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高洁清雅博古纹
2016-05-13 09:20:46 未知
清代康熙朝(1662年至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具有盛名。
康熙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图中这件清康熙青花博古纹香炉,口径22.6厘米,高11.5厘米。撇口,扁圆腹,下承三矮足,造型稳重大方,施釉匀净滋润,青花发色淡雅清新,腹部饰有鼎彝博古纹图,有序铺排,主次分明,是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中的一件精品。
所谓博古纹,是汉族瓷器装饰中一种典型的纹样,博古即古代器物,由《宣和博古图》一书得名。此书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始编于北宋大观初年(1107年),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年)之后。全书共30卷,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39件,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故而得名“博古”。
后来,“博古”的含义被加以引伸,凡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题材时,均称博古,在各种工艺品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寓意高洁清雅。古代瓷器上的博古图流行于明末至清代的景德镇窑瓷器上,特别是康熙朝瓷器上的博古图,有的用作主题纹饰,有的用作边饰,将博古图塑贴在器物上的也屡见不鲜。古典家具的诱人之处在于,其博古纹在家具的装饰中较为常见,除了其形制之外,那些或细碎或简洁的雕花文饰更能令观者留连。
(责任编辑:李亚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