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让锔艺迎来春天
2016-04-29 10:53:00 未知
古玩收藏让锔艺迎来春天
4月23日,在济南大学的山东民俗文化馆内,来自全省各地的锔艺艺人及相关民俗学者齐聚一堂,召开了“匠心独运:山东传统锔艺文化研讨会”。虽然看似锔艺已经离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但它从未消失,甚至在新的形势下,以不同的面目回归。或许,锔艺的境遇也是其它传统手艺破局的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6000多年的老技术
“锔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出现的早。”锔艺研讨会一开始,传统锔艺收藏与研究家代德寿这样表示。锔艺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这在当时的陶器钻孔上就能看得出来。只不过受当时生产技术条件所限,锔陶器的并非金属而是草根、树皮之类的植物纤维,而这也是为什么出土陶器只有裂纹和孔洞,却找不到连接它们的介质的原因。
“‘锔’这个字,在最早成书于南朝顾野王的《玉篇》中解释为‘君王切以铁缚物也’,也就是有捆绑、连接、和合的意思。这个被缚的‘物’包括木头、石料等。”代德寿说。到了唐代,出现专门从事锔补的行当“钉铰”,指洗镜、补锅、锔碗等。当时,这种钉铰职业者就在集市中等活了。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补者的身影。而到了明朝前后,随着金刚钻的发明,使得锔补技术大为提高,瓷器、玉器成为了锔补的对象。
近代以来,随着锔补技术的提高,金属器皿的普及,锔补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业。锔艺人,也叫锢炉匠、锔碗的,开始走街串巷提供服务。如今,不少中年人依然记得儿时锔艺人的身影。“但是锔艺人也并非所有的东西都给补,尤其是一些瓷器,如果补的话可能还会有危险。”代德寿说。他告诉记者,文革时期,锔艺人要锔补时是有讲究的,凡伟人像章不慎摔碎的,这是不能补的。因为谁也不敢在伟人的形象上钻眼,弄不好是要被打倒的,但是不钻眼就没法锔补,所以干脆就不接这种活。“如果是一些政治口号、语录之类的器皿,原则上锔艺人也不给补。但如果雇主执意要锔,那就得精心设计锔钉的位置,尽量避开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的敏感位置,为此,锔艺人们还发展出一套锔钉的避讳。”代德寿说,例如,他就曾收集到三个锔补过的,写有政治口号的瓷器,在那些瓷器上,锔艺人任由裂缝贯穿政治口号的文字,但是在文字之外的地方才钻孔打锔钉锔补。
锔艺人是民间文学不可或缺的形象
在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士闪看来,锔艺人这种职业行当由于与百姓的距离近、且走村串巷见识广博,已然成为民间文学中不可缺少的形象。比如著名的民间剧目《锔大缸》,就是以锔艺人为主角的戏。
潍坊市民俗收藏家张尔安是个锔艺收藏与研究者,他曾经遍寻潍坊等地的村庄,专门寻找与锔艺有关的人和事,而看到好品相的锔艺挑子、器具,他都会忍不住自掏腰包买下来。现如今,不仅他的锔艺收藏开办了专题展览,搜集到的故事、小曲也能够讲上几天几夜。
“邹平县曾经有一个锢炉匠,抗战开始之后,他就被日军抓走送到了日本,在一家工厂里做工。抗战胜利之后,当地被抓来的中国人想要泄愤,到处疯狂打砸日本人的财产。但当来到这个锢炉匠的厂子时,他站了出来,称这个厂子是他的财产,因此该厂躲过一劫。原来,这个日本工厂的老板并不是坏人,当锢炉匠被送来之后,老板并没有为难他。为了感谢锢炉匠的挺身相救,日本老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多年之后,这个锢炉匠还给邹平的医院捐献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张尔安说。联系到民间文学中锔艺人的形象大多并不负面,可以想见锔艺人都是比较守规矩的老实人,在老百姓中间很受欢迎。
收藏市场让锔艺走起高端路线
来自威海的耿海胜是锔瓷技艺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锔艺人在烟台和威海很多,而这与其地理位置也有关。“现在从济南到烟台威海都那么远,过去出行就更慢了。无论是运输还是随身携带,这么长的路途,难免会增加瓷器的破损率,因此锔瓷的市场巨大,锔瓷手艺人也非常的多。有的一个村中就能有几十户锔瓷匠人。”
锔瓷可以是个粗糙活,也可以是精细活。耿海胜告诉记者,如果需要锔补的是精细的器物,往往要用白石灰加鸡蛋清抹缝; 而粗糙一些的则用铁屑粉加做豆腐的卤水抹缝。虽然只是无奈为之才会去锔补,但仍有一些富贵闲人专门为了锔而锔。“一般老百姓锔补就是用金属条弄好拉倒,但如果破损的器皿比较珍贵,那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贴膏药了事。”耿海胜说。他给记者展示的锔艺作品中,一些有破损、裂纹的器物,他可以使用贵重金属+别致造型的方式锔补上,补完的器物甚至比原物还要显得上档次。“正因为有这样的锔艺工艺,一些有钱人故意弄坏东西然后花钱锔补。”耿海胜说,“比如从清末以来,紫砂壶的收藏一直受追捧,有些有钱人就拿干黄豆放到紫砂壶里,然后倒上水,任由黄豆膨胀发芽,这样就把壶撑出了裂纹,然后找锔艺人补。”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古玩和艺术品收藏方兴未艾,作为一种手艺,锔艺也越来越受到玩家和藏家的重视。记者了解到,现如今,耿海胜的锔瓷活是500元起步,上不封顶,而且活非常多,月入一两万很正常。为此,耿海胜也开始招收徒弟,如今,他已经收到了三名徒弟。“锔艺不容易,要学好得有些功底和悟性。希望锔艺能够通过我们传承下去。”耿海胜说。
(责任编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