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调和乐也——Harmony国际当代艺术展亮相天津美术馆 来自东西方的“求同存异”
2016-05-08 11:05:51 段维佳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5月6日下午,由天津市美术馆、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天津美术学院主办的“调和乐也——Harmony”国际当代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是2013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边界” 和2015年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超越边界”展之后的又一国际艺术家交流展。此次展览汇集了40位东西方艺术家,不同的国籍、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背景构建了一场关于艺术的碰撞,也为观众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欣赏当代艺术。
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刘建国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开幕式现场
此次开幕式由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刘建国主持,策展人张利语与唐梦分别就此次的展览中西方艺术家进行了介绍。此次展览筹划了两年多的时间,通过多方的努力和协助才得以呈现,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在致词中说:“作为美术馆把大家请到这里来,第一是推荐好展览,第二是展示天津文化中心的精神风貌,期待与更多的西方艺术家合作。同时,对本地美术馆体系的认知与生态研究作出一点贡献。”
策展人张利语介绍中方艺术家
策展人唐梦介绍外方艺术家
从左到右依次为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刘建国、策展人唐梦、张利语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有:安妮·萨珍奈特(Anne Sugnet)、艾伦·史莲斯(Ellen Schillace)、丹纳·潘尼(Don Penny)、赫华德·欧瑞斯基(Howard Oransky)、莉兹·达德森(Liz Dodson)、吉姆斯·布瑞纳(James Brenner)、马克·史密斯(Marc Schmitz)、汤姆·雷恩(Tom Lane)、玛讷丽·阿珍妮(Maneli Aygani)、杰瑞德·普莱尔(Gerald Pryor)、吉姆斯·瑞摩(James Rammer)、珊娜·卡普露(Shana Kaplow)透碧·塞顿(Toby Sisson)、陈文波、 邓国源、 范勃、 方力钧、 高惠君、 孔千、 李津、 李伟、 李志强、 莫毅、 朴雄珪(韩国)、 祁志龙、 曲健雄、 刘秀鸣(奥地利)、 唐梦(美国)、 孙毅、 王劲松、 翁奋、 萧昱、 阎秉会、 杨茂源、 杨少斌、 伊德尔、 尹一权(韩国)、 张利语、 张鉴墙、 左小祖咒。
展览入口处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名称出自荀子所说:“恭敬,礼也;调和,乐也。”《礼记•乐记》也写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乐结合,也体现了儒家中庸和谐的精神,礼用来区分等级,烘托管理者的权威;而乐用来沟通上下级,制造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儒家认为统治者自己欣赏音乐就起不到音乐的目的,要“与民同乐”才行。
“调和,乐也”是和谐词义的来源。从语言的本身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策展人唐梦看来:“西方文化中的和谐词义是求异,我们和谐的词义是求同,东方的‘同’是试图在各个等级之间建立桥梁的理想。西方的‘异’是通过容忍和宽容进而达到理想的境界。”
展览现场
“因为我有东西方文化的背景,所以我对事物可以看到好几个面。比如在中国文化当中和谐意为大家往一个地方凑,就像荀子所说的与民同乐,齐乐共融。但是对西方来讲,和谐是不一样的,也是与音乐有关,但它是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这样凑在一起才好听。所以巨大的差异造成了意识形态、思想上的影响。对中西方文化我都有所了解,所以我也一直致力于向我的母文化介绍真正西方艺术是什么样的状态,做到真正的交流。”策展人唐梦进一步补充道。
