀请去往参与一些珍贵古瓷器文物的复制和保护,包括为故宫仿制出戟尊等。

  “没想到禹州艺人不仅仿古工艺高超,在当代陶瓷艺术创新这一块同样出色。”冯玮瑜参观完当代钧瓷艺术主题馆后感慨,有些作品在釉色和造型上非常惊艳,艺术含量非常高。观赏完张馆长个人作品后,冯玮瑜大为惊喜,盛赞其在当代陶艺的探索非常有意义。随行的南方日报善言斋专栏作家冯善书也认为,张馆长的艺术表现力大胆沉着、张力十足,艺术语言浓烈而不媚俗、奇妙而不夸张,许多造型构思和用色配釉均想前人所不敢想,正因为每件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极大地挑战中国传统钧瓷的审美理论和观念尺度,因而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讨论。他的意义就表现在他对因循守旧的传统工艺的批判吸收和对乡土匠人创新意识的唤醒。

  由于早就知道冯玮瑜是国内著名的古陶瓷收藏家,张馆长专门带领藏家媒体队伍参观古陶瓷标本陈列室,展示当地出土的一批非常有代表性的古瓷片,让大家上手瓷片,观看胎质釉色的厚薄浓淡,感受宋代的简约内敛,元代的粗犷绮丽,并与冯玮瑜女士在学术上探讨不同时代文化和审美对瓷器制作的影响。

  张金伟馆长陶瓷标本室讲学

  陶瓷标本室上手出土古瓷片标本

  博物馆现存宋代钧官窑遗址双火膛钧瓷窑炉一座、倒焰窑钧瓷窑炉一座,早在1988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处于封存状态,只许高处隔空参观,除非特批,一般不允许直接靠近窑口参观。承蒙张馆长对广东藏家的重视和抬爱,直接靠近窑口查看双火膛窑炉,细看之下,果然与南方龙窑迥异,因地制宜,各有千秋。研究钧瓷,不可不知窑炉对瓷器烧成的影响。譬如宋代可用木柴烧出将近1300度高温,可见古人技烧窑技术高超。

  宋代钧官窑遗址合照(左三杨国辛教授,中间张金伟馆长,右三冯玮瑜女士)

  与宋代钧官窑遗址双火膛钧瓷窑炉亲密接触

  最后到张馆长工作室“坐而论道”。冯玮瑜女士赠送自己关于石湾陶塑研究专著《自得堂藏陶》,张馆长回赠博物馆出版的一系列研究钧瓷成果和个人专著,并一起探讨探讨新时代、新形势下当代陶瓷发展路径。张馆长高屋建瓴,条分缕析:从宋以来整个钧瓷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科学技术乃是艺术创新的重要基础。每当出现一种新技术或新材料,随之而来便会有一大批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出现,特别是随着我们引入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一些新技术以后,大大降低烧成难度,丰富釉色变化效果,钧瓷的外观功能和艺术风格又有许多新的进步。接下来,艺人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钧瓷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含量,让钧瓷艺术更多地传达和呼应当代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

  冯玮瑜女士赠书

  张金伟馆长赠书

  “只有亲自来到钧瓷之乡,到钧官窑的旧址,我们才能近距离地感受到中国钧瓷之美和不同时代陶瓷艺人在艺术上的艰苦探索。所以我们非常珍惜这次禹州之旅。这里是中原文化的腹地,广东陶瓷在本质上是与中原陶瓷是一脉相承的。譬如石湾公仔,在釉色上与钧瓷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广东人以前烧制过的广钧与宜钧等一样,本身也属于钧窑体系的一支。在成色工艺和釉烧方面,广东还要继续向中原学习。”冯玮瑜认为,神垕钧瓷和石湾陶瓷经历逾千年的历史进化之后,在艺术创新方面存在相同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产业发展形成掣肘。其中颇为严峻的一个问题:如何减少当代人对传统陶瓷工艺的审美隔阂?既要体现传统陶瓷工艺的独特韵味,又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发扬国粹,不是单纯炒冷饭,而是摸石头过河。张金伟馆长和冯玮瑜女士一致认为,河南和岭南两地的艺术家、陶瓷工艺师和瓷器收藏家应该加强交流、对话、办展、讲学,互通有无,携手突破。

