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邬建安近作展:“万物”的整体与个体

2016-05-13 08:44:08 陈敏

  【编者按】“我试图借助当代艺术热衷的激进与锋利的美学经验,唤醒中国传统艺术中蕴藏的智慧与感性能量,使古老的精神返老还童,年轻起来。”作为一位拥有独特创造力又富于思辨能力的艺术家,邬建安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催生了其个人风格的演进。2016年5月14日,“万物”邬建安近作展将在北京前波画廊开幕。此次展览中,邬建安将通过四组核心作品和若干的小作品,分别构建对于“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思考,也尝试突破惯用的造型媒介和风格的限制。

 

“万物”邬建安近作展海报

  【看点一:关于“整体与个体”的最新艺术思考和实验成果】

  本次展览是前波画廊在北京和纽约为他举办的第五次个人展览。邬建安的展览常常是一套很好玩的作品,他要讲故事,而不是用孤立的几件作品进行拼凑。而这次展览的主题则源于德国美术史学家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对于邬建安来说,雷德侯的论述与自己近段时间的思考方向和创作方式有着相当的相关性,即对“局部和整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他希望通过当代艺术反映它的本质。

  【看点二:传统剪纸工艺的新高潮】

  “剪纸”是邬建安经常运用的媒介。这些又数以千计的形象组成的层次丰富的、大尺幅装置艺术作品,将“剪纸”提升到新的高度。从风格怪诞的剪纸作品《寻影初记》,到大型皮镂作品《九重天》,再到解构传统的“化生:《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邬建安运用传统民间剪纸、皮影雕镂、夹宣镂刻等方法建构出一个充满怪诞志异色彩的图像世界。

  本次展览的新作《万物》是用上万个浸蜡镂空剪纸组成的“三联画”,“万物”一名暗示其尺度庞大。在“整体与个体”的主题表现中,每一个剪纸的“个体”都清晰可辨,画面中若隐若现出一些人体部位、骷髅、鸟、鱼等形象,但组构成的“整体”却像是一团混沌的烟雾。这种表现形式可以说是邬建安创作理念上的一次突破,当他创作染色剪纸立体拼贴的语言的初期,邬建安一直尝试将它们组合成一种有着明确轮廓的具象造型,比如《三千年笑脸》、《<白蛇传>新解》等,而这次却选择模糊整体,使细节的跃动隐藏于模糊的主体之下。

 

《万物》局部

 

《万物》局部

 

《万物》中的剪纸未浸蜡前

  《万物》中的剪纸同样运用了邬建安惯用的材质——蜡,这让观众们体会到艺术家继续密集手工劳动的决心。蜡是一种古老的彩色绘画材料,在埃及的古代绘画中就有用彩蜡来做成的肖像,而且蜡能隔绝空气,又不怕低温,能长时间保存。不过对于邬建安来说,更重要的是“它就是比较有趣,画着也比较好玩。”

  【看点三:探索“纸上水墨”的全新领域】

  在作品《五百笔》中,邬建安涉足到一个新的创作领域当中——纸上水墨。他先用毛笔在宣纸上皴擦勾画,形成某个特定的人物肖像,然后将每一幅肖像的笔划都一个个剪下来,再到一张新的白纸上进行重新拼组,形成一个新的、抽象的形象。每一个笔画都曾经是某个整体形象的组成单元,当它们从原先的位置上脱离出来,就变成了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在未来新的组合关系中扮演可能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角色。

《五百笔》局部

 

《五百笔》局部

 

《五百笔》局部

  【看点四:密集手工劳动创作的大型装置】

  邬建安的大部分作品制作繁复,体现出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是“以无意义的工作来建构有意义”,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剪纸作品中,还体现在他的大型装置作品上。

  作品《大骨架》中,邬建安用各种类型的抛光海螺组成了一具类人猿的骨架,处在核心位置的海螺都用金色的马克笔画上了人脸、动物、怪兽等形象,仿佛标记着海螺不同的身份和性格。同样,在“个体与整体”关系的体现中,当这些海螺作为骨架的构成单元存在时,这些图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近距离的观察才会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

 

《大骨架》局部,用金色的马克笔画出的猴脸。邬建安在实验了各种材料之后选择了金色的马克笔,正是由于它在质地和色泽上与海螺奇妙的相似性

 

《大骨架》创作手稿

 

《大骨架》局部

 

《大骨架》的大量海螺

  《浅山》是由一千五百块旧砖在展厅地面上组成的大型装置阵列。作品中的砖来自同一栋拆毁的建筑,重新以一种独立又不完全脱离关系的方式存在展厅中。它们的表面都经过手工切割形成深浅不一的沟痕,象征它们从最初的物质形态到建筑构件所经历过的改造。

 

《浅山》

  装置作品《恐龙》也由来自自然界的物质构成了特殊的组合关系。在作品中,整架蛇骨完全贴合在马鹿的鹿角上,鹿角仿佛成了蛇盘行的树枝,蛇骨又好似是鹿角上的茸毛,带来对它们的某种典型生命特征的联想。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创造出一种强大的可塑性,让个体和整体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恐龙》局部

 

《恐龙》局部

  【邬建安:“每个人都不太可能脱离传统”】

 

邬建安

  邬建安,1980年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

  作为一个善于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的青年艺术家,他的作品常出现剪纸、皮影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而他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所获得的成就,也是从传统技艺中汲取到的。“由于我在研究生的时候学的就是民间美术,所以,对古代中国相关的事物日益增长的兴趣并非出自中国古典书法和文人墨客的文化,而是通过剪纸、皮影戏、敦煌石窟、壁画、石雕等这些东西。”对于邬建安来说,即使这些手工永远有疏漏、不完美,不如机器来得那么准确,可是“这也是手工艺最感人的地方。”就像人总是跟失误在作斗争,永远想做得更好。他的作品中还充斥着神秘主义的气氛,邬建安认为这些因素源于儿时读过的很多神话故事,“这些故事留下的印象常常会跳出来影响我的情绪与判断,多次反复后,它们终于化为一个个饱含能量的核,根植在精神世界当中”。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万物”邬建安近作展

  开幕式:2016-05-14 15:00-18:00

  展期:2016-05-14 - 2016-07-03

  地点:北京前波画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红第一号D座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