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展评:贾斯汀-保尔肖像画的同情心和冒险精神

2016-05-10 17:04:15 撰文/大卫·帕格尔 编辑/郭飞鸰

▲深度信念网络  布面油画   213.4×182.9cm    2015

  贾斯汀·保尔肖像画中的人物有着怪异的外形。这位洛城画家笔下每一幅变异的人像都让弗兰肯斯坦博士创造出的科学怪人显得友善和可爱。科学怪人无名无姓,肢体取自墓地,器官偷于停尸房——但和保尔的人物相比,他就是个体型庞大、动作迟缓的卡通怪物,对于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来说,它或许是个噩梦,却吓不着我们这些成年人。毕竟,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梦魇般的新闻事件随处可见,成年人已经学会了见怪不怪。那位十九世纪的科学家为延长生命而冒险做实验并造成灾难,这样的故事只显得有点离奇,有点伤感——却谈不上可爱,全无当年21岁的玛丽·雪莱(1797-1851)创作《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时的毛骨悚然、惊心动魄、古怪难懂。为手头上没有维基百科的读者们解释一下,“普罗米修斯”的意思是“先知先觉”。他是希腊神话中的神灵,用粘土造人,是人类最大的恩人,他还从奥林匹斯山上盗下火种送给人类,妒火中烧的宙斯将他锁在一块巨石上,白日里秃鹫啄食他的肝脏,黑夜里他的肝脏又重新愈合,这样的折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

▲纯粹的不纯粹  布面油画   213.4x182.9cm    2015

  普罗米修斯和弗兰肯斯坦两个故事的连接点在于同情心和冒险精神,以及二者缺失所带来的后果。这样的情感和行为也是保尔艺术创作的动力,他在古典神话和哥特式小说中挖掘宝藏,把过去当下的复杂心理和道德暧昧统统带入一个即时数字通信主导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好莱坞电影的烟火特效施展淫威,想象力光芒不再,无力对周遭环境产生任何影响;领悟力也迟钝无力,无法在混沌中寻得意义。这两种技术貌似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扭曲,这也成为保尔艺术创作的切入点:保尔所有作品的终极指向是对人类身份本质的探究,以及在寻找本真的过程中,想象力发挥何种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带领我们一路追寻下去,也许不至于可以绕开万劫不复之境,但至少可以清楚所“去”为何。

▲规避  布面油画   213.4×182.9cm    2012

  肖像画中的人物可能面容怪异,但他们和我们并无不同——都是差不多的普通人,科学技术赋予他们超出想象的力量,但同时也让他们更难以承受技术的隐患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后果。年龄、种族、性别,抑或是名气、丑行和新闻价值,这些标签对于保尔的模特儿统统失效。在这里,匿名性抹去了所有的个人特点,赋予观众们最大的空间,让他们竭尽其所能去解读画中人物:要绞尽脑汁,要依赖过往中可以拾取的点滴经验,还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艺术家并未提供现成的答案。

▲人间如天堂  布面油画  182.9×152.4cm    2015

  这是一个挑战。直视保尔作品中的巨型面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撕裂的身体、切开的肌肉和剥落的皮肤只是开胃菜。甚者是神经系统暴露在外,泪腺毫无遮掩,眼皮被切除掉,瞳孔被放大,耳朵被重新构造,鼻孔朝外翻,嘴唇拉伸到界限外,舌头变成双,还有更多更多。保尔呈现出的感官盛宴如此逼真,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一份在剧烈跳动、猛烈冲击、不断颤动的痛苦。作品直击观众的感官,对人体最敏感的感觉器官发起冲击,逼迫观众承受其痛苦的尖嚎。和其他所有绘画相似的是,这份痛苦的载体保持一种纯粹又轰动的沉默。这样的沉默与爱德华·蒙克(1863-1944)那幅经典作品《呐喊》中的听觉力量遥相呼应。《呐喊》创作于1893年,第四版完成于1910年,画中畸形的人物用手捂住耳朵,向观众直奔而来,变形的身体和扭曲的五官有效地传递出现代生活无言的悲惨,也表明人类无法彻底屏蔽内心呐喊的绝望。此外还有模糊不清的局部、神秘莫测的细节以及难以界定的场景,蒙克用这件小幅作品开启了通向宏大思想的通道。世间对生存的畏惧,伴随着那消磨意志的绝望,扑面而来——挥之不去。

▲储备资源  布面油画   152.4×121.9cm    2015

  保尔的作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若要感受作品的气场以及作品对心灵的冲击,不妨想象一下:一名外科整形医生正在给病人的鼻子、面容和下巴做整形手术,手术还没做完,病人突然改变了主意,起身直接离开手术室,走进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要求艺术家给他/她作一幅肖像画。这般联想能够还原保尔的画中人所遭受的那些可怕甚至煎熬的异变,同时也能见证他们平静而端庄的举止,这让人着迷不已却又烦躁不安,因为在画中人身上,观众凭肉眼并未看到一丁点儿痛苦,而实际上他们必然正在感受痛苦。

