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若轻”徐华翎个展在今日美术馆“重返绘画”

2016-04-26 09:55:03 未知

“若轻”徐华翎个展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2016年4月24日, “若轻”徐华翎个展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开幕。展览以一组“若轻系列”作品为主,辅以“丝图系列”、“香系列”及“之•间系列”,较为完整地呈现自2010年以来徐华翎的创作脉络。

  作为70后新工笔画群体最具代表性艺术家,徐华翎的艺术创作在学院、传统与当代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独特面貌。她以青春期的女性及身体为描绘对象,对传统工笔画进行了语言体系的修正与拓展,融入较多其他绘画的语言元素。改变工笔画传统程式的审美经验,强调表现的主体性,观照“自我”,并进一步探求个体存在的价值,获得对当下生存境遇的揭示。

艺术家徐华翎在展览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海报

  在展览现场,艺术中国记者舒舒采访了展览策展人杭春晓老师,杭老师介绍到:徐华翎这次展览中,“若轻系列”为最新作品,画面延续了画家一贯以来的少女题材,所不同的是:偌大画幅中带有悬浮感的女性背影,似乎暗示她历经“视觉结构”探索之后,对“画面营造”的回归。甚至在这次展览申请到今日美术馆场地的时候,最初我们是计划在主厅展示更加具有当代艺术展览机制的由一层一层作品组成的装置作品,最后放弃了这个展览方案,转而用她最擅长、最深刻、“最徐华翎”式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其实,今天的艺术语境中,徐华翎的转向具有某种被误读的“危险”。因为日益强调视觉调用方式的背景下,重归单纯的绘画本身,容易被理解为一种保守姿态,尤其徐华翎所采用的工笔画形式。毫无疑问,这个被视为中国传统的画种,先天就具备被人误读为保守的基因。加之她回归的方式,是在图像悖论与渲染对比的范围内展开微弱的感官显现,更容易导致画面意义的生产方式被人忽视。忽视的结果,就是徐华翎的“所有努力”会被人理解为她在文化立场上的“倒退”。这种冒险是不是被人视作“倒退”,对徐华翎而言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历经各种尝试之后,她将注意力重回自己进入艺术的原点——关乎绘画的视觉经验。就此而言,她的新作在其曾经的“当代化”努力之后,构建了她对当代艺术的新态度:弱化哲学性的意义表达,强化画面自身的感官温度。因为艺术无论如何深刻,都需要视觉的感官通道。今天的当代艺术,越来越将感官通道变为哲学表达的工具,从而丧失了艺术的某种本真体验。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徐华翎才会不顾危险地“重返绘画”。

丝图4-29-x-40cm-绢本-水色-2015

合成10-52-x-42cm-综合材料-2010

  自“香系列”,徐华翎进入自觉创作状态,探索当代的内生性。与传统人体造型相比,她大胆地“去头掐尾”,描绘更具细节性的身体局部,柔软的发丝、蕾丝的内裤、稚嫩的胸部等。技法上,她抛弃传统勾线、染色的方式,去掉光影、减淡色彩,呈现介于青涩与情色之间的微妙与私密。“后花园系列”、“依然美丽系列”、“静心系列”,是徐华翎以更深层的女性体验,楔入女性在凝重广阔的社会现实里的生存困境及敏感脆弱心态,疲惫、不安、骚动、疼痛等等,映射出生命个体普遍的不安全和不确定性。“之•间系列”是她回归纯粹无指向性的状态,绘画与图像的叠加,“1+1>2”,打破绘画与影像、架上与装置的边界。此系列消解图像主题,抑或笔墨主体,在看似模糊的表述中寻找视觉自身的结构性,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空间元素和视觉效果。

若轻1-240-x-130cm-绢本-水色-2014

  众多不同阶段的艺术创作,呈现出其艺术探索方向的差异与变化,但无一例外都带着徐华翎极具辨识性的气质与温度——波澜不惊。日常生活里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最能在她心里泛起一丝波澜,正如其自言:“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式的巨变,我是在平静中慢慢体味生活。”此次个展将持续至5月8日。

展览现场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邓晓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