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真如:与刘文西在一起的日子(三)
2016-04-30 09:14:17 未知
1992 年 5月17日早晨,我怀着说不出的兴奋心情开车到墨尔本机场接刘老师。在45分钟的路程上,我想起三周前,突然接到一个西人打来的电话,他用英语找我,告诉有-位刘教授要同我说话,我-猜就是刘文西老师。刘老师访向澳洲期间将到塔斯曼尼亚州省霍巴特市,维省墨尔本市,纽省悉尼市三地艺术交流,但我想不通为什么是一个老外来电话,原来这位西人告诉我,他是机场的工作人员,负责带刘老师转内陆飞机,由墨尔本飞到塔斯曼尼亚省(Tasimania)霍巴特市(Hobba。)刘老师在墨尔本机场等待转机时,给了他我的电话号码,因为不懂说英语,老师画了一个电话筒,请他拨给我,这样看来,谁说画画不是国际共同语言呢?!
老师给我电话报了平安,并告诉我要三周后结束霍巴特市学术交流活动才到墨尔本。今天就是我期待已久的日子,远远的我就认出了老师的帽子,老师的衣衫。从机场出来,上了车,老师并不要先回去休息,而是立即去写生,于是我开车到墨尔本着名的海滩“St.killa beach”,在那里可以画到城市的外貌。没想到老师还带了很多不同的图画色纸送给我,要我陪他一起写生,我不敢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恭敬不如从命,老师选定角度,把自己的叠櫈一打开,速写纸一拿出,便埋头画画,彷佛与外界隔绝,全心投入画境。我被刘老这份沉迷在画中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对艺术的挚爰、坦率和诚恳震撼了我。自那时开始,两周的时间除了学术交流讲座外,-切应酬我们都推了。每天和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简单用餐后,我们就争取时间到多点地方写生,没有停下来,日出夜归,这二周里我的速写稿加起来要比我以往-年里的写生稿还多。老师对艺术热爱又执着,衣食住行从不追求,从不奢华,他只是不停地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
1992年刘老访向澳洲(图)
白天,我们在市区写生,在那Flinder st和Swanton st的交差路口, 是市中心区最热闹,人流最多的街道,望着马路对面的古老黄色旧建筑——地铁总站和城市里来来往往的人流,霊感所至,老师打开从中国带来的自备小折凳子坐下来就画。这正是下班的繁忙时间,停下来围看的人群却一点也没影响老师写画情绪。画完画够了,老师又对着正前方著名古教堂,不断找好角度,他几乎每时每刻都不停地写画,不愿意停下来。天黑了,辉煌的街灯亮起,整个城市一片金黄色的星星点点,使人陶醉。我们搬到了Yarra river亚拉河边写市区全景,河畔写生,四周静寂空灵,老师用深色的卡纸作底,闪闪灯光用色粉-点-点的写,美丽绝伦,我在一边看着,激动不已,没想到老师写建筑物线条如此凖碓,笔笔到位, 恰到好处,他边凝目远视,边笔走如神,不时,还转过来看我画得怎样,布局如何,教我哪个部份几笔带过,不要太仔细,我暗暗告诉自己,今后对艺术一定要坚持苦学探索的精神,不能太懒散。
在澳洲的每一天里,我们几乎天天都是默默写画至深夜。一路回家,大街小巷的店铺早已关门,只剩橱窗里五光十色的广告灯在闪动,日间一切喧闹早己归入平静, 有时街上就剩老师和我两人。市区每条大街小巷都留下我们的脚印,回到家身力疲倦但总很开心,将当天速写的作品逐-铺在地面上,老师为了鼓励我努力写生,在我每张速写都题上“真如速写,文西题。。。。”,多达百余张。老师一生画了两万多张速写,对每处建筑、每条街巷充满了深厚感情, 他为了描写陕北的风土人情,陕北人民特有的个性和气质,先后去了陕北六十多次。
1992年与老师在澳洲海岸写生(图)
在某个晴天,我驱车带老师到郊区。老师对澳洲海岸的景色很赞叹。这里空气纯净,清爽怡神。蓝蓝的天、翻涌的海浪、飞翔的海鸥、沙滩-大片的金色都在刘老的彩笔下变幻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最远的地方是我驾车到早期淘金巴拉特市(Bararat)和菲苙岛(Phillip Island)等地方写生。海涛、山巅,企鹅、海鸥、大嘴鸟…当夕阳斜照时,那岛上,海滩上,都己遍布老师和我的脚印。老师在艺术道路上的勤奋,令我终生赶随莫及,也让我从中领悟到一个艺术家踏上成功之路的艰辛,没有捷径,没有投机取巧。
1992年与刘文西老师一起在澳洲写生(图)
(责任编辑:王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