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妙手生花——闽贵传统刺绣展”福州三坊七巷开展

2016-04-30 16:55:53 苏兰婷 郭灵林

  今日上午,“妙手生花——闽贵传统刺绣展”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建省非遗博览苑拉开帷幕,展览时间延续至5月2日。

  本次展览由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别举办旨在通过挖掘两省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和刺绣技艺,展示丝路沿线省区灿烂的民族服饰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促进闽贵两省的非遗交流与合作。展览以闽贵两省传统刺绣为主线,通过现场制作和展演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贵州苗族刺绣、福建畲族刺绣、闽绣、漳绣精湛的制作技艺,穿插畲族服饰、惠安女服饰、畲族山歌、漳州木偶戏表演,让市民直观地感受闽贵传统服饰中的审美文化及人文内涵。

  开幕式上,主办方特别准备了漳州木偶戏、畲族山歌、苗族服饰、惠女服饰的现场表演,为观众重现了传统刺绣在生活中的运用。

  漳州布袋源于晋,成型于唐宋,兴于明,主要有“福春”、“福兴”和“牡丹亭”三个流派。布袋木偶是用五指操纵木偶进行的表演,既能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表现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是一种具有高超技艺、精美造型和独特风格的木偶剧种。经典剧目有《大名府》《虞姬别》《雷万春打虎》等。2006年漳州市木偶剧团的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漳州木偶戏人偶身上的服饰就是用漳绣制作技艺制作而成。

  苗族服饰在苗语中被成为“呕欠”,寓意为“银衣”,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2006年经由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女服饰通常头批花头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湖蓝色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惠安女子的特色服饰在汉族女子服饰中独树一帜,2006年经由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畲族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与音乐的传承主要靠畲族民歌来记载与传承。畲族人民热爱唱歌,赋予民歌以“歌言”的独特称谓,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畲族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民歌方式。而“双音”是畲族人擅长的二声部重唱的唱法,又称“双条落”。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民族特色。2008年,畲族服饰经由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郭灵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