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家陈淑娟:陶瓷绘画语言内在之纯性
2016-05-06 08:53:39 未知
传统陶瓷画论称陶瓷艺术为“艺之余也”或“瓷之极也”,“余”也好,“极”也罢,都是在强调中国文化修养是绘画艺术根基之所在。当代陶瓷绘画创作要以文化修养作为其有力的支撑,使陶瓷绘画真正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目前画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感悟与绘画艺术语言的纯性不够。作品精神境界不够高尚,画家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普遍缺失。形成陶瓷绘画艺术的“贫血”现象。
纯性不够不仅针对陶瓷绘画作品本身的质量而言,而且还是针对陶瓷绘画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理念而言。作品的思想性与精神性是艺术家追求艺术的结果。也是艺术家涵养与心态的流露。如果一个画家不用心去体验生活,那么他的作品本身就可能是苍白无力的、庸俗乏味的。对艺术家而言,生活的体验与绘画语言的纯性应当是坚定的信念与心灵感悟的结晶,是艺术家们身心感受到的生活的本质与艺术家们自身所具有的修养淋灌出的艺术灵性,这是画家的个性与灵魂传达出的信念的精神,是返璞归真以后的艺术质朴的表达,同时也是经过艺术提炼后达到人文的艺术境界。
对于生活和艺术,南宋学者陈善就曾经提出“出入法”,他说:“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在今天“入”与“出”仍是艺术家体验生活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画家对自己所描绘的生活与精神能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观察与思考,艺术创作之时,艺术家在组织其强烈的切身感受以产生作品时,也必须超脱自己纯粹的切身经验,要保持距离,这样才能使人了解作品的心情。
敏锐、深刻的感觉应是艺术家的天性,而艺术家为了追求艺术精神的自由,就必须努力扩大感觉范围、用心体会更深刻的人生感悟与更广阔的对象世界发生联系,直到作品能表达出自己的理念。有一位哲人说:“我们若要拯救艺术的价值与地位,也只有证明艺术不是创造幻象以误入耳目,它反而是宇宙万物真相的阐明,人生意义的启示。”证明它所表现的正是世界真实的形象,然后艺术才有它的庄严,有它的伟大使命。由此可见,生活心态与创作心态的纯化,是创造绘画语言纯性的必要条件,诗人歌德说:“艺术要通过一个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整体不是在自然中能找到的,而是艺术家自己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之后的结果。”
陶瓷绘画语言的纯性,应当是画家心智加上本人燃烧的热情,观念与执着等在画面中的体现,是情感的表现与交流,艺术家创作的心态也是创造绘画纯性的重要因素,画家的情感只有熔铸在对客观事物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之中,才能给观者提供富于感性的、具有美的艺术特征形象,从而引发观者的情感活动,画家的情感只有将始终和抽象指导配合下的心态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自己的艺术成果呈现给观者,实现自己情感的信念表现与交流,而在具体的绘画画面处理过程中,为了实现绘画语言的纯性与价值,画家通过陶瓷特殊的工艺技术、色彩、构图、虚实、气韵、笔融等表现其中的情境与意境,这种艺术完美是取决于画家对陶瓷特殊材质与陶瓷特殊工艺,作者的心态及艺术感悟的把握程度。
因此,陶瓷绘画语言的艺术效果与纯性而言,对陶瓷特殊材质和工艺技术没有深刻理解,对生活态度没有坚定信念,仅靠以一洼浅水、一泓清泉、听风看雨、喝茶臆造出来的作品,就像没有源头的水是不可能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的,艺术家只有对陶瓷特殊语言、及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有着虔诚的献身精神,从人生与生活的体验中发现艺术真理的价值。才能创造出感动的艺术,陶瓷绘画的纯性,不但取决于画家的艺术品味,而且还得益于画家超凡脱俗的心境,那种媚俗、躁动、功利与无病呻吟之作,作品总缺少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在于作品的朴实与生动,还在于画家情动于衷的情感投入。一种超脱自然的心态以及对作品、对观者的忠诚,应该是一种自由、宁静、超俗与独立的精神。不为什么目的,不凭什么手段。来自灵魂的净化和一种来自于大自然与人生与天地心灵贯通的默契,应当是艺术家的理想与情感信念发展进化的一种艺术品。
传统陶瓷艺术体现了优美的民族精神,那么现代陶瓷艺术体现人文的自由精神。陶瓷绘画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有机一环,由于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底气,现在不少艺术家的所谓“创新”往往行之不远,热闹一时后,便复日沉寂,我们应该深思这其中的缘故,艺术家们只有将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融入到作品中,才能可能表现出绘画语言的内在纯性。
(责任编辑:常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