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上海博物馆里“延续”生命的年轻人

2016-05-17 17:08:24 王笈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厅里,正在灰狼标本前忙碌的三个身影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围观。他们或为狼群除尘、顺毛,或小心翼翼地在狼眼上勾描光亮剂,灰狼的眼神和毛发经过一番精心打理愈加栩栩如生。

  三人中名叫陈亮的年轻人告诉记者,这些都属于标本养护的工作,“但我们并不是专门做标本养护的,我们都是标本制作师。”

  标本制作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动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制作处理,以长期保存动物特征的一门技艺。中国国内有人将标本制作师比作能够让生命“不死”的人,但这始终无法改变其冷门的现实。全国范围内至今仍没有院校开设标本制作或养护的专门学科。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标本制作师基本是通过“非套路”的“师徒”形式带起来的。

  陈亮所在的标本制作师团队均属“半路出家”,学生时代有学兽医的、有学化学的,都从未接触过标本制作。“比如张汤铭,他大学时候是物流专业的,毕业后当了科技馆讲解员,后来出于个人兴趣想到学习标本制作。”团队里的年轻人都是这样被“兴趣”从不同领域吸引到了一起,师从芬兰标本制作专家艾瑞克,苦学了近一年标本制作手艺。

  要想学“精”这门手艺,一年时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标本制作是一门综合了动物学、解剖学、艺术美感、手工等不同技巧的高难度手艺。要将标本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精做细,需要丰富的经验,耗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以领悟“正确的感觉”。陈亮说,每一种动物的解剖结构各有不同,制作成标本的条件不同,塑造的场景和姿态也各有不同,“这里面都是学问。”

  张汤铭学艺8年后,单凭眼睛看、亲手摸,就能将动物的骨骼正确接位,自然博物馆里一些大型动物的骨骼标本都出自他这双“神奇”的巧手。除了“识骨”,骨骼标本的制作还需要剥皮去肉、清除油脂、设计姿势、石膏制模、骨骼穿架等多道工序。通常,制作一具小型骨骼标本需要花费约半年时间,大型的就要一年或更长时间。

  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周期又漫长,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六人团队同时还要肩负起整馆对外展示标本模型的养护工作,约有来自七大洲11000余件标本模型,进行一次全面养护大概需要10个月的时间。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标本制作师只有百人上下,全国各大博物馆内能够像这些年轻人一样“延续”生命的人太少。

  眼下,上海自然博物馆正计划招聘更多标本制作和养护人员,安排相关的学习培训,助其成功转型为标本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样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工作,让国内的标本制作师队伍更加壮大”,陈亮说。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