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青年山水画家学术展之段志刚
2016-05-13 16:58:14 未知
段志刚,河南省开封市人,河南大学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华夏文化艺术国际交流学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2008年中国画《太平有象》参加中国首届线描艺术展,获优秀奖;2009年参加“水墨心境”河南优秀青年山水画名家作品联展,《鹤亭》等多幅作品展出;2010年中国画《晴川芳草》参加河南省美协教育艺委会美术作品提名展,获优秀奖;2011年参加“清夏清赏”扇画作品展,《蝶谷》等多幅作品展出;2012年中国画《鹿林》参加中国·河南·首届“知识产权书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获优秀奖;2013年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南省书画院“澄怀问道”作品联展,《惊蛰》等多幅作品展出;2014年作品《在北方》入选第十二届河南省美术作品展;2015年作品《青卞图》参加河南省高等教育艺术委员会作品展,获优秀奖;2016年作品《春云浩荡》等多幅作品参加“华夏书画艺术走进法国展”。
美术作品在《河南日报》、《美术报》、《飞白视觉》、《大河报》、《郑州晚报》、《汴梁晚报》等刊载。
《惊蛰》 68cmx 136cm 水墨纸本
《芒种》 68cmx136cm 水墨纸本
情在画外,状溢目前
——段志刚山水画新作赏析
我与志刚相识有年,在文学、艺术诸方面交流亦多。志刚率真勤勉,创作颇丰,于油画、版画、插图俱有涉猎,尤其是对中国画的研究,扎实且机变,作品中流露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可贵的探索精神。
以宣纸和水墨作为创作材料的中国山水画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经过历代画家的苦心经营可谓众法齐备。当代的画家如何能无愧时代,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画出自我,是任重而道远的课题。志刚从学画之始,就坚持对传统山水画进行系统的研究,于宋元名迹心摹手追。在遍识诸家的基础上,他更是醉心于清代画家王原祁的作品,王麓台生拙苍润的艺术风格为志刚所倾倒,他在一遍遍不倦怠的临习过程中,心往神驰,意与古会。
《处暑》 68cmx 136cm 水墨纸本
不薄今人爱古人,志刚在深入学习传统的同时,对当代画坛也时刻关注。信息时代快速更新的观念让人眼花缭乱,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流行画风和展览资讯,他从不会盲目的弃扬褒贬,而总是认真分析,取长补短。而且,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志刚广涉博取,对一切美的事物无不报以浓厚的兴趣,电影、文学、戏曲、动漫创作…… 等这些文化艺术形式不仅以各自的魅力侵润着这位年轻画家的艺术心灵,也慢慢的成为他绘画作品和艺术生命的一种养料。正是这种科学而真挚的治学精神,使得他的作品无论工拙,总能充满实验性和有计划的研究意味。
在他的近作中扑面而来的是浓丽的色彩和强烈的构成意味,这和他去岁创作的一系列线描作品大相径庭。同样是以山水画为母题,在线描作品中,丘壑繁复、树木攀连,各种异兽往来云烟之间,用笔如刀似刻,布景亦幻亦真,淋漓奇古的风味耐人琢磨。而反观其今夏所画的这批作品,人物,动物悄然隐没;山石和植被高度抽象提纯;亦有飞机,渡船、建筑等现代文明符号点缀画中;规则的几何形色块和大面积的水墨冲撞交融;不同材质颜料的肌理和摆脱地心引力的多重视点,初看之下与古人今人的作品均异其趣,仔细品味间,四季时令的变换,可居可游的场景,笔笔生发的意趣以及比德自况的情怀,又多有暗合古今佳构之处。
《霜降》 68cmx 136cm 水墨纸本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为秀”这样一个似乎矛盾的命题,一方面强调审美意象的生动可感,同时又希望“隐以复意为工”,避免思想感情用逻辑判断的形式直接表达。这里用来解读段志刚的作品别有意味。在这些作品中,暧昧与混搭、效仿与超越,亦古亦新、亦中亦西间是一种对山水家园的挣脱与皈依,一种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认同。志刚想通过画面力求表达其审美意象的多重情意,目前他进行的正是这样的积极探索,相信他在“隐”“秀”之间,会充满无限的创作可能。
文/李进超 天津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南开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 美学
《白露》 68cmx136cm 水墨纸本
《小寒》 68cmx136cm 水墨纸本
《塞尚还山》 68cmx 136cm 水墨纸本
《古意图》 68cmx 136cm 水墨纸本
(责任编辑:王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