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天津美院教授郭雅希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后现代艺术的内涵发生了新的转换。随着“冷战”的结束、德国的统一、苏联的解体、欧洲货币的统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网络、微信通讯的极大普及,世界已变成了“地球村”,中国人也变成了国际公民,由此,跨越国界、彼此尊重、平等、真诚地对话不但成为可能,而且变得日益频繁。以“和谐”命名,包括美国、德国、奥地利、韩国、伊朗和中国不同国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当代艺术展,即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超越边界”艺术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支撑人类文明的支点主要有三个:一是艺术,艺术是人类文明敏锐的触角,是感知世界、超越陈规束缚,在自由创造的表现;二是科学,科学是人类文明的坚实基础,是改变世界、超越陈规束缚,在功能上的理性创造的表现;三是宗教,宗教是人类文明升华的境界,是超越世俗、超越功利、超越现实世界在精神上的终极追问。“和谐·国际当代艺术展”代表着这个时代文明的触角,即多元、多极、民主、普世的价值取向和超越陈规的心灵独白。郭雅希在画册中写到。
艺术与公共空间 研讨会现场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的艺术运动:如以鲍伊斯,白南準和小野洋子为代表的激流派,以安迪沃霍尔和贾斯波约翰斯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受东方文化影响的极简主义,被杜尚所启发兴起于六十年代的观念艺术运动等等,在这些运动的影响下每一件作品都包涵着哲学问题。从那时起艺术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艺术品似乎也不再需要多少特殊技能才能被制作,似乎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品了,只要能够援引某个理论对它作为艺术的地位予以解释即可。
James Brenner、Liz Dodson 恢复平衡ll 雕塑影像装置、玻璃、铜
左小祖咒 富贵猪 雕塑
刘秀鸣 无终止的华尔兹 油色麻布 2013
James Rammer 残迹 静止的交流 数码透明片
张利语 2007-2016 硬币 泰国米
这样人们并不能通过观看某物来分别艺术品或不是艺术品。人们无法通过观看来分别某物是否具有意义或它具有的意义是什么。例如德国艺术家鲍伊斯的很多作品就很难通过观看来了解其作品的意图。二次大战以来,西方艺术世界越来越由文化资本的拥有者和商业精英来把持,形成过度强调作品背后的意义而轻视了艺术作品本身技法的现状。阿瑟.C.丹托曾说:“今天无论如何与世界相隔离,艺术世界都是一个单一的巨大的共同体。也许这是因为意义的存在定义了艺术。而意义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它们被体现在超越了在其它方面把我们分开的语言的对象中。”
Anne Sugnet 幻/幻灭/幻与幻灭 3-D墙面装置、混合媒体
唐梦 调和乐也 数字静止影像和声音装置
80、90年代,刚刚开始有机会接触西方思潮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带有很强的符号性,这些符号大多与社会,历史的特殊记忆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中国艺术家逐渐抛离了个体化的身份,创作展现了更为宏观的视角。过去30年里,中国艺术家开始大量地出现在国际艺术活动中,这似乎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已经完全的融入到西方极端多元的“后历史”时期了。但是这种表面的“多元“其实掩盖了以西方文化中心论为基础的艺术世界的现状,即”单一的共同体“的现状。当代艺术世界的话语权其实是掌握在文化资本的拥有者和商业精英的手中。到底“因为意义的存在定义了艺术“这种观念能持续多久呢?在这种思潮主宰下对艺术本身的发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对它的检验和定论还需要时间。
李伟 绝对化因果 木、石膏、漆等
邓国源 在花园2011.V.NO 1纸上水墨
孔千 风景系列 布面油画
真正好的艺术作品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历史沉淀,当代艺术即使从一次大战的达达主义到现在也不过100年。艺术家才是艺术历史的真正书写者,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是对艺术世界的描述者。面对今天,艺术家不应该完全被现存的艺术观念和体制所左右,应该超越观念的禁锢,超越自我,不受市场影响,真正达到创作的自由,毕竟艺术家才是艺术世界的原动力。只有艺术家们能真正保持个性,才能创造一个平等,多元的和谐艺术世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5日。
杨茂源 2007年的24天 艺术微喷
方力钧 2013-2015 版画
翁奋 为什么 装置、树根
李津 中国老人图 纸本水墨
Howard Oransky 时间的自然测量 纸、水性材料
Marc Schmitz 无题 布面油画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