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旭不仅仅是草圣
2016-05-16 09:21:00 未知
唐代近百首论书诗中,凡是歌咏或是提及张旭者,皆像上述诗句这样称颂其草书,誉其为草圣。如高适《醉后赠张旭》、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杜甫《饮中八仙歌》等等。事实上,张旭还是唐代楷书大家,并且在唐代楷书笔法的传承方面可谓枢纽式人物。
唐人卢携《临池妙诀》云: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旭之传法,盖多其人,若韩太傅滉、徐吏部浩、颜鲁公真卿、魏仲犀。又传蒋陆及从侄野奴二人。予所知者,又传清河崔邈,邈传褚长文、韩方明。徐吏部传之皇甫阅。
卢携为我们勾画出唐代楷书笔法传承的一条比较清晰的脉络,这条线索归结在张旭身上,使张旭成为一个极其关键的人物:上承初唐楷法,下启徐浩、颜真卿,进而通过徐、颜影响到晚唐书风。张旭所遗楷书《郎官石柱记》以及1992年河南洛阳出土的《严仁墓志》,颓然天放,精劲自然,均颇有虞体风采。韩方明《授笔要说》谓唐代楷书“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可见张旭虽号为“草圣”,其楷书亦端正谨严,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史传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似乎并无虚言。在唐代的书法革新中,张旭实得风气之先,继而颜真卿便在楷书行书的创作中把革新推向高潮,成为革新派的主帅。
其实除了上述这条古人反复强调的传承路线之外,唐代楷书笔法的传承还有另外一条线索,应当说在唐代楷书兴起、发展创变及至定型成熟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宋朱长文《墨池编》云:智永传虞世南,世南传欧阳询,欧阳询传张长史,长史传李阳冰,阳冰传徐浩,徐浩传颜真卿,真卿传邬彤,邬彤传韦玩,韦玩传崔邈。
此说虽然不合史实,欧阳询去世后三十余年张旭才出生,但是给我们透露的是这样的信息:欧阳询传与张旭笔法这中间或许隐含着另外一条传承线路。欧阳询笔法除了传于儿子欧阳通之外,其最重要的传承者便是褚遂良。褚遂良父褚亮与欧阳询相善,褚亮与欧阳询同在隋朝为官时,褚遂良年十六左右,正是志学之年,书风受到欧阳询的影响应所难免。
这样一来,这两条传承路线便一目了然:一是智永得羲献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世南传陆柬之,陆传子陆彦远,而陆彦远传之于外甥辈的张旭。另一条,二王书风、北派书法共同铸就欧阳询笔法,欧阳询传子欧阳通、褚遂良,褚遂良同时汲取虞世南笔法,传至张旭。在张旭身上,两条线路归结一处,终于迸发出积蓄已久的力量,经张旭传于徐浩、颜真卿,从而对晚唐五代以后书法产生广泛影响。
(责任编辑:李亚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