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可“梦-露”香港首展 藉一代美人剖析自我

2016-05-17 09:08:55 张岳悦

陈可

  从透视自己,到以“我”的角度来审视他人,若将“弗里达·一个女人”和“密林”个展视作陈可从“画自己”到“画他人”的转型之作,那目前在贝浩登(香港)画廊首次展出的最新作品“梦-露”系列则是她在观察之后,对自我更深刻的剖析——我看见你,也看见我自己。

  陈可生于四川省通江市,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取得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从四川到北京,她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包容的文化氛围,找到了一群和她一样赴北京圆梦的志同道合的“北漂”,也经历过地狱般的雾霾,“我藉用狄更斯的话来描述:这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坏的城市。我在北京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但雾霾时也可以清楚感觉到自己吸进去的每一口空气都是有毒的,想逃离的感觉在怀孕时最为强烈,终于等到雾霾过去,看到蓝天白云时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天堂。”她说。

  陈可的画展大多在北京,她曾于2013年首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中呈现个展“弗里达·一个女人”,而此次“梦-露”油画展则是她的香港画廊首展,她特别选择宝蓝色的背景墙,既古典又梦幻。她说自己并不在意展览的地点,也暂时没有为日后的展览做规划,她更想安静地继续创作“梦-露”系列,将内心画面更完整地表达出来。

  如梦似露

  “少女梦露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目光,纯真阳光,又有点退缩与羞涩,像阳光下的影子,有明与暗的两面,和她后来标志性的性感样子判若两人。”陈可与梦露缘起于一本摄影画册,被吸引后她又读了梦露的自传及查阅更多数据,最终将目光聚焦于“梦”与“露”:“梦是梦露的梦,是她、也是当时无数年轻女孩的美国梦、好莱坞梦,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造梦,来支撑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展览中的大幅绘画是对梦的呈现,描绘梦露的童年、少年、中年与暮年,不同时期的梦露有不同的梦,现实的风景在她的梦中、在画家的笔下被改造,以不合适的比例制造模型感,更类似一种记忆碎片的拼凑,是内心短暂美好的风景。她特别在这些梦境的油画中写上梦露自传中的句 子,进一步阐释她的心情,如在《1955.纽约-29岁》中,梦露说:“在好莱坞的夜晚,当我朝外眺望时,我常常会想:一定还有无数的女孩像我这样孤单地坐着,梦想着成为电影明星。但是我不担心她们的 威胁,因为我是最努力去梦想的人。”

  另一方面,“露”则代表真实,与梦的来源对立。“真实的人生,抵不过肉体与精神的脆弱,以及人处于特定时空中的局限。逐梦的快乐以及随之产生的乐观和活力,最后还是没办法消除不幸童年留下的阴影,悲剧性收尾似乎是一种宿命。她生于黑暗之中,内向而不安的阴暗面始终缠绕着她,她尽力展现自己光亮的一面,但她的内心深处的诺玛简的负面影响挥之不去。”展览中的小幅肖像是“露”的呈现,一个人外貌与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冰凉的现实,从这些碎片似的肖像中折射出来——如同画作《梦露在无名街道》中,精心打扮的梦露似乎刚参加完一场盛大的宴会,正独自走在黑暗的街道,一脸落寞。

《1955-纽约-29岁》2016

《梦露在无名街道》2016

大幅画作中的梦境是陈可想象中的样子

  返璞归真

  与之前的“密林”个展的多方面尝试不同,在“梦-露”系列的绘画语言上,陈可只用了最基本的素材——画布与颜料,减弱了以往作品中综合材料的痕迹。“一方面想减去不必要的干扰,贴合这个纪录片似的主题。另一方面也是我作为一个画家,对绘画语言持续性的兴趣研究。在绘画逐渐被加入太多‘佐料’的今天,反而促使我去找一些本源和朴素的东西,就像大鱼大肉吃得多了,也会怀念清粥小菜的美好。”她笑说。展览除展出11幅油画作品外,还有一个打开的木盒装置,一边画着梦露,一边则是画在镜面的陈可自己的样子,并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你,也看见我自己。她解释说:“这件作品是整个系列最后完成的,它也是我与梦露之间的连接物,是她使我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内心残缺。在这个系列的创作过程中,我曾一度无法自拔,有被梦露灵魂附体的感觉,在某些方面与她对人生、世界的感受和观点相契合,彷佛画的正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梦和面对的现实。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及时地将自己抽离出来,如果不这样做,可能画面上呈现的又是我之前作品中的那个小女孩,而不是梦露。”她又补充道:“‘梦’系列的创作难度更大,也更复杂,有些作品中的梦露不太像,我不在意这些,我想要的就是似像非像的感觉。”

  反性别标签

  陈可并不否认女性艺术家有着独特的敏锐度,但却反对以性别作为展览的遴选标准,“艺术家的特点应该是自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去刻意凸显。我其实反感将艺术家以性别分类归纳,譬如有些策展人办的一些女性艺术家主题展,参展的不乏优秀之作,但也有不够好的。”她曾说过,好的艺术家应该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代表着创作的独立和自由,无论是否有挚交好友,无论是否已为人妻、为人母,她都习惯将自己锁在画室内创作,隔绝一切的打扰。未来会将创作的目光转到自己的小孩身上吗?她回答说:“身边有些女画家会这样做,我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不会这样,但我不想单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而作画,而是要考虑他身上有没有可以触动我的点。”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顾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