  张馆长工作室“坐而论道”

  藏家队伍还向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所长,资深钧瓷研究专家王洪伟博士,独立文化学者、当代艺术家、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杨国辛教授请益,进一步了解钧瓷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当代钧瓷艺术的发展。

  向王洪伟博士请教

  在访问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之前,冯玮瑜一行还专门参观千年古镇——神垕有名的十里长街,深度考察当地的古玩市场和孔家、大宋官窑等一些当地规模较大的陶瓷企业,与许昌市钧瓷收藏家协会有关领导及当地一些知名工艺大师进行深入交流。冯玮瑜最近一年来在雅昌艺术网和《收藏/拍卖》杂志等媒体杂志开设的古陶瓷艺术专栏在禹州一些艺人圈里早有流传。冯玮瑜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她在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等国内外顶级拍卖行发生的一个个“淘宝”的故事,并且介绍国内外许多著名鉴定家、收藏家和学界泰斗对这些古董宝贝的认识和鉴赏。艺人们认为,这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在给大众普及陶瓷文化,期待冯玮瑜能够早日出版专门的著作,让收藏者和陶瓷爱好者可以更为系统地了解她的收藏经历和藏品知识。

  与许昌市钧瓷收藏家协会进行交流

  这一次以冯玮瑜女士为代表的广东藏家和媒体深入华夏第一都的禹州神垕学游,虽行程匆匆,但收获良多。弘扬国粹之路任重而道远,陶瓷不应该只陈列在博物馆,也不应只是工业和日常使用,真正的陶瓷艺术品应成为家庭陈设之器,成为大众审美的一环,艺术生活的一项,才不负国粹一词,此行祈望更多的有志有识之士,同心同力,推动中国陶瓷文化良性发展。

  简介:

  钧官窑址博物馆(Jun Kiln Museum)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东环路北段,是一座用来展示钧瓷文化的专业博物馆。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1993年更名为宋钧官窑遗址博物馆,1997年更名为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宋钧官窑遗址即钧台钧窑遗址,1964年发现,1974年河南省文物部门进行了全面钻探重点发掘。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现存的一号窑“双火膛窑炉”七号窑“倒焰窑炉”,是国内外陶瓷专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是中外游客观光、交流、学习中国陶瓷文化的胜地。 1992在该遗址建立禹州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1993年更名为宋钧官窑遗址博物馆,1997年更名为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钧窑址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时期在北方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影响波及今河南境内诸窑及河北、山西、内蒙等省。禹州钧台钧窑在北宋徽宗时期被宫廷垄断为官办窑场,制作不惜工本。钧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造型典雅、端庄古朴;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尤以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产品所不及。宋代钧窑首先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创造性成功烧造出铜红釉,产生出美妙绝伦的窑变釉色,打破历史上单一釉色格局,极大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效果,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基本陈列分古代、现代、传统工艺现场演示三部分,古代部分有宋代钧官窑遗址双火膛钧瓷窑炉一座、倒焰窑钧瓷窑炉一座、宋代钧官窑瓷片标本、宋元时期民窑钧瓷片标本,还有部分青花、影青瓷片标本和扒村窑瓷片标本。现代部分有钧瓷恢复时期钧瓷、现代钧瓷精品、钧瓷陶艺品。传统工艺现场演示主要是演示传统工艺。在瓷片方面,博物馆目前藏有宋钧官窑瓷片300余片、宋元时期钧瓷民窑瓷片3000片和宋元时期青花、影青瓷片,磁州窑系白地黑花瓷片6000余片。

(责任编辑:李铭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