▲碰撞的时刻  布面油画   335.3×274.3cm    2013

  乍一看,仿佛这些人物的平静只是出于被注射了大剂量的工业级麻醉药或用于大型动物的镇定药。这让人想到汉尼拔·赖克特医生用来路不正的药物调配的魔鬼鸡尾酒,只为了满足他自己邪恶的受虐心。保尔的画中人看上去神志清醒,既没有因阻断知觉的药物而麻木,也并非对自己被分解得不成人形的面容一无所知。荒谬的场景让这批作品看上去愈发古怪,邪恶的写实主义并不局限于世界的面貌,也不被理性的枷锁所束缚。相反,保尔用巨幅肖像画来探索一块备受热议的领地,在这里,梦想和梦魇经常从事着卑鄙的勾当;同时保尔通过展现隐匿于日常生活之下的存在,将无意识和下意识的现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痛苦和冷静,丑陋和寻常,恐惧和柔和,两两相撞又相辅相成,赋予作品力量和意义。它摆下阵势,惨绝人寰和怜悯慈悲在此展开激烈的决战。这样的作品如同有毒的香水般诱人,保尔使用娴熟的艺术技巧把这种感受从观众的意识中释放出来——至少是那一小拨敢于直面绘画内涵的人:绘画就是镜子,揭示大多数人不愿看见的现实。

▲存在论的卫生(局部)布面油画      2015

  这样的画面并不赏心悦目。关乎整形手术的想象只是冰山一角,海面下还隐藏着各种倒胃口的异变,从基因突变、迷幻(精神错乱、药物致幻或其他原因)、畸形(性质尤其复杂)到让人语无伦次、头晕目眩、摇摇欲坠的醉迷状态,不止如此,各种让人脑洞大开的甚者比比皆是。保尔的肖像画并未把观众推到远处,置身事外地观察这个古怪的作品秀,这使作品充满了力量。自从新闻报道变得没日没夜娱乐化后,观众就被抛到了远处。大手笔的政治也如此,政坛上各位重量级选手的信服力每况愈下,他们展现的种种娱乐性倒是远胜于以他们为原型来戏弄他们的喜剧片。相比之下,保尔的绘画作品给人切身的感受,观众对画中人物的际遇感同身受——这种感受在胸口呼之欲出,亦在本能深处辗转反侧。这些没有任何身份特征的肖像画以令人恐惧的形式记录下人们每天拼命挣扎时那种令人作呕的感觉,它们鼓励人们坚持挣扎下去,特别是当一切摧枯拉朽的内外力把我们逼得几近崩溃的那一刻。不断挣扎,坚持下去,这是保尔进行艺术创作的全部意义所在。在这个心灵和灵魂几近被人遗弃的世界,保尔彰显的深意成为作品赖以生存的中枢:在同情心和冒险精神呐喊着寻求关注的临界点,一切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全能的神  布面油画   152.4×121.9cm    2012

  普罗米修斯自掘坟墓的行为出于类似的怜悯之情,而这种情感联系的缺失又让弗兰肯斯坦博士、他创造的科学怪人和几乎所有与他们不期而遇的人陷入悲剧、痛苦和死亡。保尔的绘画把古希腊神话和哥特式小说的结局并置,让观众自己去探索,看一切如何相融共生,如何分崩离析。

▲深度信念网络  布面油画   213.4×182.9cm    2015

  艺术不是通过还原我们的面貌来表现我们,这份信念是保尔创作肖像作品的初心,也是这些作品的主要力量源泉。忠于外表绝非艺术的目标。这个老套的说法促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所谓的再现的危机,至今仍困扰着很多与身份相关的作品。然而,保尔坚持认为艺术在表现人物方面就像一位律师:满足我们的利益,全力以赴地保护我们,抵御敌人的侵犯。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堡垒,艺术意志坚定,有时甚至不近人情,只为竭力完成己任。写实的描绘有时被搁置一边。在保尔的笔下,自我以更加开阔和柔韧的样貌呈现,它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与外界的一切紧密相连:机器和野兽,技术和情感,幻想和现实。怀疑、矛盾和困惑从中凸现出来。然而没有了它们,一切可能性都将化为泡影。保尔描绘的是未来,以及在通往未来之路上那愈发强烈的痛苦。

  -------------------------------------------

  注:【画廊大视野】“眼镜蛇画派和它的遗产”选自《画廊》杂志2015年12月刊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