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星原:当代架上绘画不是炫技更不是演戏
2016-05-06 10:51:49 曹星原
当代架上绘画不但不衰不竭,相反有着卷土重来的势头。不要以为经过学前班、受过美院严格训练的人的好日子又来了;当代架上绘画看的不是技巧炫耀和展示,而是靠以精湛的手法描绘出自己独特的、发自心灵的娓娓言谈。(笔者注:精湛不是精细、也不是精确)。
得到这个体会是因为这两天参与了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课程的第一天结束后,大家感慨很多。特别重要的是参加这一培训项目的都不是普通的学员,而是各自在自己所从事的艺术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艺术家,并且很多学员自己也是来自各地的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教授、画院院长、享誉四方的画家。由于大家受到“东北表现性绘画”的激励,云集位于长春净月潭的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期待在这个由美术学院院长郭晓光教授作为领军人物的高端绘画人才培训活动中和高手云集的环境里能够相互切磋并最终超越自己已经取得了的艺术成就。
然而在第一天结束时几乎所有的画家都感到一种莫名的沮丧和怅然:怎么找不到感觉呢?平时自己的作画环境已然彻底改变,又回到如同艺考般的大教室,教室里鳞次栉比地排满画架、调色板和横贯教室正中的模特台。一切都是熟悉而又陌生。通过师生见面会、通过每个辅导教员的陈述与宣言、也通过我的学术讲座大家认明这次的艺术研讨方向是寻找能够贴切而真实表现自己生活和艺术体悟的语言,然而一拿起画笔,所有的想法和萌动在心中的构思都渐渐淡化。与此同时,无论是勾画轮廓、经营画面构图、或是挑起第一笔颜料,所有期冀突破自我以往习惯的思绪在瞬间消失在习惯性的作画规律中。
模特儿休息的时辰到了,大家不由自主地游走于巨大的教室之中观摩其他画家笔下的结果。无一例外,每一个画家都遭遇到一个纠结:如何超越自己。最令人沮丧的是教室里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着名大师的笔痕色意:如何画得不像时下影响甚广的风格与流派的视觉效果、如何找到自己的感受。本周辅导教员、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宫立龙先生一再耐心地给学员们解说:我们这个班所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对自己的作画习惯的改变。
作为这一活动的学术主持,我不得不从一个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眼前的景象和架上的作品的绘制。首当其冲的是,这个培训班的目标要明确。近些年来,国内对发源于德国的表现主义情有独钟。通过我对国内各种油画流派和实践的了解,在开学典礼后的讲座中得出了一个新的总结:无论是具象、抽象或是表现性的以绘画手段描述对象,最根本的是如何将这些艺术思维提到富有现代性的自我表述。我们特别能够借鉴德国表现主义精神的部分是那源于尼采的虚无思想并通过海德格尔的重建而为的“柏拉图主义的倒转”。这一倒转将社会批判、异化、陌生化、内心揭示以往通过写实的手法对现实的描绘的本身倒转为只描绘了现实的表面现象,而表现性绘画则追求的是透过表面看到的生活实质。因此在21世纪上半叶重述表现性在绘画中的重要性的目的是达到对当下生活实质体验的表现、而不再局限在对五光十色的生活花絮的表面现象的表现。因此这次培训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来自艺术家而非客观对象的艺术创作与价值判断的新标准。
经过几个小时在教室的实地观察、也经过对拍下来的照片的琢磨,我看到了三个问题,谨放置在第一篇手记中以资记录:
第一个问题:
作为相当有成就的画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使自己静下心思深入探寻自己对绘画对象的感受;相反,由于大量高手聚集在一起、艺术的本身也包含着技艺的表现、因此炫耀技巧的潜意识完全不受理性控制地喷涌而出。画面上种种挥洒、各色涂抹,显示出成熟艺术家的标志。有些作品甚至刻意强调出对画面的成熟经营和造型的稔熟与近乎程式的多年积累下的作画经验。
然而,这个培训班培训的不是技巧的进一步完善、这个训练班的学员的要求之一是已经具备相当功底的绘画技艺与造型能力。大家的关注力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技艺的进一步熟练与完善。
第二个问题:
由于这个训练班的主旨是每一个画家基于自己的感受与艺术经验通过这个培训机会与众多同仁一起在探索“东北表现性油画”的共性之外寻找出各自的表现语言,所以不少画家在画面上不由自主地将“表现”性诠释为大笔触的挥洒、大色块的铺陈。过于炫耀所谓观念性理解的表现性而不是从内心深处找到自己面对这个环境的感受并将这个感受表现出来,因此造成了一些作品流于夸张或漫画化“表现”这个概念。因此放眼望去,满目漂亮潇洒、有力劲霸的笔触,而不是眼前和目下环境与状态的体验的表述。
第三个问题:
由于是第一天在这个环境中作画、大家难免在炫耀技巧和炫耀“表现性”的同时发现画面最后陷入了以往的训练成规——怎么才能突破自己找到不同于自己以往的语言啊!
面对种种现象,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画得太好了!而且是在一种自己形成的模式下作画。如果想突破自己已经形成的模式对自己的束缚,其难度之大远远超过平常的想象。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手段的训练,长期的艺术手段的训练使人们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记忆之深刻到几乎成为第二本能才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因此成熟的艺术家若想在短时间内忘记自己的作画习性、比让左撇子改用右手还难。通过一天的观察,我想给培训班的画家们提出三个建议:
1.观察体悟:尽管你在模特的摆放中看到了以往课堂训练的组合的感觉、也要设法在这熟悉中找出令你感到欣喜而新鲜感受,并以这个新鲜的感受强势压抑住习惯性作画的手法、强迫自己抓住并表现这一新鲜感受。
2.试错:不要怕画坏,尝试不同的、不熟悉的表现手法以便更为生动地捕捉住自己的感悟。只有勇于试错、才能突破自己对自己的束缚。
3.艺术表现上自我的瞬间突破几乎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逐步修正与改变。这个改变过程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而另一些人则可在短时间内获取表现手法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我看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技巧不是艺术;当代架上绘画的看点是每个艺术家找到自己不同于众的心灵的娓娓而谈使世人感动。
(曹星原,朱乃正美术馆馆长、青海美术馆副馆长)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