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郑爽“我爱阳光与花朵”诗情入 画美化生活

2016-05-06 09:35:28 杨逸

《白色的罂粟》 1983年 版画 55×64cm

  4月29日,“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展出版画家郑爽的版画、水彩作品约130件。展览以版画家郑爽自述的形式铺开,融入诗歌、生活点滴的细述及其艺术感悟,将她的艺术人生娓娓道来。

  著名版画家郑爽1936年生于长春,出身名门之后,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甥女。1962年,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后,在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长达半个多世纪,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版画家。郑爽的作品取材于身边的人和物,构图简约大气,造型洗练,意象单纯,日常之物在她的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映射出画家精神深处对阳光与万物的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值得一提的是,郑爽在开幕式现场宣布向广东美术馆捐赠145件作品。据悉,这也是郑爽的唯一一套作品。本次展览对郑爽半个世纪以来的创作历程进行了怎样的梳理?本次捐赠背后又包含着画家对艺术与人生怎样的思考?南方日报记者就此对郑爽进行了独家专访。

  谈捐赠 艺术家的创作不只是满足自我

  记者:在您的作品展开幕式上,您把145件作品捐赠给广东美术馆,此举背后出于怎样的考虑?

  郑爽:这145件作品是我的全套作品,也是我手头唯一一套完整的作品。之所以选择捐给广东美术馆,是因为我和汤小铭、林墉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一起倡议成立广东美术馆。我本人也将广东美术馆“视若己出”,觉得这里特别亲近。广东美术馆能成长为全国最好的美术馆之一,这一点让我十分自豪。

  至于捐赠本身的想法,这受到我的老师李桦先生与古元先生的影响:李桦把作品全部捐给中央美术学院,古元把作品全部捐给了家乡的古元美术馆。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好,有利于作品的完整保存和传播。我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以后会散掉,毕竟我们的子孙不一定都学美术,万一经济困难,他们就有可能会把作品逐渐卖掉。

  记者:对捐赠出去的这部分作品,您希望日后如何进行展览或研究?

  郑爽:这次捐赠出去的作品,不少都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代表作,如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绣球花》《黑牡丹白牡丹》,90年代创作的《后院》《都是好猫》,等等。《绣球花》获得了法国“春季沙龙展”金奖,《黑牡丹白牡丹》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我认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除了满足自己的心愿以外,总是希望有观众来共享。版画是“复数艺术”。其实,这套作品捐赠出去后,我手头还有一些作品,但已经不完整了。当然,我也有作品在社会上流传,我也会将作品卖给喜欢它的人,毕竟,市场也代表着人们对我艺术创作的一种认可。至于捐赠,我希望这些作品能找到一个好归宿,能得到专业的保管和研究。

  谈生活 有了对生活的感受,才会去创作作品

  记者:本次展览的名称是“我爱阳光与花朵”。您以往的画展也多次以“阳光”为主题。您为何对这一主题情有独钟?您的家庭生活对艺术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郑爽:确实如此,我的作品展多次以阳光为主题。《我爱阳光与花朵》也是我一幅作品的题目。我喜欢向上的、温暖的、美好的事物和生活。这与我小时候的家庭氛围很有关系。我的父亲虽然不是画家,是学建筑的,也会画画。我现在卧室里还挂着他为我姐姐画的肖像。过去,我们很长时间都没有上学,画画就成为我们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后来,我的作品在少年宫获奖,虽然当时家庭处境十分困难,获奖的经历却激励我继续创作下去。

  记者:漫画家廖冰兄曾说:郑爽作品无不洋溢着诗情,看她的画有如读诗。我们在展场观察到,您的许多画作都配有诗歌。您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诗与画之间的关系?

  郑爽:我不算是诗人,但我喜欢诗歌,我尤其喜欢读泰戈尔的诗。泰戈尔的诗对我影响很大,他的诗不长,一般只有几句话,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一个环境。以前我也会写一些小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感受。我曾经把自己写的诗都整理到一个小本子中,后来丢失了,很遗憾。

  记者:您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日常事物,它们给您带来哪些灵感?您如何看待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郑爽:我画的大部分花草、猫,还有一些风景,都来源于我的日常生活。我家里的阳台种满了花花草草。而猫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现在一共养了6只猫,无论在家里还是校园,总能看到猫的身影。我们几个朋友也经常去喂猫。正因为对猫的熟悉,创作猫的题材便是信手拈来。

  在当代,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或许不那么紧密了。我们过去常常和学生一起下乡写生,再回来创作。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这一代人的艺术创作是很具象的:喜欢猫就画猫,喜欢花就画花;有了对生活的感受,才会去创作作品。

《红椅垫》 1994年 版画 54×45cm

《紫丁香花的回忆》1982年 版画 34×37cm

  谈艺术 艺术创作必须“有话要说”

  记者:您当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期间,受教于李桦、古元、黄永玉等名家,他们对您带来了哪些影响?

  郑爽:三位老师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古元先生对我影响最大,李桦先生的画比较理性,黄永玉先生非常聪明,也画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可能我的艺术兴趣与古元先生比较接近,受他的影响比较大。古元先生的画朴素、平实而抒情,作品也很贴近生活。

  记者: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历,您又有哪些体会?

  郑爽:会学习的学生,是不会去模仿老师的。当年在我们的同学中间,也有人模仿古元、李桦的作品,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这样就失去了艺术的意义,传达出来的不再是自己的感受了。老师教给学生的只是技法,而风格要靠自己去摸索,需要逐渐形成。

  艺术创作必须有个性。当然,能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并不容易。我在广州美术学院教书的时候,有的学生也学习我的作品。我说:你毕竟是你,模仿我或许是一种“捷径”,但这样不好。从事艺术创作必须“有话要说”,要通过最有表现力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说出来,而不应刻意去模仿某一个人的风格。尽管人们对我的作品喜闻乐见,我也不会刻意取悦于他们,我不过是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记者:能否介绍您目前的创作状态?您如何看待版画的前景?

  郑爽:一直以来,我的创作都是以版画为主,后来由于手指变形,也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版画也做得不多了,改而画了一些油画。我现在主要画的都是花、动物、风景,人物比较少,都是随性而为,没有想太多。

  现在好多人都去画油画、国画,版画有点不景气,水印木刻做得更少了。在广东,目前做得比较多的是丝网版画。这也是全国的普遍趋势。丝网版画是新事物,年轻人喜欢求新也很正常。而我坚持水印木刻,是因为水印木刻有色彩、有韵味,比较抒情。

  不过,某一个画种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退去,这也不足为奇,因为总会有新的技法出现。我认为,版画要不断发展,首先要有市场,有人喜欢,有人收藏,才能发展起来。有了社会需求,就必然有人去做。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