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历代对麒麟形象的描述颇有出入

2016-05-17 15:38:13 未知

  麒麟,是古人心目中的“四灵”之一,被称为“仁兽”。但其形象在先秦极少出现,汉代以后才开始流行,并随时代而变化。早期似鹿体、马体、羊体,后来像狮像虎,宋以后逐渐走向龙形化。

  先秦文献将文王的子孙喻为仁厚的麒麟

  提起麒麟,人们就会想起“麒麟吐玉书”的传说,还会想起西汉的麒麟阁十一功臣、《水浒传》中绰号“玉麒麟”的卢俊义等人物。在中国吉祥文化史上,麒麟始终以美好的形象示人,并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吉祥内涵。

  世上真有麒麟吗?它的形象究竟是怎么样的?会不会是古人想象出来的神兽?史籍中关于麒麟的最早记载,见于《春秋》和《诗经》。《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载:“春,西狩获麟。”说的是鲁哀公率众在鲁国西境的大野(今山东巨野)泽地获得麒麟之事,但没记载麒麟的形象。

  《诗经・周南・麟之趾》道:“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意思是:麒麟的蹄不踢人,振奋有为的公子,你们真是麒麟啊!麒麟的额不撞人,振奋有为的公孙,你们真是麒麟啊!麒麟的角不触人,振奋有为的公族,你们真是麒麟啊!这首诗是把周文王的子孙后代比喻成麒麟,歌颂他们有麒麟般的美德。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可能见过麒麟,且公认麒麟有“仁厚”的习性,难怪《礼记・礼运》称麒麟为“四灵”(麟、凤、龟、龙)之一。从《诗经》的描述可知,麒麟为有角的动物,且性情温和,不会伤人。

  历代对麒麟形象的描述颇有出入

  汉代以后,才有了对麒麟形象的详细描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麒麟是麋身、牛尾、一角,麒为雄,麟为雌。麋就是麋鹿,又叫“四不像”,其特征是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汉代学者京房则认为麒麟是“麕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采(彩),腹下黄,高丈二”。麕即麇,指獐子,与鹿相似,没有角。京房的描述与《说文解字》略有不同,但更具体。三国时期的《广雅》认为麒麟是“狼头肉角”,并侧重于对麒麟习性的描述,书中说:“(麒麟)含仁怀义,音中钟吕,行步中规,折还中矩,游必择土,翔必有处,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文中有“翔”字,表明《广雅》的作者认为麒麟有翼,能飞翔。南北朝时期,《宋书·符瑞志》形容麒麟是“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与前人的描述大同小异。到了唐代,《毛诗孔疏》称:“麟,麏(古同‘麇’,指獐子)身,马足,牛尾,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又称:“(麒麟)背毛五彩,腹毛黄。”

  综合以上各种描述,可以看出麒麟的形象由麋身、牛尾、一角,逐渐变成麕身、狼项、牛尾、一角(角端有肉)、马蹄、有翼、背毛五彩、腹毛黄等。问题是这些作者谁都没见过麒麟,很多人怀疑这种形象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事实上,历代麒麟艺术品的形象与这些描述颇有出入,且不同时期的麒麟艺术形象也不一样。

  传说孔子出生和死亡都有麒麟现身

  先秦时期的艺术品,麒麟形象十分罕见,在玉器上没有出现过麒麟的造型和纹饰,青铜器中虽有麒麟尊,却不多见。出土于广西贺州的战国神兽尊,头上有双角,体粗壮而足似鹿,因外形似古代传说中的麒麟,也有人称之为麒麟尊。

  艺术品中麒麟形象的大量出现,是在汉代以后,这可能跟孔子与麒麟的特殊关系有关。传说孔子的出生与死亡,都有麒麟现身作为先兆。孔子将要出生时,有麒麟吐玉书于阙里(在曲阜城中,即孔子故里)。孔子晚年时,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见到麒麟已死,感叹道:“吾道穷矣!”遂绝笔不再著书。因有此典故,后人便把孔子视为麒麟的化身。汉武帝时,儒术兴起,并逐渐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孔子也成为万世先师。随着孔子地位的提升,麒麟也成为人们心目中最有灵气的吉祥物之一,被称为“仁兽”,其形象频频出现在各类艺术品中。

  汉代的麒麟形象,大多出现在画像石及其他工艺品的装饰上,如山东沂南画像石、江苏睢宁九女墩画像石等。这些麒麟形象,一般都有双翼,躯体有的像鹿,有的像马或羊,多为侧面形象,头上有一角。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麒麟形象,以帝陵前的石雕麒麟最具代表性,这些石雕麒麟的身躯,开始脱离鹿形,变成狮形或虎形,其中狮形身躯显得更加明显。如位于南京市郊的陈文帝永宁陵,神道东边是天禄,西边是麒麟,麒麟石像高大威猛,�_目张口,舌尖上翘,双翼贴身,肩胛高耸,趾爪怒张,作昂首仰天怒吼状。

  唐代的麒麟艺术品传世不多,武则天似乎对麒麟情有独钟,在位时不仅将秘书省改为“麟台”,还规定高级武官的官服要有麒麟纹饰。在武则天之母杨氏顺陵的神道上,有一对石麒麟,其造型与南北朝时期的麒麟比较接近,气势雄浑豪迈。

  宋代以后麒麟形象向龙形转化

  麒麟艺术品的风格,到宋代产生了新的变化,从过去的雄浑豪迈转变成清秀灵动,麒麟的身躯又回归到鹿形,且出现规则的鳞片,逐渐向龙体转化。在颈部开始出现飘拂的鬃毛,触须从鼻翼处伸出,肩部出现了火焰披毛,尾的造型虽似牛尾,但在端部呈扇形散开。

  到了元代,麒麟的形象开始出现在瓷器上。与宋代麒麟相比,元代麒麟的龙形化更加明显,但其奔跃向前的姿态仍保持着鹿科动物的特征。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就很能代表这一时期麒麟形象的特点。而麒麟与凤的组合,此后也成为流行纹饰,称为“麟凤呈祥”,寓意天下太平、天下祥和。

  明清时期,麒麟形象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石雕、玉雕、木雕、刺绣、年画以及建筑装饰上,均出现了形态各异的麒麟形象。如该时期的官服,麒麟图案是一品武官的标志。明代的石雕麒麟,在龙形化的同时,又有南北朝时期的麒麟风格,显得稳健敦实。明代瓷器上的麒麟纹,或立或卧,或坐或奔,或寥寥数笔,或刻画细致,图案形式十分丰富。到了清代,麒麟被赋予了更多的吉祥寓意,人们将麒麟视为送子神兽,在各种艺术品上刻画“麒麟吐玉书”、“麒麟送子”等图案,表现出一种喜气洋洋的祥和气氛。但清代麒麟的表现手法,与明代的风格有所不同,对麒麟的刻画以追求精细、繁复为主,人工雕琢的痕迹比较明显。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4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4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